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皋鱼之泣
刈蓍遗簪
其它辞典
僧常慜(咷悲泣 )
僧常慜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并州人。出家后,修净土业,发誓愿生极乐。后游京洛,写《般若经》逾万卷。寻南游江表,附舶南渡,至诃陵国,复往末罗瑜国。欲诣中印度,渡海时商舶倾复而死,时年五十余。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常慜禅师者。并州人也。自落发投簪披缁释素。精勤匪懈念诵无歇。常发大誓愿生极乐。所作净业称念佛名。福基既广数难详悉。后游京洛专崇斯业。幽诚冥兆有所感徵。遂愿写般若经满于万卷。冀得远诣西方礼如来所行圣迹。以此胜福回向愿生。遂诣阙上书请于诸州教化抄写般若。且心所至也天必从之。乃蒙授墨敕。南游江表。敬写般若。以报天泽。要心既满。遂至海滨附舶南征往诃陵国。从此附舶往末罗瑜国。复从此国欲诣中天。然所附商舶载物既重。解缆未远起忽沧波。不经半日遂便沈没。当没之时商人争上小舶互相战斗。其舶主既有信心。高声唱言师来上舶。常慜曰。可载馀人我不去也。所以然者。若轻生为物顺菩提心。亡己济人斯大士行。于是合掌西方称弥陀佛。念念之顷舶沈身没。声尽而终。春秋五十馀矣。有弟子一人。不知何许人也。号咷悲泣。亦念西方与之俱没。其得济之人具陈斯事耳。 伤曰。悼矣伟人。为物流身。明同水镜。贵等和珍。涅而不黑。磨而不磷。投躯慧巘。养智芳津。在自国而弘自业。适他土而作他因。觏将沈之险难。决于己而亡亲在物。常慜子其寡邻。秽体散鲸波以取灭。净愿诣安养而流神。道乎不昧。德也宁堙。布慈光之赫赫。竟尘劫而新新。
《国语辞典》:皋鱼之泣(皋鱼之泣)  拼音:gāo yú zhī qì
周人皋鱼丧母后,悲泣地诉说未能在慈母生前尽孝道,感动了孔子及其门人。见《韩诗外传》卷九。后比喻孝养父母须及时。如:「父母在世,要尽孝道,以免皋鱼之泣,徒留悔恨。」
《国语辞典》:刈蓍遗簪(刈蓍遗簪)  拼音:yì shī yí zān
孔子出游少源之野,遇因遗失蓍草做的簪子而悲泣的妇人,问其所悲,妇人答以非为不值钱的蓍簪丢了而哭,是因簪为故旧之物才伤心。典出《韩诗外传》卷九。后比喻为物虽轻贱不足为惜,但故旧之情不可忘。清。谭嗣同〈仁学界说〉:「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孔子犹叹其小,刈蓍而遗簪,田妇方且不惜,奈何私垄断天下之财,恝不一散以沾润于国之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