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悲忿
悲哀怨恨;悲愤。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悲忿,激怒,万箭穿心!” 谢璞 《珍珠赋》:“在旧 中国 , 洞庭湖 到处是溃决堤垸的灾难,只有满湖的血泪,无尽的悲忿。”
《漢語大詞典》:踊擗(踴擗)
亦作“踊擗”。 顿足搥胸。形容极度悲哀。新唐书·儒学传中·王元感:“故练而慨然,悲慕未尽,而踊擗之情差末;祥而廓然,哀伤已除,而孤藐之怀更剧。” 明 李东阳 《与杨应宁书》:“长途酷暑,块苫踊擗,摧裂顿撼之状,皆可想见。”
分類:顿足悲哀
《漢語大詞典》:悲切切
悲哀貌。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三折:“我见他迷溜没乱心痒难揉,悲切切雨泪嚎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那少妇便拉了 褚大娘子 ……悲切切,叫了声:‘姐姐!你想得我好苦。’”
分類:悲哀
《漢語大詞典》:愧惜
羞惭,悲哀。《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公私篇》:“遂乃以顺民之资格,实行公天下之主义,簞食壶浆以迎来者,以靳为奴为隶于异姓异种之箝制之下而不自愧惜。”
分類:羞惭悲哀
《國語辭典》:死去活来(死去活來)  拼音:sǐ qù huó lái
昏死过去又醒来。形容非常痛苦或悲伤。《红楼梦》第一○三回:「只见香菱已哭得死去活来,宝蟾反得意洋洋。」《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慕政大哭一场,他母亲也自哭得死去活来。」
《漢語大詞典》:恸恨(慟恨)
极度地悲哀怨恨。镜花缘第十回:“孙女慟恨,因此弃了书本,终日搬弓弄箭,操练武艺,要替母亲报仇。”
《國語辭典》:天愁地惨(天愁地慘)  拼音:tiān chóu dì cǎn
天为之哀愁,地为之悲惨。形容十分悽惨。《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儒林外史》第四八回:「见女儿哭的天愁地惨,候著丈夫入过殓。」也作「天昏地惨」。
《國語辭典》:喜怒哀乐(喜怒哀樂)  拼音:xǐ nù āi lè
人的各种情绪。《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喜怒哀乐未发之时,便是个性;喜怒哀乐已发,便是情了。」
《国语辞典》:泣下如雨  拼音:qì xià rú yǔ
低声哭泣,眼泪像雨一般流下。形容极度的悲哀伤痛。《聊斋志异。卷五。封三娘》:「十一娘因述病源,封泣下如雨。」
《国语辞典》:节哀顺变(节哀顺变)  拼音:jié āi shùn biàn
抑制悲哀、顺应变故。语本《礼记。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后世用为慰唁之词。如:「大哥,人死不能复生,你还是节哀顺变吧!」
《国语辞典》:兴尽悲来(兴尽悲来)  拼音:xìng jìn bēi lái
高兴到极点,悲哀就随之而来。指万事只能适可而止。唐。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回,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国语辞典》:不胜唏嘘(不胜唏嘘)  拼音:bù shēng xī xū
无限悲哀叹息。如:「听他诉说遭受迫害的惨况之后,大家都不胜唏嘘。」
《漢語大詞典》:惝悢
惆怅悲哀。 明 何景明 《后白菊赋》:“内惝悢以怀顾,怳屏营以咨嗟。”
分類:惆怅悲哀
《國語辭典》:悲从中来(悲從中來)  拼音:bēi cóng zhōng lái
悲哀从心底发出。如:「离家千里,看著母亲的照片,不禁悲从中来。」《花月痕》第二四回:「秋痕忍著哭,把一杯喝了,来劝子善、子秀;其实悲从中来,终是强为欢笑。」
《國語辭典》:触目恸心(觸目慟心)  拼音:chù mù tòng xīn
目光所及,令人悲痛哀切。南朝梁。武帝 追赠张弘籍诏:「朕少离苦辛,情地弥切,虽宅相克成,辂车靡赠,兴言永往,触目恸心。」
分類: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