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惏悷  拼音:lín lì
悲伤。东周战国。宋玉〈高唐赋〉:「令人惏悷憯悽,胁息增欷。」
《漢語大詞典》:淤伤(淤傷)
悲伤郁结。 清 秦瀛 《答王惕甫书》:“累拜书问,会僕有仲妹之丧,志气淤伤,不能作答。”
分類:悲伤郁结
《漢語大詞典》:忧凄(憂悽)
忧愁悲伤。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二折:“小生为母不安,这些时衣不解带,废寝忘餐,忧悽不止,似此可怎了?”
《國語辭典》:芝焚蕙叹(芝焚蕙嘆)  拼音:zhī fén huì tàn
芝草被焚,蕙草悲叹。语本晋。陆机〈叹逝赋〉:「信松茂而柏悦,嗟芝焚而蕙叹。」比喻同类相悲。北周。庾信〈思旧铭。序〉:「瓶罄罍耻,芝焚蕙叹。」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今日油烹蒯彻,正所谓兔死狐悲,芝焚蕙叹,请丞相自思之。」
《國語辭典》:珠泪偷弹(珠淚偷彈)  拼音:zhū lèi tōu tán
形容暗自伤心流泪。《醒世姻缘传》第五九回:「被人赶到这极头田地,便觉也就难受,背地里也不免得珠泪偷弹。」
《國語辭典》:兔死狐悲  拼音:tù sǐ hú bēi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元。汪元亨〈折桂令。厌红尘拂袖而归〉曲:「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红楼梦》第八二回:「早要如此,晴雯何至弄到没有结果。兔死狐悲,不觉滴下泪来。」也作「狐兔之悲」、「狐死兔悲」、「狐死兔泣」。
《漢語大詞典》:悇憛
忧苦悲伤。 汉 贾谊 新书·劝学:“虽王公大人,孰能无悇憛养心而巔一视之?”《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心悇憛而烦冤兮,蹇超摇而无冀。” 王逸 注:“悇憛,忧愁貌也。”后汉书·冯衍传下:“并日夜而幽思兮,终悇憛而洞疑。”
分類:忧苦悲伤
《漢語大詞典》:吞声忍泪(吞聲忍淚)
形容强忍悲伤。《敦煌曲子词·破阵子》:“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 清 伤时子 《苍鹰击·题词》:“冷尽初心恨未休,吞声忍泪几春秋?”
分類:强忍悲伤
《漢語大詞典》:恓恓遑遑
亦作“ 恓恓惶惶 ”。
(1).忙碌不安貌。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恓恓遑遑,务在匡时。”
(2).悲伤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國語辭典》:物伤其类(物傷其類)  拼音:wù shāng qí lèi
为同类罹难而感到伤心。《警世通言。卷四○。旌阳宫铁树镇妖》:「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许逊既这等可恶,待我拿来与你复雠。」《红楼梦》第七三回:「俗语说的,『物伤其类』,『唇竭齿亡』,我自然有些惊心。」
《漢語大詞典》:叹悒(歎悒)
亦作“ 叹邑 ”。 感叹悲伤。南史·王寂传:“读《范滂传》,未尝不叹悒。” 宋 司马光 《谢校勘启》:“是以旧学益废,翦为荆榛,私心悵然,每用叹邑。”
《國語辭典》:司马青衫(司馬青衫)  拼音:sī mǎ qīng shān
司马,职官名。青衫,指卑微的官服。唐朝诗人白居易自述贬官江州司马期间,一日于江边送客,听闻邻船上歌女诉说身世,感动得将衣衫哭湿了。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人以司马青衫指白居易,亦用来比喻极为悲伤哀痛。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分類:悲伤凄切
《漢語大詞典》:酸柔
谓悲伤同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城:“ 宾娘 闻之,宛转娇啼……而睹其愁颜戚容,使人肺腑酸柔。”
分類:悲伤同情
《國語辭典》:酸溜溜  拼音:suān liū liū
1.形容味道酸。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也有平江路酸溜溜、凉荫荫、美甘甘连叶儿整下的黄橙绿橘。」
2.讥讽人的言谈或诗文迂腐。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一折:「一个笑哈哈解愁怀,一个酸溜溜卖诗才。」元。汤式〈一枝花。青袅袅垂杨近画楼套。梁州〉曲:「卖弄他穷书生酸溜溜调美才高,迤逗的俊女流急穰穰宵奔夜行。」
3.形容嫉妒的感觉。如:「看见女朋友跟别的男士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样子,心里觉得酸溜溜的。」《九尾龟》第一二○回:「如今无意之间,忽然见了陆升和二姨太太,这般如此,不觉心上有些酸溜溜的吃起醋来,故意几几个人去真赃现获的捉住了他们两个,却又胡弄著不肯声张。」
4.微酸的感觉。如:「打了一整天的羽毛球,手臂有些酸溜溜的。」《九尾龟》第五四回:「我在船头上等了半天,望得眼睛都有些酸溜溜的,那里见他开甚楼窗?」
《國語辭典》:痛心疾首  拼音:tòng xīn jí shǒu
痛恨、怨恨到极点。《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也作「疾首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