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灵性(靈性)  拼音:líng xìng
聪慧的天性。唐。韩愈芍药歌〉:「娇痴婢子无灵性,竞挽春衫来比并。」《红楼梦》第八一回:「我看他相貌也还体面,灵性也还去得,为什么不念书?」
《漢語大詞典》:悟心
犹悟性。 金庸 《笑傲江湖》十:“要是资质不佳,悟心不高……明天早晨你也不用再跟他打了,自己认输,乖乖的跟他下山去罢!”
分類:悟性
《漢語大詞典》:契悟
(1).犹领悟。 唐 慧能 《坛经·顿渐品》:“弟子在 秀大师 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
(2).指悟性。 明 李贽 《书应方卷后》:“先生亦深於道,人品略相似而契悟胜之,才学胜之。” 清 毛奇龄 《文华殿大学士易斋冯公年谱》:“数传有 閭山 公讳 裕 者,从 贺黄门 讲学,有契悟,中 正德 戊辰科进士。”
分類:领悟悟性
《漢語大詞典》:达智(達智)
(1).到达聪明智慧的境地。文子·道德:“学问不精,听道不深,凡听者将以达智也,将以成行也,将以致功名也。”
(2).悟性;通晓事理的智力。吕氏春秋·下贤:“ 尧 ,天子也; 善綣 ,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 善綣 ,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 尧 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
《漢語大詞典》:神解
(1).悟性过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 荀勗 善解音声,时论谓之闇解…… 阮咸 妙赏,时谓神解。”南史·张融传:“ 融 玄义无师法,而神解过人,高谈鲜能抗拒。”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 金纤纤 女子诗才既佳,而神解尤超。”
(2).谓不赖言传而能意会。晋书·刘伶传:“﹝ 伶 ﹞与 阮籍 、 嵇康 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竹林。”
《漢語大詞典》:性识(性識)
(1).天分,悟性。 南朝 梁 沈约 《神不灭论》:“其愚者则不辨菽麦,其悖者不知爱敬,自斯以上,性识渐弘。” 唐 无名氏 《冥音录》:“长女适邑人 丁玄夫 ,性识不甚聪慧。”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夫文字之见,随所触感,各肖其性识才学以出,其浅深高下不同之致,奚啻九级之臺乎?”
(2).佛教称众生的根性心识。隋书·经籍志四:“初, 释迦 説法,以人之性识根业各差,故有大乘小乘之説。”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盖怨毒之念,根於性识。”
《漢語大詞典》:夙慧
(1).早慧。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古之圣贤,生而神灵,长而狥齐,固不在夙慧之列也。”
(2).生来就有的悟性。红楼梦第一回:“ 士隐 本是有夙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悟彻。”
(3).佛教语。指前世所作的善业。 清 洪升 《长生殿·情悔》:“业障縈,夙慧轻。今夕徒然愧悔生,泉路茫茫隔上清。” 清 赵翼 《游孝女测字养亲》诗:“嗟哉女何贤, 曾 閔 出巾櫛,岂惟夙慧深,托业良可卹。”
《漢語大詞典》:才会(才會)
才思和悟性。世说新语·言语“ 谢景重 在坐”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 谢重 ,字 景重 …… 重 明秀有才会。”
《漢語大詞典》:达灵(達靈)
悟性得道。 唐 李渤 《茅山元静李先生传》:“先生元气不散,瑶圃虚映,达灵久矣,晦辉为常。”
分類:悟性得道
《漢語大詞典》:高悟
高的悟性,敏悟。世说新语·文学“ 殷荆州 曾问 远公 ”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野 《远法师铭》:“﹝ 惠远 ﹞遇释 道安 以为师。抽簪落髮,研求法藏。释 曇翼 每资以灯烛之费。诵鉴淹远,高悟冥賾。”
分類:悟性敏悟
《漢語大詞典》:贞悟(貞悟)
谓对佛教真谛的悟性。 晋 丘道护 《道士支昙谛诔序》:“贞悟独拔,羣异不足以动其心;至诚深固,众论莫能以干其执。”
《漢語大詞典》:悟捷
悟性敏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王东亭 作 宣武 主簿,尝春月与 石头 兄弟乘马出郊,时彦同游者连鑣俱进,唯 东亭 一人常在前,觉数十步,诸人莫之解。 石头 等既疲倦,俄而乘舆回,诸人皆似从官,唯 东亭 奕奕在前,其悟捷如此。”
分類:悟性敏捷
《漢語大詞典》:一闻千悟(一聞千悟)
形容悟性极高。谓略一指点,即完全了悟。景德传灯录·汾州大达无业国师:“得大总持,一闻千悟。” 宋 杨杰 宗镜录卷二:“上上根人,一闻千悟。”
《國語辭典》:道头知尾(道頭知尾)  拼音:dào tóu zhī wěi
说了前面,便知道后面。形容非常聪明伶俐。
《國語辭典》:目击道存(目擊道存)  拼音:mù jí dào cún
眼睛一看,便知道理之所在,形容悟性特好。《庄子。田子方》:「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竹林七贤论》:「籍归,遂著大人先生论,所言皆胸怀閒本趣,大意谓先生与己不异也。观其长啸相合,亦近乎目击道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