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愠怼(慍懟)  拼音:yùn duì
怨怒。《资治通鉴。卷一○八。晋纪三十。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乙亥,立妃段氏为皇后,策为皇太子,会、盛皆进爵为王。策年十一,素憃弱,会闻之,心愠怼。」
《漢語大詞典》:髭毛儿
恼怒发火。例如:他这人总爱髭毛儿。
惹是生非,制造事端。例如:这群小流氓总在街上髭毛儿。
《漢語大詞典》:窝火憋气(窩火憋氣)
把屈辱或恼怒强压在心底,不敢或不能发泄。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五:“ 李青山 有些胆怯,他退到门边,嘴头咕噜着:‘滚就滚吧!’扭转身子,窝火憋气地迈出门去了。” 王士美 《铁旋风》第一部第五章:“怎么受压?嘿,说起来叫人窝火憋气呗!”
《國語辭典》:羞恼(羞惱)  拼音:xiū nǎo
羞愧恼怒。《红楼梦》第四六回:「不想被鸳鸯抢白了一顿,又被袭人平儿说了几句,羞恼回来。」
分類:羞愧恼怒
《漢語大詞典》:狗头狗(狗頭狗)
“ 狗头狗脑 ”的歇后语。脑与“恼”同音。意谓恼怒。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我家老子一日不杀人也杀好几个,希罕你家这两个儿,做这等狗头狗怎的?”
《漢語大詞典》:恶脸(惡臉)
恼怒的脸色。 许杰 《谈讽刺》:“漫骂系恶脸相加,对对方并无善意。”
分類:恼怒脸色
《漢語大詞典》:愤恼(憤惱)
气愤,恼怒。 克非 《春潮急》二九:“ 张福林 这才从自己的愤恼中回转过来,随即,全身一软,顺着门扇,像一堆泥巴似的垮到了地上。”
分類:气愤恼怒
《國語辭典》:火上浇油(火上澆油)  拼音:huǒ shàng jiāo yóu
在火上添加油,会使火烧得更旺。比喻使事态愈加扩张或恶化。《三侠五义》第四一回:「若吃此药,误用人参,犹如火上浇油,不出七天,必要命尽无常。」也作「火上添油」、「火上加油」。
《漢語大詞典》:恨怪
恼怒责怪。《水浒传》第八回:“原来 宋 时,但是犯人,徒流徙迁的,都脸上刺字,怕人恨怪,只唤做‘打金印’。”
分類:恼怒责怪
《國語辭典》:嗔拳不打笑面  拼音:chēn quán bù dǎ xiào miàn
(谚语)无论如何嗔怒,也不打笑脸相迎的人。《金瓶梅》第九六回:「他年少这般贫寒,你只顾打他怎的?自古嗔拳不打笑面。」也作「强拳不打笑脸」。
《漢語大詞典》:瞋目竖眉(瞋目豎眉)
瞪大眼睛,竖直眉毛。形容非常恼怒的样子。 清 袁枚 新齐谐·狮子大王:“上坐官貌颇温良,闻土神语即怒,瞋目竖眉厉声索二青衣。”
《國語辭典》:气急败坏(氣急敗壞)  拼音:qì jí bài huài
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的样子。常用以形容慌张或恼怒的样子。《水浒传》第六七回:「只见一个人气急败坏跑将来。」《精忠岳传》第七一回:「忽见那些逃回军士,气急败坏,跑回营来。」也作「气急败丧」。
《漢語大詞典》:恼悻悻(惱悻悻)
恼怒貌。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七一回:“ 吴士登 皱着眉头没吭气,半天才说:‘我不搬。出去也是死,倒不如死在本乡本土。’说完,就恼悻悻地往外走了。”
分類:恼怒
《國語辭典》:恼巴巴(惱巴巴)  拼音:nǎo bā bā
恼怒的样子。《醒世姻缘传》第二回:「你回来路上欢欢喜喜的,你如何便恼巴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