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14,分4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辟恶
恶溪
旧恶
恶梦
隐恶
恶心
恶心
罚恶
流恶
恶札
怨恶
恶语
恶臭
恶趣
恶稔
《國語辭典》:辟恶(辟惡)  拼音:bì è
「麝香」的别名。参见「麝香」条。南朝梁。简文帝〈筝赋〉:「影入著衣镜,裙含辟恶香。」
《分类字锦》:恶溪(恶溪)
见上注。孟浩然寻天台山诗: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又唐书韩愈传:愈至潮州,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令其属秦济以一羊一豕投溪水而祝之。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
分类:
《國語辭典》:旧恶(舊惡)  拼音:jiù è
1.旧时的仇恨。《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2.已往的过失。《新唐书。卷一二三。赵彦昭传》:「其得宰相,巫力也。于是殿中侍御史郭震劾暴旧恶。」
《國語辭典》:恶梦(惡夢)  拼音:è mèng
可怕或不吉祥的梦。如:「我从来不敢看恐怖片,因为怕晚上作恶梦。」
《漢語大詞典》:隐恶(隱惡)
(1).隐瞒恶事。 汉 徐干 中论·谴交:“故民不得有遗善,亦不得有隐恶。” 宋 秦观 《韩愈论》:“考同异,次旧闻,不虚美,不隐恶,人以为实録,此叙事之文,如 司马迁 、 班固 之作是也。” 宋 王得臣 《〈麈史〉序》:“盖取出夫实録,以其无溢美,无隐恶而已。”参见“ 隐恶扬善 ”。
(2).指鲜为人知的恶行。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 张锄柄 ﹞时言人隐恶,能道未来祸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彭海秋:“惟 丘生 者,是邑名士,而素有隐恶, 彭 常鄙之。”
《國語辭典》:隐恶扬善(隱惡揚善)  拼音:yǐn è yáng shàn
语本《礼记。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隐藏他人的过失,宣扬他人的善行。《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且知情识趣,隐恶扬善,千百中难遇此一人。」也作「掩恶扬善」。
《國語辭典》:恶心(惡心)  拼音:è xīn
邪僻不正的想法、念头。《国语。鲁语下》:「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商君书。垦令》:「费资之民不作,巧谀恶心之民无变也。」
《國語辭典》:恶心(惡心)  拼音:ě xin
1.反胃想吐。《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坐在船上,忽然一时头晕上来,两眼昏花,口里作恶心,哕出许多清痰来。」
2.嫌厌之极,不堪忍耐。《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不要恶心!我家也不希罕这样老爷!」《红楼梦》第七二回:「我们王家可那里来的钱,都是你们贾家赚的!别叫我恶心了。」
分類:恶心念头
《國語辭典》:恶心(噁心)  拼音:ě xin
1.想吐的感觉。《老残游记二编》第四回:「吃的那一身的羊膻气,五六尺外,就教人作恶心。」
2.厌恶得无法忍受。如:「看他那副逢迎的嘴脸,真教人恶心!」
《漢語大詞典》:罚恶(罰惡)
惩治恶人。后汉书·百官志五:“禁姦罚恶,理讼平贼。” 何休 《〈公羊传〉序》“志在春秋” 唐 徐彦 疏:“春秋者,赏善罚恶之书。见善能赏,见恶能罚。” 鲁迅 《而已集·答有恒先生》:“民众的罚恶之心,并不下于学者和军阀。”
《分类字锦》:流恶(流恶)
左传:不如新田,土厚水深,有汾浍以流其恶。注:恶,垢秽。
分类:
《漢語大詞典》:恶札(惡札,惡劄)
亦作“ 恶札 ”。拙劣的书法或文笔。亦用为谦词。 宋 米芾 《海岳名言》:“ 柳公权 师 欧 ( 欧阳询 ),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二:“恶札固无所恡,若以润笔先赐,即不敢闻命。”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论文书》:“ 退之 诸文,序为至劣,本供酬酢,情文无自……偶著新奇,旋成恶札。”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 金圣嘆 ﹞指招安以下为 罗贯中 续成,斥曰‘恶札’。”
《漢語大詞典》:怨恶(怨惡)
怨恨憎恶。墨子·尚同上:“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淮南子·时则训》:“行优游,弃怨恶,解役罪,免忧患,休罚刑。”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原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讐,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许地山 《集外·狐仙》:“假使我真个把她怨恶起来,那算谁底罪过?”
《國語辭典》:恶语(惡語)  拼音:è yǔ
粗恶无礼的话。如:「口出恶语」、「恶语相对」。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别人行甜言美语三冬暖,我根前恶语伤人六月寒。」《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卫朝奉只是著人上门坐守,甚至以恶语相加,陈秀才忍气吞声。」
《國語辭典》:恶臭(惡臭)  拼音:è chòu
难闻的气味。如:「垃圾成堆,恶臭难闻。」
《國語辭典》:恶趣(惡趣)  拼音:è qù
佛教上指众生以恶业之因而趣之所,如地狱、畜生等。
《國語辭典》:恶道(惡道)  拼音:è dào
1.凶恶的道士。如:「凶僧恶道」。
2.不正当的行径。汉。刘向《说苑。卷一。君道》:「恶恶道不能甚,则其好善道亦不能甚。」
3.佛教上指地狱、饿鬼、畜生等三道。
《漢語大詞典》:恶稔(惡稔)
犹言恶贯满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奋其武怒,总其罪人,惩其恶稔之时,显其贯盈之数。”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主辱臣死,当臣致命之时;恶稔罪盈,是贼灭亡之日。”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某公子》:“今闻汝父子恶稔已极,特来除之。”参见“ 恶贯满盈 ”。
分類:恶贯满盈
《國語辭典》:恶贯满盈(惡貫滿盈)  拼音:è guàn mǎn yíng
所作罪恶如绳贯钱,已周遍满溢。语本《书经。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比喻罪大恶极,末日已到。元。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你今日恶贯满盈,有何理说!」也作「恶稔贯盈」、「恶稔祸盈」、「恶稔罪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