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2,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持敬
不趋
委佩
拜伏
恭谨
肃奉
敬奉
居敬
伏祈
望拜
修敬
拱立
共承
庄敬
肃如
《漢語大詞典》:持敬
持守恭敬之心。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造道必有门, 伊 洛 先觉以持敬为造道之门。”宋史·郑清之传:“进《十龟元吉箴》:一持敬,二典学。”
《漢語大詞典》:不趋(不趨)
(1).谓入朝不急步而行。封建时代人臣入朝必须趋步以示恭敬,入朝不趋是皇帝对大臣的一种殊遇。史记·萧相国世家:“於是乃令 何 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文选·任昉〈齐竟陵文王宣公行状〉:“又詔加公入朝不趋,讚拜不名。” 张铣 注:“天子敬重其德,有詔使入天子之朝不趋走。”周书·静帝纪:“庚子,詔 赵 、 陈 、 越 、 代 、 滕 五王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2).不追逐;不追求。韩非子·亡徵:“见大利而不趋,闻祸端而不备,浅薄於争守之事,而务以仁义自饰者,可亡也。”
(3).不迅速。见“ 不趋事 ”。
《漢語大詞典》:不趋事(不趨事)
办事拖拉缓慢。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列朝·工匠见知:“﹝ 世宗 ﹞至末年土木繁兴,冬卿尤难称职。一切优游养高,及迟钝不趋事者,最所切齿,诛谴不踰时刻。”
《漢語大詞典》:委佩(委珮)
亦作“ 委珮 ”。
(1).恭敬貌。谓俯身行礼时佩饰拖垂至地。语出礼记·曲礼下:“立则磬折垂佩,主佩倚,则臣佩垂;主佩垂,则臣佩委。” 郑玄 注:“君臣俛仰之节,倚谓附於身,小俛则垂,大俛则委於地。” 唐 刘禹锡 《问大钧赋》:“乃遽衣促盥,竭虑涤想。委佩低簪,持簿叩顙而言。”佩,一本作“ 珮 ”。
(2).指下垂的佩玉。 唐 杜甫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宫草霏霏承委珮,鑪烟细细驻游丝。” 元 柳贯 《送李士弘侍读摄祠王屋》诗:“林光忽与升烟合,云气初承委佩重。”
《漢語大詞典》:拜伏
(1).跪拜俯伏。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南阳张伯大》:“ 晏平仲 称善与人交,岂徒拜伏而已哉!”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拜伏揖让之节,升降盘旋之容,使足叙事,无令小碎。”旧唐书·薛登传:“策第喧竞於州府,祈恩不胜於拜伏。” 叶圣陶 《一个练习生》:“我看着他的拜伏的身躯以及连连点头的脑袋,不由得一阵心酸,淌下了眼泪。”
(2).佩服的敬词。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石敬塘 拜见 契丹 主,请问战胜的缘故。 契丹 主说了一套以后, 石敬塘 表示拜伏,实际是藉此献媚,装出像个孝顺儿子的样。”
《國語辭典》:恭谨(恭謹)  拼音:gōng jǐn
恭敬谨慎。《三国演义》第七八回:「惟长子曹丕,笃厚恭谨,可继我业。」
《漢語大詞典》:肃奉(肅奉)
恭敬地接受或遵奉。晋书·礼志下:“钦承旧章,肃奉典制。” 隋炀帝 《设斋愿疏》:“肃奉明詔,暂輟监国,巡慰 淮扬 ,衔龥毗黎。”
《國語辭典》:敬奉  拼音:jìng fèng
1.恭敬地遵从与奉行。《左传。宣公十五年》:「后之人或者将敬奉德义,以事神人,而申固其命。」《宋史。卷四三七。儒林列传七。魏了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
2.以物赠人的敬辞。宋。陆游〈戒杀〉诗:「岂无园中蔬,敬奉君子宴。」《醒世姻缘传》第四二回:「但前日儿子进学送他的那谢礼,原不应与他那许多。我一为实是怕他无赖,二为敬奉先生不嫌过厚。」
3.表示接到长辈的信或上级公文的敬语。如:「敬奉指示」。
《漢語大詞典》:居敬
谓持身恭敬。《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居身敬肃。” 明 李贽 《答周柳塘》:“古人一修敬而百姓安,一居敬而南面可,是果 鲁桥 之敬乎?” 清 曾国藩 《覆陈虎臣书》:“此数语者,谓之定静也,可;谓之居敬也,亦可。”
《国语辞典》:伏祈  拼音:fú qí
恭敬地祈望。伏,敬辞,匍匐在地的意思,表恭敬。
《漢語大詞典》:望拜
(1).远远望见即行叩拜。言极其恭敬。战国策·齐策三:“颠蹶之请,望拜之謁,虽得则薄矣。” 唐 曹唐 《暮春戏赠吴瑞公》诗:“年少英雄好丈夫,大家望拜执金吾。” 宋 苏轼 《赠潘谷》诗:“那知望拜马蹄下,胸中一斛泥与尘。”
(2).遥望拜祭。史记·孝武本纪:“於是天子遂东,始立 后土祠 汾阴 脽上,如 宽舒 等议。上亲望拜,如上帝礼。”汉书·礼乐志:“以正月上辛用事 甘泉 圜丘……天子自竹宫而望拜。” 元 日损斋笔记·辩史:“请以十月神州地祇之祭易夏至方丘之祭者三人,请上不亲祠而通爟火於禁中望拜者一人。”
《漢語大詞典》:修敬
(1).表示敬意。晏子春秋·谏下十四:“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於是 赵王 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三四十年前,占辞修敬,以顿首再拜为重。”
(2).恭敬有礼。三国志·吴志·吕范传:“性好威仪,州民如 陆逊 、 全琮 及贵公子,皆修敬虔肃,不敢轻脱。”
《國語辭典》:拱立  拼音:gǒng lì
两手合起来站著,表示恭敬。《儒林外史》第三七回:「迟衡山、杜少卿,先引这三位老先生出去,到省牲所拱立。」
分類:肃立恭敬
《漢語大詞典》:共承
恭敬地承奉。共,通“ 恭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汉书·孔光传》:“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颜师古 注:“共读曰恭。”
分類:恭敬承奉
《漢語大詞典》:庄敬(莊敬)
庄严恭敬。礼记·乐记:“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 孔颖达 疏:“若能庄严而恭敬,则严肃威重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在上哀矜,临下庄敬。”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对客庄敬,不肯多语。” 吴组缃 《山洪》三十:“他们不知道这些乡巴老要是庄敬虔诚的把事当正经事办,就总是这个劲头。”
《漢語大詞典》:肃如(肅如)
犹肃然。恭敬整饬貌。 汉 扬雄 《法言·渊骞》:“ 仲元 ,世之师也,见其貌者,肃如也。” 唐 韩愈 《中大夫陕府左司马李公墓志铭》:“ 中宗 时,夫人高明,遇子妇有节法,进见侍侧,肃如也。” 宋 曾巩 《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君聚书万餘卷,强力篤学,为人恭逊质俭,能自修飭,门内之治,肃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