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恩义(恩義)  拼音:ēn yì
深厚的恩情义气。《晋书。卷六七。郗鉴传》:「于时所在饥荒,州中之士素有感其恩义者,相与资赡。」《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因念亡夫恩义,思量做些斋醮功果超度他。」
《國語辭典》:情意  拼音:qíng yì
1.对人的感情。多指男女相悦之情。《资治通鉴。卷一一八。晋纪四十。恭帝元熙元年》:「楚之果自赍汤药往视疾,情意勤笃。」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好花须有美人扶,情意不堪会处。」
2.情绪、心情。宋。晁补之斗百花。小小盈盈珠翠〉词:「曾共映花低语,已解伤春情意。」
《國語辭典》:情义(情義)  拼音:qíng yì
1.人情与义理。《隋书。卷八四。北狄列传。突厥》:「两境虽殊,情义是一。」
2.情谊道义。宋。苏轼杭州故人信至齐安〉诗:「故人情义重,说我必西向。」《红楼梦》第一○○回:「他既无情义,问他作什么!」
《國語辭典》:恩纪(恩紀)  拼音:ēn jì
待人宽厚而不枉法。《文选。江淹。杂体诗。陆平原》:「储后降嘉命,恩纪被微身。」《南史。卷一七。蒯恩传》:「自称鄙人,抚士卒甚有恩纪。」
分類:恩情
《漢語大詞典》:恩分
恩情;情分。魏书·符坚传:“朕於卿恩分如何,而於一朝忽为此变?” 唐 李白 《行路难》诗:“ 剧辛 乐毅 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分類:恩情情分
《國語辭典》:三春晖(三春暉)  拼音:sān chūn huī
春天的阳光。比喻母爱。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漢語大詞典》:恩怀(恩懷)
犹恩情。 唐 欧阳詹 《益昌行》诗:“问业一何修,太守德化加;问身一何安,太守恩怀多。”
分類:恩情
《国语辞典》:卵翼之恩  拼音:luǎn yì zhī ēn
比喻上司培育部属的恩情。《陈书。卷三五。周迪传》:「卵翼之恩,方斯莫喻。」
《國語辭典》:仁者  拼音:rén zhě
有仁德的人。《论语。宪问》:「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仁者不以德来,强者不以力并。」
《國語辭典》:汪洋  拼音:wāng yáng
1.水势浩大。《楚辞。王褒。九怀。蓄英》:「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平妖传》第四○回:「李遂上前,叫军士一条麻绳索儿,绑缚个四马攒蹄。就打入胡永儿伪宫中来,只见一派汪洋大水,并无门路。众人都慌了。」
2.比喻气度宽宏。南朝梁。刘孝威〈重光〉诗:「风神潇落,容止汪洋。」唐。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3.比喻文章气势盛大。《新唐书。卷一七六。列传。韩愈》:「横骛别驱,汪洋大肆。」《宋史。卷三三九。列传。苏辙》:「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
4.形容非常恢宏深广。唐。沈佺期 则天门赦改年诗:「歌舞将金帛,汪洋被远黎。」唐。韩愈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其说汪洋奥美,关节开解。」
《漢語大詞典》:恩意
情意,恩情。仪礼·聘礼“燕与羞,俶献无常数” 汉 郑玄 注:“《聘义》所谓时赐无常数,由恩意也。” 唐 韩愈 《唐故河东节度观察使荥阳郑公神道碑》:“好乐后进,及门接引,皆有恩意。” 明 宋濂 《〈东轩集〉序》:“与人交,煦煦有恩意,君子贤之。”
分類:情意恩情
《漢語大詞典》:旧恩(舊恩)
昔日的恩情。汉书·宣帝纪:“时掖庭令 张贺 尝事 戾太子 ,思顾旧恩。”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宋 梅尧臣 《答新安钱学士》诗:“而今处穷僻,落莫思旧恩。”
分類:昔日恩情
《漢語大詞典》:论报(論報)
(1).谓论罪得到批准。亦泛指定罪判刑。史记·酷吏列传:“奏行不过二三日,得可事。论报,至流血十餘里。”汉书·张汤传:“ 汤 掘熏得鼠及餘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 颜师古 注:“论报,谓上论之而获报也。” 宋 秦观 《李常行状》:“ 齐 故多盗,公至,痛惩艾之,论报无虚日,盗犹不止。”
(2).谓报答恩情。新唐书·马周传:“窃自惟念无以论报,輒竭区区,惟陛下所择。” 宋 王令 《谢束丈》诗:“古来一饭皆论报,何日王孙遂有金。”
《國語辭典》:情况(情況)  拼音:qíng kuàng
1.事物的实际状况。宋。范仲淹和葛闳寺丞接花歌〉:「北人情况异南人,萧洒溪山苦无趣。」也作「情形」、「情状」。
2.兴致、情趣。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酒醒梦觉无情况,好天良夜成疏旷。」元。汪元亨〈雁儿落过得胜令。器非瑚琏同〉曲:「闲来无妄想,静里多情况。」
3.情绪、心情。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二折:「姐姐,你这等情况无聊,我将管弦来,你略吹弹一回消遣咱。」
《國語辭典》:恩人  拼音:ēn rén
对自己爱顾、帮助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今年四月始受其戒于泗州开元寺,所以到此。岂知得遇恩人?莫非天也!」《儒林外史》第一二回:「我那恩人已在这十里之外,须五百两银子去报了他的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