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54,分111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性偏
木性
石性
性地
性能
性柔
治性
异性
害性
食性
马性
殊性
陶性
同性
通性
《韵府拾遗 先韵》:性偏
释皎一酬秦山人诗迹寄诗流性似偏
《漢語大詞典》:木性
(1).旧谓淳厚、质朴的禀性。 三国 吴 姚信 《士纬》:“ 孔文举 金性太多,木性不足。” 唐 包佶 《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归国》诗:“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真。”
(2).木的性质。 唐 白居易 《清夜琴兴》诗:“清泠由木性,恬淡随人心。”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五·木耳:“木耳,各木皆生,其良,毒亦必随木性,不可不慎。” 鲁迅 《书信集·致方善境》:“先生所作木刻,我以为是大可以发表的,至于木性未熟,则只要刻得多了,便可了然。”
《骈字类编》:石性
唐 皎然 灵澈上人何山寺七贤石诗 石性殊磊落,君子又高奇。
《國語辭典》:性地  拼音:xìng dì
心地。宋。陈善《扪虱新语。卷一。自悟前身》:「盖由二公平生学道,性地纯一,神观清净,于一念顷,遂见前世。」
《國語辭典》:性能  拼音:xìng néng
1.天然具有的能力、作用。汉。应卲《风俗通义。卷八。桃梗》:「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
2.事物发生作用的效能。如:「这机器的性能很好,值得推广使用。」
《分类字锦》:性柔
郑惟忠泥赋虽体润性柔而名卑质贱
分类:性柔
《漢語大詞典》:治性
修性,养性。 汉 刘向 说苑·建本:“积小之能大者,其惟 仲尼 乎?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 汉 蔡邕 《琴赋》:“通理治性,恬淡清溢。”《三国志·吴志·孙休传》:“古者建国,教学为先,所以道世治性,为时养器也。”
分類:养性
《國語辭典》:异性(異性)  拼音:yì xìng
1.性质不同。汉。王充《论衡。谴告》:「凡物能相割截者,必异性者也。」
2.性别不同的人。
《漢語大詞典》:害性
伤害本性,损伤元气。晏子春秋·谏下二一:“行伤则溺己,爱失则伤生,哀失则害性。是故圣王节之也。”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盖计得则能忍之心全矣,道胜则害性之事弃矣。”
《國語辭典》:食性  拼音:shí xìng
动物饮食的习性。以动物为食,称为「肉食性」,如狮子、老虎;以植物为食,称为「草食性」,如羊、象;以动植物为食,称为「杂食性」,如人。
《骈字类编》:马性(马性)
唐 杜甫 甘林 青刍适马性,好鸟知人归。
《漢語大詞典》:殊性
特殊的性质。庄子·秋水:“鴟鵂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序:“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寳;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岂其深而好远哉?盖云殊性而已。”
分類:特殊性质
《漢語大詞典》:陶性
陶冶性灵。 唐 马戴 《同州冬日陪吴常侍闲宴》诗:“陶性聊飞爵,看山忽罢棋。”
分類:陶冶性灵
《國語辭典》:同性  拼音:tóng xìng
1.相同性别。如:「每个人一生中总有一些同性朋友和异性朋友。」
2.同一性质。如:「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是磁铁的重要性质。」
《國語辭典》:通性  拼音:tōng xìng
共通的质性。如:「好逸恶劳乃人之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