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97,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急性
酒性
和性
发性
性义
逸性
性智
松性
柏性
矫性
极性
辅性
志性
执性
恶性
《國語辭典》:急性  拼音:jí xìng
1.急躁的性情。《水浒传》第四八回:「秦明是个急性的人,更兼祝家庄捉了他徒弟黄信,正没好气,拍马飞起狼牙棍,便来直取祝龙。」
2.紧急的性质。如:「急性胃炎」、「急性肾衰竭」。
《漢語大詞典》:酒性
(1).犹酒量。 南朝 梁 沈约 《七贤论》:“ 刘伶 酒性既深, 子期 又是饮客。”
(2).酒后的性情。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二折:“他酒性躁,不中撩鬭,你则绽口儿休题着索取 荆州 。”《水浒传》第三八回:“为他酒性不好,多人惧他。”
《骈字类编》:和性
唐祭神州乐章礼以导神乐以和性
分类:和性
《國語辭典》:发性(發性)  拼音:fā xìng
发脾气。《雅俗稽言。卷二一。人物发性》:「俗呼暴怒曰发性,笠泽丛书:『先主性猾急,遇事发作,辄不能忍,寻复悔之。』」
《漢語大詞典》:性义(性義)
犹义理。 汉 徐干 中论·贵言:“是以君子将与人语大本之源,而谈性义之极者,必先度其心志,本其器量,视其鋭气,察其堕衰。” 宋 叶适 《题端信师帖》:“ 端信大师 自天台教观兼习诸宗,性义融彻,词辩锋起。”
分類:义理
《漢語大詞典》:逸性
超脱不俗的性情。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瑶台小咏中》:“逸性宜书画,雏音泥管弦。”
《漢語大詞典》:性智
禀赋才智。 汉 王充 论衡·实知:“ 王莽 之时, 勃海 尹方 年二十一,无所师友,性智开敏,明达六艺。”后汉书·杨李翟应等传论:“ 孙懿 以高明见忌,而受欺於阴计; 翟酺 资譎数取通,而终之以謇諫。岂性智自有周偏,先后之要殊度乎?”
分類:禀赋才智
《漢語大詞典》:松性
像松柏那样的坚贞秉性。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我筠心而松性,君金采而玉相。”
《骈字类编》:柏性
本草发明时珍曰柏性后凋而耐久禀坚凝之质乃多寿之木所以可入服食道家以之点汤常饮元旦以之浸酒辟邪皆有取于此麝食之而体香毛女食之而体轻亦其證验矣
《漢語大詞典》:矫性(矯性)
(1).违反天性。《文选·王康琚〈反招隐〉诗》:“推分得天和,矫性失至理。” 李周翰 注:“随时而行曰推分,去人自若曰矫性。”
(2).改正习性。南史·宋江夏文献王义恭传:“ 文帝 与书诫之曰……‘ 西门 、 安于 ,矫性齐美; 关羽 、 张飞 ,任偏同弊。’”
《漢語大詞典》:极性
物体在相反部位或方向表现出相反的固有性质或力量
对特定事物的方向或吸引力(如倾斜、感觉或思想);向特定方向的倾向或趋势
对两极或起电(如物体的)特定正负状态
《漢語大詞典》:辅性(輔性)
谓帮助调养心性。 南朝 梁 萧统 《七契》:“君子曰:辅性和神,实惟至味,非直方今见重,乃亦自古攸贵。”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五飪调神,三芝辅性,用康仁寿,以弘贞正。”
《漢語大詞典》:志性
性情。魏书·酷吏传·李洪之:“ 洪之 志性慷慨,多所堪忍。”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马﹞志性如君子,步骤如俊乂,嘶如龙,顾如凤,乃天下之骏乘也。”
分類:性情
《國語辭典》:执性(執性)  拼音:zhí xìng
坚持、固执。《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孟夫人见女执性,又苦他,又怜他。」《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这娘子点酒不闻的,他执性不吃,也难十分强他。」
《國語辭典》:恶性(惡性)  拼音:è xìng
不良的。如:「恶性肿瘤」、「恶性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