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急功近利  拼音:jí gōng jìn lì
语本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对胶西王越大夫不得为仁》:「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指急于求得成效,贪求眼前利益。如:「做事要稳扎稳打,不可急功近利。」
《漢語大詞典》:鳏鱼渴凤(鰥魚渴鳳)
比喻独身的男子急于求得配偶。 唐 李商隐 《李夫人歌》之三:“清澄有餘幽素香,鰥鱼渴凤真珠房。” 明许自昌《水浒记·计迓》:“鰥鱼渴凤无如我,奈霎时中热,驀地偷过。”
《國語辭典》:不急之务(不急之務)  拼音:bù jí zhī wù
无关紧要或不急于处理的事情。《三国志。卷五九。吴书。吴主五子传。孙和》:「绝无益之欲以奉德义之涂,弃不急之务以脩功业之基。」唐。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漢語大詞典》:馋样(饞樣)
急于满足某种欲望的样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妙通 道:‘你这馋样的新郎。明日是中秋佳节,我攛掇孺人就完成了罢,等甚么日子!’”
《國語辭典》:嗷嗷待哺  拼音:áo áo dài bǔ
嗷嗷,哀号声。「嗷嗷待哺」形容饥饿哀号,等待喂食或救济。如:「亲鸟外出觅食,雏鸟在巢中嗷嗷待哺。」宋。穆修 上监判郎中书:「去冬适自南归,一家贫寄京师,薪水不给,老幼数口,嗷嗷待哺。」明。马文升《端肃奏议。卷九。处置银两以济边饷事》:「秋无所收,春来小民缺食,嗷嗷待哺,必须赈济。」
《漢語大詞典》:眈眈逐逐
贪婪注视、急于攫取之貌。语出易·颐:“虎视眈眈,其欲逐逐。” 梁启超 《斯巴达小志》:“顾吾窃睨夫眈眈逐逐於吾旁者,为 斯巴达 还魂者若干国,为 雅典 还魂者若干国。”
《國語辭典》:从长计议(從長計議)  拼音:cóng cháng jì yì
慢慢的仔细商议。《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家长,不要声张!我与你从长计议。」《文明小史》第九回:「慢著!我们总得从长计议。」
《國語辭典》:穷猿奔林(窮猿奔林)  拼音:qióng yuán bēn lín
比喻人在困窘的境况,急于寻找安身的地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也作「穷猿投林」。
《國語辭典》:披发缨冠(披髮纓冠)  拼音:pī fǎ yīng guān
形容匆忙急迫的样子。《石点头。卷一二。侯官县烈女歼仇》:「熟知姊婿热肠侠骨,有古烈士风,取乞奋披发缨冠之谊,飞舸入郡。」也作「被发缨冠」。
《漢語大詞典》:生炒热卖(生炒熱賣)
谓急于应付,现做现卖而不暇精制。 茅盾 《如何击退颓风》:“这大部分作家……为了要吃饭,又不得不在顾忌多端的夹缝中作微弱之呼声,不得不在饥寒交迫之生活中匆忙写作,生炒热卖。”
《國語辭典》:肉中刺  拼音:ròu zhōng cì
比喻极端憎恶而急于去除的东西。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我见了那穷汉,似眼中疔,肉中刺。」
《國語辭典》:来日方长(來日方長)  拼音:lái rì fāng cháng
将来的日子还很长。宋。文天祥 与洪端明云岩:「日来四境无虞,早收中熟,觉风雨如期,晚稻亦可望,惟是力绵求牧,来日方长,凛乎淑后。」后指展望未来,大有可为。清。汪由敦〈赵云崧瓯北初集序〉:「生以数年,即足胜人数十年功力,英年苕发,来日方长,勿辍其勤,勿满其志,吾安能测其所至哉!」也作「来日正长」。
《國語辭典》:孔席不暖  拼音:kǒng xí bù nuǎn
孔子周游列国,急欲推行仁道,每至一处,坐席未暖,便又匆忙他去。后形容热心济世,奔波劳碌。《文选。班固。答宾戏》:「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國語辭典》:进锐退速(進銳退速)  拼音:jìn ruì tuì sù
语本《孟子。尽心上》:「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指进步得快,退步也快。宋。陆游 上殿劄子二己酉四月十二日:「若夫进锐退速,能动耳目之观听,而无至诚恻怛之心以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