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恻隐(惻隱)  拼音:cè yǐn
见人遭遇不幸,而生不忍、同情之心。《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國語辭典》:哀怜(哀憐)  拼音:āi lián
怜悯、同情。《史记。卷六○。三王世家》:「诚见陛下忧劳天下,哀怜百姓以自忘。」唐。韦应物〈马明生遇神女歌〉:「马生一立心转坚,知其丹白蒙哀怜。」
《漢語大詞典》:可悯
亦作“ 可悯 ”。亦作“ 可閔 ”。 令人怜悯。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本无改过自新之意,有何可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刘富川:“ 刘 某忠愤死节,深为可悯。” 张孝若 《辛亥革命前后及南京政府成立》:“於此见此公非甚昏愚,特在廷阿諛者众,致成其闒茸之过,贪黷之名,可閔哉。” 曹禺 《日出》第二幕:“他是这么一个讨厌而又可悯的性格。”
分類:怜悯
《漢語大詞典》:矜察
怜悯体察。晋书·庾亮传:“臣欲自投草泽,思諐之心也,而明詔谓之独善其身,圣旨不垂矜察,所以重其罪也。” 唐 刘禹锡 《代请朝觐表》:“伏维圣明,俯赐矜察。”明史·张位传:“羣言交攻,孤忠可悯。臣心无纤毫愧,惟上矜察。”
分類:怜悯体察
《國語辭典》:乞怜(乞憐)  拼音:qǐ lián
求人怜悯。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醒世恒言。卷五。大树坡义虎送亲》:「其虎见勤自励到来,把前足跪地,俯首弭耳,口中作声,似有乞怜之意。」
《漢語大詞典》:俯矜
敬语。怜悯。 唐 姚珽 《上节愍太子书》之四:“伏愿留意经书,简略细事。一蒙採纳,万殞无辞。乞降储明,俯矜狂瞽。”《资治通鉴·唐高宗显庆元年》:“伏愿缅鉴无辜,稍宽非罪,俯矜微款,以顺人情。”
分類:敬语怜悯
《國語辭典》:矜恤  拼音:jīn xù
矜怜抚恤。《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下。周泽传》:「奉功剋己,矜恤孤羸,吏人归爱之。」《宋书。卷五二。袁湛传》:「自卷甲却马,甫一二年,积蔽之黎,难用克振,实仁怀之所矜恤,明教之所爰发也。」
分類:怜悯抚恤
《漢語大詞典》:矜允
怜悯准许。 南朝 梁 任昉 《为褚谘议蓁让代兄袭封表二》:“奉被还詔,未垂矜允。” 唐 崔融 《请修书表》:“区区之诚,敢希矜允。” 宋 王安石 《上欧阳永叔书》:“若朝廷必復召试,其亦必以私急固辞,切度宽政,必蒙矜允。”
分類:怜悯准许
《國語辭典》:恤隐(恤隱)  拼音:xù yǐn
体恤人民疾苦。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诏策》:「及晋武敕戒,备告百官:敕都督以兵要,戒州牧以董司,警郡守以恤隐,勒牙门以御卫,有训典焉。」
《國語辭典》:垂怜(垂憐)  拼音:chuí lián
在上的怜悯在下的人,用在恳求时。唐。韩愈 后十九日复上书:「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三国演义》第三回:「今大将军矫诏召外兵至京师,欲灭臣等,望娘娘垂怜赐救。」
《國語辭典》:慈悯(慈憫)  拼音:cí mǐn
慈爱和怜悯。《西游记》第二六回:「伏望慈悯,俯赐一方,以救唐僧,早早西去!」
分類:仁慈怜悯
《漢語大詞典》:矜恕
怜悯宽恕。后汉书·郭躬传:“ 躬 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 宋 王安石 《与王宣徽书》之三:“某屏居丘园,衰疾日婴,闕於修问,想蒙矜恕。” 明 王錂《寻亲记·发配》:“古人有矜恕之心,下官岂无出罪之条。叫左右劈了枷。”
分類:怜悯宽恕
《國語辭典》:悲悯(悲憫)  拼音:bēi mǐn
慈悲怜悯。如:「她博爱大众、悲悯世人,受到众人敬仰。」
《國語辭典》:顾恤(顧恤)  拼音:gù xù
眷顾、怜惜。《元史。卷一○。世祖本纪七》:「诏秃鲁赤同潭州行省官一员,察戍还病军所过州县不加顾恤者按之。」
《國語辭典》:轸恤(軫恤)  拼音:zhěn xù
怜悯、哀矜。《宋史。卷二七七。张鉴传》:「顾此疲羸,尤堪轸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