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打斋(打齋)  拼音:dǎ zhāi
乞化斋饭。《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相公可到我庵中作寓,早晚可以攻书,自有道者在外打斋,不烦薪水之费,亦且可以相聚。」
《漢語大詞典》:香堂
佛教、道教或其他会门念经供奉神佛的地方。亦指一些会道门招收徒众的活动场所。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三:“ 刘胜 闯到 韩老六 摆香堂的公所院子里,从玻璃窗户里看见屋里点着灯。”
《漢語大詞典》:唱经(唱經)
唱诵经文。僧道念经,抑扬其声,故称。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上敬天竺教,十二年冬製二高座,赐 新安国寺 ,一曰讲座,一曰唱经座,各高二丈。” 唐 王建 《霓裳词》之二:“一声声向天头落,效得仙人夜唱经。” 唐 李洞 《终南山二十韵》:“梯滑危缘索,云深静唱经。”
《國語辭典》:荐度(薦度)  拼音:jiàn dù
祭奠超度。《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后来破费了些钱钞,荐度了几番,方得放心。可见人虽已死,鬼不可轻负也。」
《国语辞典》:圆经(圆经)  拼音:yuán jīng
旧时请出家人念经以消除鬼神作乱,诵完后便结束仪式,称为「圆经」。《醒世姻缘传》第一六回:「晁书又袖出二百三十两银子,走到你二人的卧室,交付明白,约定七月初一日圆经。」
《國語辭典》:山和尚  拼音:shān hé shàng
动物名。一种鸟。鸟纲佛法僧目戴胜科。由额至头部后方有羽毛构成羽冠,羽毛多呈灰赤色,翼上有翠色圆点。以其鸣声似和尚念经而得名。修其舌尖,可教以言语。
《漢語大詞典》:寄褐
(1).旧俗,为使孩子长寿而给他穿僧衣,谓之寄褐。释氏要览·杂记:“今世人护惜儿孩,遂服以僧衣,谓之寄褐。”
(2).旧称不信教不念经只穿道士衣服的人为寄褐。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二:“黄冠之教,始于 汉 张陵 ,故皆有妻孥,虽居宫观,而嫁娶生子与俗人不异。奉其教而诵经,则曰道士;不奉其教不诵经,惟假其冠服,则曰寄褐。”
《漢語大詞典》:唱偈
念经和吟唱佛教的颂词。偈:梵文“偈陀”的简称。义译为“颂”
《漢語大詞典》:经资(經資)
念经的报酬。《水浒传》第七一回:“其餘道众收得经资,收拾醮器,四散下山去了。”
分類:念经报酬
《漢語大詞典》:做斋(做齋)
办丧事中雇请僧道念经诵咒以超度亡灵的迷信活动。儒林外史第四回:“﹝ 胡屠户 ﹞説罢,又如此这般把请僧人做斋的话説了。和尚听了,屁滚尿流,慌忙烧茶,下麵。”
《漢語大詞典》:讽咒(諷呪)
诵念经咒。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梵王宫殿月轮高,碧琉璃瑞烟笼罩。香烟云盖结,讽呪海波潮。”
《國語辭典》:做功果  拼音:zuò gōng guǒ
指僧尼诵经持咒追荐亡灵。《水浒传》第六○回:「宋江依吴学究之言,守住山寨居丧。每日修设好事,只做功果,追荐晁盖。」《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晨昏随著净悟做功果,稽首佛前,心里就默祷祈求报应。」
《漢語大詞典》:做醮
道士设坛念经做法事。《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大 张员外 仍请 天庆观 道士做醮,追荐小夫人。”《水浒传》第七一回:“当日 公孙胜 与那四十八员道众,都在 忠义堂 上做醮,每日三朝。”
《漢語大詞典》:二七斋(二七齋)
旧时,人死后第十四日请僧道念经打醮,谓“二七斋”。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壬·吴蔡棺异》:“及建二七斋,一婢报棺热如火灸。”
《漢語大詞典》:光头三(光頭三)
方言。指人死后第三天念经超度。 老舍 《柳家大院》:“小媳妇总算死得‘值’……十二块钱的棺材,还有五个和尚念了个光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