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开阔(開闊)  拼音:kāi kuò
1.宽敞广大。如:「心胸开阔」、「站在山顶上往下看,只见一片开阔的原野。」
2.指大方阔绰。《文明小史》第三二回:「这倪二麻子本来手头极其开阔的。」
3.拓展,使开阔。如:「多到国外走走,可以增广见闻,开阔胸襟。」
《漢語大詞典》:隘狭(隘狹)
亦作“ 隘陿 ”。
(1).险要狭窄。《楚辞·刘向〈九叹·远逝〉》:“阜隘狭而幽险兮,石嵾嵯以翳日。” 王逸 注:“言己居隘险之处,山石蔽日。”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汩乎混流,顺阿而下,赴隘陿之口。” 颜师古 注:“两岸间相迫近者也。”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积薪:“ 蜀 道隘狭,每行旅止息中道之邮亭人舍,多为尊官有力者之所见占。”
(2).谓心胸、气量、识见等狭窄。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狷介之人,砭清激浊,不戒其道之隘狭,而以普为秽,益其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杜篤 乞假无厌, 路粹 隘狭已甚。”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二:“然性隘狭,交游少不愜意,輒怒去,盖处士之刚者也。” 殷夫 《血字·意识的旋律》诗:“在群众中羞怯露面,抛露出仇恨,隘狭语箭。”
《国语辞典》:虚船(虚船)  拼音:xū chuán
无人的空船。比喻人心胸坦荡。语出《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國語辭典》:褊隘  拼音:biǎn ài
1.度量狭窄,性子急躁。《南史。卷二一。列传。王弘》:「性褊隘,人有忤意,辄加詈辱。」《明史。卷一九七。霍韬列传》:「韬学博才高,量褊隘,所至与人竞。」
2.空间狭窄。《资治通鉴。卷一六八。陈纪二。文帝天嘉三年》:「后梁主安于俭素,……以封疆褊隘,邑居残毁,干戈日用,郁郁不得志,疽发背而殂。」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东京杂录》:「画图来上,恐动民居,帝曰:『内城褊隘,诚合开展,拆动居人,朕又不忍。』令罢之。」
《漢語大詞典》:胸抱
犹怀抱,心胸。 清 掌生氏 《长安看花记·小蟾传》:“ 小蟾 欣然,谓 掌生 品评不谬,足见其胸抱,亦可谓有自知之明者矣。”
分類:怀抱心胸
《漢語大詞典》:白意
谓心胸坦荡。韩非子·说疑:“此十五人者为其臣也,皆夙兴夜寐,卑身贱体,竦心白意,明刑辟,治官职,以事其君。” 汉 刘向 说苑·臣术:“虚心白意,进善通道,勉主以礼谊,諭主以长策。”
分類:心胸坦荡
《漢語大詞典》:迫狭(迫狹)
亦作“ 迫陿 ”。
(1).宽度窄,范围小。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中:“长公主府第,最为迫狭,计用彩绘大青、石緑,各至千觔。其他种种,有不可计者。国家帑藏,安得不虚罄乎!”
(2).指见识、心胸等不宽广。 明 宋濂 《跋东莱止斋与龙川尺牍后》:“当时论 晦翁 者,或有迫狭之讥,而 龙川 亦甚病其细碎。” 清 黄宗羲 《紫环姜公墓表铭》:“以公之才……使充其所至,刻石之功,正未可量;而覆折於迫狭之世论,不復再试,是可惜也。”
(3).局促;不顺心。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余﹞南游二十年,所居皆通都大邑,无山林,尝迫狭不自得。” 明 唐顺之 《至常熟陈中丞白训导邀登福山看海》诗之二:“久缘迫陿悲时俗,海嶠春临思若何?”
《漢語大詞典》:胸府
犹胸怀,心胸。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亲从凋亡,始遇此士,听其所问,殊开人胸府。”
分類:胸怀心胸
《國語辭典》:促狭(促狹)  拼音:cù xiá
缺德、爱捉弄人。《醒世姻缘传》第五八回:「把人的脸抹的神头鬼脸是聪明?还好笑哩!我只说是小孩儿家促狭,你看等他来我说他不!」《红楼梦》第八一回:「这是谁这么促狭,吓了我们一跳。」也作「促掐」。
《漢語大詞典》:照朗
(1).朗敞,朗然。 南朝 梁 萧统 《殿赋》:“高殿博敞,华色照朗;内备襍藻,外发珍象。”
(2).谓心胸正大坦然。高子遗书·语:“吾性本来光明照朗,不可自为迷昧。”
《國語辭典》:狭窄(狹窄)  拼音:xiá zhǎi
1.宽度窄小。《三国志。卷一八。魏书。李典传》:「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
2.心胸狭小、眼光短浅。如:「他的心胸狭窄,目光如豆,处理事情总是见树不见林,不能顾到全局。」
《漢語大詞典》:浅促(淺促)
(1).仓促;短促。旧题 汉 卓文君 《司马相如诔》:“永託为妃兮不耻当壚,生平浅促兮命也难扶。” 唐 张籍 《送远曲》:“殷勤振衣两相嘱,世事近来还浅促。”
(2).犹短浅。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故短近不能赏,而浅促不能测焉。”《何典》第五回:“他做官虽是一清如洗,只是才具浅促些。”
(3).狭隘,心胸不开阔。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袁守一 性行浅促,时人号为 料鬦鳧翁鷄 。”
(4).狭窄,不宽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窗栏》:“浅促之屋,坐在牕边,势必倚窗为栏。”
《國語辭典》:褊窄  拼音:biǎn zhǎi
狭窄。如:「若遇上心胸褊窄的人,须小心应付,以免招来是非。」《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因房屋褊窄,停放过了头七,将灵柩送在祖茔安葬。」
《國語辭典》:褊狭(褊狹)  拼音:biǎn xiá
1.气度狭窄。《史记。卷二三。礼书》:「化隆者闳博,治浅者褊狭,可不勉与!」《后汉书。卷三九。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刘般》:「伥能说经书而用心褊狭,迁严毅刚直而薄于艺文。」
2.土地或空间狭小。《北史。卷六。齐本纪。高祖神武帝》:「虽有山河之固,土地褊狭,不如邺,请迁都。」宋。苏舜钦 沧浪亭记:「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
《漢語大詞典》:弘旷(弘曠)
谓心胸宽阔。三国志·魏志·王昶传:“其为人,弘旷不足,轻贵有餘。”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子 籍 子 浑 器量弘旷。”隋书·高熲苏威传论:“志尚清俭,体非弘旷,好同恶异,有乖直道,不存易简,未为通德。”
《漢語大詞典》:狭促(狹促)
指心胸、见识狭隘。新唐书·陆贽传:“所谓小人者,非悉怀险詖以覆邦家也,盖趋向狭促,以沮议为出众,自异为不羣,趣小利,昧远图,効小信,伤大道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