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摆不开(摆不开)  拼音:bǎi bù kāi
1.位置太小,不够放置东西。也作「摆不下」。
2.比喻心理上受到太多拘束,而不敢放手去做事。如:「小张成天愁眉不展的,想必有摆不开的烦恼吧!」
《國語辭典》:好奇心  拼音:hào qí xīn
喜欢注意新奇事物的心理。如:「不要忽略孩子的好奇心,因为这往往是创造力的来源。」
《漢語大詞典》:洁疾(潔疾)
亦称“ 洁病 ”。 过分讲究清洁的一种心理病态。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米芾 ﹞有好洁之癖……久之,亦自迁坐于众宾之间,乃知洁疾非天性也。” 宋 无名氏 道山清话:“人问 邵尧夫 :‘人有洁病,何也?’ 尧夫 曰:‘胸中滞碍而多疑耳,未有人天生如此也。’”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上:“ 廉夫 兴发,脱妓鞋,置酒盃其中,使坐客传饮,名曰鞋盃。 元镇 ( 倪元镇 )素有洁病,见之,大怒。” 明 谢肇浙 文海披沙·洁疾:“古今有洁疾者,莫如 庾炳之 、 王思微 、 米南宫 、 倪元镇 。”
《國語辭典》:幼稚病  拼音:yòu zhì bìng
对事情看法不成熟、缺乏远见的缺点。如:「若以为经济建设的成果可代表一切,那也是犯了轻视文化的幼稚病。」
《國語辭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拼音:yǐ xiǎo rén zhī xīn,duò jūn zǐ zhī fù
本指臣子以自己已饱之腹为例,期望君王的欲望也有满足之时。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及馈之毕,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后比喻用小人狭隘的心理去猜想君子光明磊落的心地。《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谁知颜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际便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国语辞典》:忧郁症(忧郁症)  拼音:yōu yù zhèng
因环境压力或个人心理因素等原因所造成的心理疾病。表现症状多为情绪低落、悲观、抑郁,严重者甚至陷入绝望、自责、思想错乱的情况,生理上也出现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头痛、心悸、嗜睡或早睡、两眼无神、嘴角下陷等徵状。依形成原因可分为反应型忧郁症及内因型忧郁症。
《漢語大詞典》:运动心理学
又称“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体育运动中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产生于20世纪初。研究内容有技能学习,竞赛心理,运动对人的意义,从事运动的动机以及运动员之间、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运动员与观众之间的相互关系,心理训练和运动心理治疗方法等。
《漢語大詞典》:五遍行
佛教语。唯识宗指五种周遍于一切心理活动的“心所法”。即触、作意、受、想、思。见《百法明门论》。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凡人之知,必有五徧行境,谓之触、作意、受、想、思。五徧行者,与阿罗识相应,当其触受,色声香味触,可以同时兼知也。”
《國語辭典》:疑心病  拼音:yí xīn bìng
多疑、不安的心理现象。如:「他这个人疑心病很重,你在他手下做事,要小心一点。」
《漢語大詞典》:摇悦
一会儿动摇,一会儿喜悦的矛盾心理。
《國語辭典》:下意识(下意識)  拼音:xià yì shì
心理学上指发生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心理过程。是一种本能、不自觉的反应,能支配人的一切思想、行为。也称为「潜意识」。
《國語辭典》:虚荣心(虛榮心)  拼音:xū róng xīn
不务实际,只贪慕浮名富贵的心理。
《國語辭典》:小心眼  拼音:xiǎo xīn yǎn
见识浅陋、气度狭窄。比喻胸襟狭小。如:「这点小事也要计较,未免太小心眼了。」
《漢語大詞典》:心身疾病
又称“心理生理性疾病”。受心理因素影响的身体疾病。分为植物性神经系统障碍、代谢过程和内分泌障碍、过敏性疾患三大类。其发病原因主要有:情绪、性格、生活事件及特殊性问题等。
《国语辞典》:绿色行销(绿色行销)  拼音:lǜ sè xíng xiāo
厂商利用消费者支持环保的心理,以环保为诉求,促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