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儿童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儿童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研究对象按年龄阶段可分为新生儿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前期等。
《漢語大詞典》:动物心理学
又称“比较心理学”。研究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的行为特点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任务是对动物行为进行描述、分析和分类,比较不同种动物的行为的生物学特征并确定和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等。
《漢語大詞典》:发展心理学
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广义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指个体发展心理学,即研究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各个时期的心理现象,按年龄阶段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分支。
《漢語大詞典》:变态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产生于19世纪末。研究内容有神经症性障碍、精神病性障碍、人格障碍、药物和酒精依赖、性变态、心理生理障碍、适应障碍、儿童行为障碍、智力落后等。
《漢語大詞典》:青年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青年期个体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内容包括青年的智力发展、个性形成、情感和意志表现、世界观的形成、心理卫生等。青年期一般指14、15岁至27、28岁这段时期。
《國語辭典》:心学(心學)  拼音:xīn xué
明代盛行的良知之学。创自宋儒陆象山,以尊德性、明本心为基本概念,故时称「心学」。后经明儒王阳明发扬光大,而盛行于世。
《國語辭典》:心理学(心理學)  拼音:xīn lǐ xué
以科学方法研究个体的心智活动及行为的学问。
《漢語大詞典》:冲突(衝突)
向前突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古榆关》:“墩臺守望,虽鳞次櫛比,而柳栅沙沟,衝突道侧,行旅患之。”
《國語辭典》:绿色(綠色)  拼音:lǜ sè
自然界中大多数树叶和草所呈现的颜色,为光的三原色之一,其主要波长介于495至570奈米之间,常作为环境保护的代表色。
《國語辭典》:心理  拼音:xīn lǐ
1.个体心智活动的总称。亦用以泛指人的思想、情感等内心活动。
2.心和理。是宋儒心性论中的重点。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答顾东桥书》:「此区区心理合一之体,知行并进之功。」
《國語辭典》:黑色  拼音:hēi sè
1.像煤或墨一样深暗的颜色。
2.恐怖的情境。如:「这位剧作家,善于在作品中制造黑色气氛。」
《國語辭典》:外向  拼音:wài xiàng
性格活泼开朗。如:「他的个性活泼外向,善于交际,也颇有人缘。」
《国语辞典》:情结(情结)  拼音:qíng jié
瑞士心理学家容格(Jung)所创的心理学名词。英文complex的意译。意指因道德或风俗的约束而深藏于个人潜意识的某种特定冲动与想法。「情结」的存在也会对个体的行为与态度有著不自觉的影响。如恋母情结、恋父情结。
《國語辭典》:催眠  拼音:cuī mián
用特殊方法使人或动物进入一种易受暗示的意识状态。被催眠者仍可走路或说话,通常具有缺乏自主意愿、注意力无法集中、对过去的经验能产生视觉上的回忆能力等特质。常用于心理医疗或魔术表演等。
《国语辞典》:类化(类化)  拼音:lèi huà
1.学习心理学上指一个刺激经过学习而能引起某一反应,其后类似的刺激亦能引起类似的反应,称为「类化」。
2.在文法或语音上,某些不规则的变化可受其他规则变化而变成同一形式。
《漢語大詞典》:识记(識記)
心理学名词。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复感知的过程,借以形成比较巩固的暂时联系。它是记忆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