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心正
心意纯正不偏。礼记·大学:“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
《分类字锦》:专心正色(专心正色)
后汉书曹世叔妻传夫不可不求其心然所求者亦非谓佞媚苟亲也固莫若专心正色礼义居洁耳无涂听目无邪视出无冶容入无废饰此则谓专心正色矣
分类:夫妇
《漢語大詞典》:五雷天心正法
五雷法。《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任道元 ﹞少年慕道,从个师父是 欧阳文彬 ,传授五雷天心正法,建坛在家,与人行持,甚著效验。”详“ 五雷法 ”。
《漢語大詞典》:五雷法
道教方术。谓得雷公墨篆,依法行之,可致雷雨,祛疾苦,立功救人。因雷公有兄弟五人,故以五雷称之。见太平广记卷三九四引神仙感遇传·叶迁韶宋史·方技传下·林灵素:“惟稍识五雷法,召呼风霆,间祷雨,有小验而已。”
《国语辞典》:心正笔正(心正笔正)  拼音:xīn zhèng bǐ zhèng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也正。语出《旧唐书。卷一六五。柳公绰传》:「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后人亦用以比喻内心公正则行事正直。
《分类字锦》:心正气和(心正气和)
文房四谱唐太宗笔法云攻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怡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元妙
分类:宸翰
《国语辞典》:天心正法  拼音:tiān xīn zhèng fǎ
俗传道家一种除祟捉妖的法术。《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我行天心正法,专一要捉邪祟。」
《国语辞典》:诚心正意(诚心正意)  拼音:chéng xīn zhèng yì
真挚诚恳。明。无名氏《孟母三移》第四折:「则为他治国齐家存妙策,诚心正意请贤臣。」也作「诚心诚意」。
《漢語大詞典》:内直
(1).内心正直。庄子·人间世:“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内直者与天为徒。”
(2).在宫内值勤。 宋 梅尧臣 有《七夕永叔内翰遗郑州新酒言值内直不遐相邀》诗。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 钱唐 王文庄公 赐第在 护国寺 西,公内直二十四年,以除夕蒙赐福字二十四,悬掛其间,曰‘二十四福堂’。”
(3).指服役于宫中的太监。 明 无名氏 《下西洋》第三折:“俺那裡武将广机谋,文臣多智量,更那堪一班内直尽忠诚。”
《國語辭典》:直内方外(直內方外)  拼音:zhí nèi fāng wài
语本《易经。坤卦》〈文言〉曰:「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指内心诚明正直,行为端庄方正。三国魏。明帝〈赠谥徐宣诏〉:「宣体履至实,直内方外,历任三朝,公亮正色。」
《漢語大詞典》:一介之士
(1).一个微末的士人。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刳凡兽之胎,则麒麟不峙其郊;害一介之士,则英雄不践其境。”晋书·夏侯湛传:“乡曲之徒,一介之士,曾讽《急就》、习甲子者,皆奋笔扬文,议制论道。” 清 戴名世 《赠王序纶之任婺源序》:“今也一介之士乘传捧符而来,无其道而居其位,晏然肆於民上而行其恣睢之意。” 王闿运 《长沙攸县庆都龙君行状》:“自 湖南 军兴,一介之士,长官倒屣。”
(2).忠心正直的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彼 越王 者一节之人。 范蠡 一介之士。”
一心正念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心正念而归于佛也。善导之观经疏四曰:「西岸上有人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
信心正因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宗又于前条。真谛门中分为二,谓之信心正因称名报恩。
坚心正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坚意经之异名。
端心正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制止贪瞋痴之三毒而不作诸恶也。无量寿经下曰:「端心正意,不作众恶,甚为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