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7,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苦涩
惊定
实情
安慰
采绿
阳舒
情感
离悰
灰死
湮郁
意迟迟
怡心
忍心
沾泥絮
依黯
《國語辭典》:苦涩(苦澀)  拼音:kǔ sè
1.又苦又涩的味道。
2.形容内心很痛苦。如:「他脸上尽是苦涩的表情。」
《漢語大詞典》:惊定(驚定)
谓受惊的心情安定下来。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一:“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清 严长明 《十三日由东峰下山仍诣云台观宿》诗:“平生戒垂堂,惊定犹疑猜。”
《國語辭典》:实情(實情)  拼音:shí qíng
真实的情形。《三国演义》第六九回:「见袆果有忠义之心,乃以实情相告。」
《國語辭典》:安慰  拼音:ān wèi
1.安抚劝慰。如:「为了避免过度惊吓所带来的后遗症,老师努力安慰土石流灾区的学生。」《三国演义》第八回:「回身搂抱貂蝉,用好言安慰。」《红楼梦》第七三回:「因恐迎春今日不自在,都约来安慰他。」
2.心中感到快慰,没有遗憾。如:「看著儿女的成就,年迈的双亲感到无比的安慰。」
《國語辭典》:采绿(采綠)  拼音:cǎi lù
《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采绿,刺怨旷也。」或指劳于事人者而思憩之诗。首章二句为:「终朝采绿,不盈一匊。」
《漢語大詞典》:阳舒(陽舒)
(1).语本 汉 张衡 《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后因以“阳舒”指舒畅的心情和宽松的气氛。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阳舒阴惨,生民大情,忧合驩离,品物恒性。”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闻阴惨者刑也,阳舒者德也。”
(2).借指书法中笔划的舒展。 唐 皎然 《张伯英草书歌》:“阴惨阳舒如有道,鬼状魑容若可惧。”
《國語辭典》:情感  拼音:qíng gǎn
内心有所触发,而产生喜、怒、哀、乐等的心理反应。晋。陆云 与陆典书书:「且念亲各尔分析,情感复结,悲叹而已。」唐。白居易〈庭槐〉诗:「人生有情感,遇物牵所思。」
《漢語大詞典》:离悰(離悰)
惜别的心情。 宋 张龙荣 《摸鱼儿》词:“思量遍,前度 高阳 酒伴,离悰悲事何限。” 明 吾丘瑞 《运甓记·权门灯宴》:“我明日欲往 荆州 ,一别又得几载相会,故此聊借灯下以叙离悰耳。” 黄节 《寄曼殊耶婆提岛》诗:“四载离悰感索居,似君南渡又年餘。”
分類:惜别心情
《漢語大詞典》:灰死
(1).火灰熄灭。史记·韩长孺列传:“ 蒙 狱吏 田甲 辱 安国 , 安国 曰:‘死灰独不復然乎?’”后因用以为典。 唐 骆宾王 《帝京篇》:“灰死 韩安国 ,罗伤 翟廷尉 。”
(2).火灰熄灭。《庄子·知北游》:“心若死灰。”谓心境枯寂不动。后因以“灰死”形容失意的心情。 唐 白居易 《送兄弟回雪夜》诗:“对雪画残灰,残灯明復灭。灰死如我心,雪白如我髮。”
(3).烧死。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一:“北兵遇之,火起,亦数人灰死。”
(4).谓灰白无人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妇﹞徒跣而归,面色灰死。”
《國語辭典》:湮郁(湮鬱)  拼音:yīn yù
1.心情抑郁,不舒畅。唐。孙樵 序陈生举进士:「久愤湮郁,一旦决发,若风波之得宣泄。」
2.滞塞不通。清。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人事之湮郁,盖终其身,鲜一日之欢焉。」
《國語辭典》:意迟迟(意遲遲)  拼音:yì chí chí
懒散倦怠的样子。元。马致远〈耍孩儿。近来时买得匹蒲梢骑套。七煞〉:「懒设设牵下槽,意迟迟背后随。」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倩东风扶策我这困身躯,懒设设梳云掠月,意迟迟傅粉施朱。」
《漢語大詞典》:怡心
和悦心情。 唐 上官昭容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诗之十七:“巖壑恣登临,莹目復怡心。”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 日本 为旧游之地,水木明瑟,诚足怡心,然知之甚稔,遂不甚嚮往。”
《國語辭典》:忍心  拼音:rěn xīn
1.狠心。《诗经。大雅。桑柔》:「惟彼忍心,是顾是复。」
2.耐心。唐。白居易 酬皇甫十早春对雪见赠诗:「忍心三两日,莫作破斋人。」
《國語辭典》:沾泥絮(霑泥絮)  拼音:zhān ní xù
柳絮沾上尘泥即不再飞扬。比喻心境空灵寂静,不为外物所动。宋。道潜〈口占绝句〉:「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也作「沾泥絮」。
《漢語大詞典》:依黯
形容感伤别离、怀念远人的心情。 宋 苏轼 《答宝月大师书》:“愈远乡里,曷胜依黯!” 宋 王沂孙 《醉蓬莱·归故山》词:“试引芳樽,不知消得,几多依黯。” 宋 高观国 《齐天乐》词之一:“楼阴纵览,正魂怯清吟,病多依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