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分类词汇(续上)
恬淡寡欲
恬淡无欲
澹泊寡欲
安安心心
情凄意切
佛类词典
心境
心境界
《国语辞典》:恬淡寡欲  拼音:tián dàn guǎ yù
心境安然淡泊,没有世俗的欲望。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也作「恬淡无欲」。
《国语辞典》:恬淡无欲(恬淡无欲)  拼音:tián dàn wú yù
心境安然淡泊,没有世俗的欲望。汉。王充《论衡。道虚》:「世或以老子之道为可以度世,恬淡无欲,养精爱气。」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初真十戒》:「恬淡无欲是一药,仁顺谦让是一药。」也作「恬淡寡欲」。
《国语辞典》:澹泊寡欲  拼音:dàn bó guǎ yù
形容心境恬淡少欲望。三国魏。曹植〈蝉赋〉:「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
《漢語大詞典》:安安心心
保持心境平静;不受外界干扰。例如:他开始安安心心过日子。
《漢語大詞典》:情凄意切(情悽意切)
谓心境十分悲伤。 明 康海 《王兰卿》第二折:“指望待晨昏甘旨把亲幃悦,不承望倒做了哭踊衰絰。他那里肉跳心惊,你这里情悽意切。”
分類:心境悲伤
心境
【俗语佛源】
《楞伽经》卷二说:「自心现境界。」就是说,天地万物,一切境界,都是「心」的变现。《华严经》把「心」比喻为「能画诸世间」的「画师」。「心」相当于一切精神现象。就「集起」而言,谓之「心」;就「思量」而言,谓之「意」;就「分别」而言 ,谓之「识」。「境」相当于一切物质现象,即「六尘幻影」:色、声、香、味、触、法。「心」或「意」不能孤立地存在,必然同时生起,善于「观心」者,要「心境双忘」。如唐·希运《传心法要》就:「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又如唐·张说《清远江峡山寺》诗:「静默将何贵,惟应心境同。」后用「心境」指心意、心情 。如《红楼梦》第三三回:「这琪官随机应答,谨慎老成,甚合我老人家的心境。」又如蒋光慈《少年漂泊者》十四:「可是当时我的心境真是痛苦极了!」(李明权)
心境界
【三藏法数】
谓中道之理无二无别,即诸佛、菩萨心之所造至极之处,是名心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