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
【俗语佛源】
《楞伽经》卷二说:「自心现境界。」就是说,天地万物,一切境界,都是「心」的变现。《华严经》把「心」比喻为「能画诸世间」的「画师」。「心」相当于一切精神现象。就「集起」而言,谓之「心」;就「思量」而言,谓之「意」;就「分别」而言 ,谓之「识」。「境」相当于一切物质现象,即「六尘幻影」:色、声、香、味、触、法。「心」或「意」不能孤立地存在,必然同时生起,善于「观心」者,要「心境双忘」。如唐·希运《传心法要》就:「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又如唐·张说《清远江峡山寺》诗:「静默将何贵,惟应心境同。」后用「心境」指心意、心情 。如《红楼梦》第三三回:「这琪官随机应答,谨慎老成,甚合我老人家的心境。」又如蒋光慈《少年漂泊者》十四:「可是当时我的心境真是痛苦极了!」(李明权)
《楞伽经》卷二说:「自心现境界。」就是说,天地万物,一切境界,都是「心」的变现。《华严经》把「心」比喻为「能画诸世间」的「画师」。「心」相当于一切精神现象。就「集起」而言,谓之「心」;就「思量」而言,谓之「意」;就「分别」而言 ,谓之「识」。「境」相当于一切物质现象,即「六尘幻影」:色、声、香、味、触、法。「心」或「意」不能孤立地存在,必然同时生起,善于「观心」者,要「心境双忘」。如唐·希运《传心法要》就:「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又如唐·张说《清远江峡山寺》诗:「静默将何贵,惟应心境同。」后用「心境」指心意、心情 。如《红楼梦》第三三回:「这琪官随机应答,谨慎老成,甚合我老人家的心境。」又如蒋光慈《少年漂泊者》十四:「可是当时我的心境真是痛苦极了!」(李明权)
心境界
【三藏法数】
谓中道之理无二无别,即诸佛、菩萨心之所造至极之处,是名心境界。
谓中道之理无二无别,即诸佛、菩萨心之所造至极之处,是名心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