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人心与吾谁同


《楚辞补注》卷四〈九章·抽思〉~39~
倡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既茕独而不群群,又无良媒在其侧。道卓远而日忘兮,愿自申而不得。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曾不知路之曲直兮,愿径逝而未得兮,魂识路之营营。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理弱而媒不通兮,尚不知余之从容。
《漢語大詞典》:心与(心與)
以心相许。文选·枚乘〈七发〉:“杂裾垂髾,目窕心与。” 刘良 注:“心与,心相许也。” 唐 裴度 《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铭》序:“故 州平 心与, 元直 神交。”
《國語辭典》:目窕心与(目窕心與)  拼音:mù tiǎo xīn yǔ
窕,挑、逗引。「目窕心与」指眼眉逗引,内心相许。汉。枚乘七发〉:「杂裾垂髾,目窕心与。」
《國語辭典》:中外  拼音:zhōng wài
1.内心和外表。《逸周书。卷六。谥法》:「行见中外,曰悫。」
2.中国和外国。《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夫久结难连兵,中外之国将何以自宁?」《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宣帝之世,会呼韩来降,故边人获安、中外为一。」
3.中央与地方。《汉书。卷九。元帝纪》:「以用度不足,民多复除,无以给中外繇役。」《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序》:「梁冀受钺,迹因公正,恩固主心,故中外服从,上下屏气。」
4.中表兄弟。汉。蔡琰悲愤诗〉二首之一:「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阮千里姨兄弟,潘安仁中外,安仁诗所谓『子亲伊始,我父唯舅。』」
《國語辭典》:水火  拼音:shuǐ huǒ
1.水与火。比喻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物品。《书经。大禹谟》:「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东观汉记。卷一六。郑众传》:「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
2.比喻烹调饮食。《周礼。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镬,以给水火之齐。」
3.比喻灾难。《孟子。滕文公下》:「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老残游记二编》第六回:「承你从水火中搭救我出来,一天恩德未报,我万不能出家。」
4.比喻彼此不能相容。《左传。昭公十三年》:「众怒如水火焉,不可为谋。」《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南朝宋。裴松之。注:「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
5.大小便的隐语。《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亦且终日相处,这些细微举动,水火不便的所在,那里妆饰得许多来?」
《國語辭典》:心腹  拼音:xīn fù
1.心和腹。《战国策。秦策三》:「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
2.比喻忠诚。《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披心腹,见情素,隳肝胆,施德厚。」
3.比喻要害。《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乃诏嚣当从天水代蜀,因此欲以溃其心腹。」
4.亲信可靠的人。《红楼梦》第六五回:「贾珍欢喜,将左右一概先遣回去,只留两个心腹小童牵马。」
《國語辭典》:心肝  拼音:xīn gān
1.比喻真挚的情意。《文选。王粲。七哀诗二首之一》:「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三国演义》第九六回:「吾所陈七事,恨不能吐出心肝,今反生疑,必有吴人使反间之计也。」
2.比喻所钟爱的人。《红楼梦》第四○回:「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宝玉叫心肝。」
3.良心、羞耻心,通常都用反意。如:「你简直没有心肝,竟干出这种勾当。」
《國語辭典》:心膂  拼音:xīn lǚ
心与脊骨,都是人体中重要的部分。比喻亲信的人。《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文选。庾亮。让中书令表》:「今以臣之才,兼如此之嫌,而使内处心膂,外揔兵权。」
《國語辭典》:心眼  拼音:xīn yǎn
1.心与眼。南朝梁。王僧儒〈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
2.见识。唐。李群玉赠方处士兼以写别〉诗:「所知心眼大,别自开户牖。」
3.心思。宋。张先 武陵春。秋染青溪天外水词:「菱蔓虽多不上船,心眼在郎边。」
4.内心、心里。《老残游记》第一六回:「昨日我看见老哥,我从心眼里欢喜出来,请你想个甚么法子。」
《漢語大詞典》:心耳
(1).心与耳。泛指思维与感觉器官。左传·昭公元年:“於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 南朝 宋 鲍照 《赠傅都曹别》诗:“追忆栖宿时,声容满心耳。” 唐 李白 《题元丹丘山居》诗:“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红楼梦第七七回:“可知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
(2).生理学名词。指心房上部圆锥形的突出物。
《國語辭典》:心口  拼音:xīn kǒu
1.胸部的中央。《福惠全书。卷一二。刑名部。问拟》:「习举手一鎗,刺中东振心口。」《儒林外史》第五回:「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
2.心与口,指心中想的与口里说的。如:「心口如一」、「心口不一」。
《國語辭典》:心理  拼音:xīn lǐ
1.个体心智活动的总称。亦用以泛指人的思想、情感等内心活动。
2.心和理。是宋儒心性论中的重点。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答顾东桥书》:「此区区心理合一之体,知行并进之功。」
《漢語大詞典》:忠能
(1).忠心与才能。旧题 汉 马融 忠经·守宰:“君子尽其忠能,以行其政令,而不理者,未之闻也。”
(2).忠诚能干。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荐 泰山 太守 李固 在郡忠能,徵 固 为将作大匠。”
(3).指忠诚能干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良规:“功成不处,乞骸告退,高选忠能,进以自代。”
《漢語大詞典》:心佛
(1).佛教语。心中之佛。《华严经·如来出现品》:“众生心佛,还自教化众生。”
(2).佛教语。心与佛。 清 龚自珍 《诵得生净土陀罗尼记数簿书后》:“心佛不二门,如 大势至菩萨 説。”
《國語辭典》:气馁(氣餒)  拼音:qì něi
丧失斗志,失去勇气和信心。明。凌濛初《红拂记》第一出:「俺觑得他如儿戏,你好男儿休气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