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99,分320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饱德
树德
凤德
汉德
灵德
民德
戴德
年德
母德
承德
褒德
炎德
旌德
德经
德心
《國語辭典》:饱德(飽德)  拼音:bǎo dé
比喻承受许多德惠。《诗经。大雅。既醉。序》:「醉酒饱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
《漢語大詞典》:树德(樹德)
施行德政;立德。 汉 刘向 说苑·至公:“ 孔子 闻之曰:‘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辩哉?不得已也!” 唐 白居易 《养竹记》:“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参见“ 树德务滋 ”。
《國語辭典》:树德务滋(樹德務滋)  拼音:shù dé wù zī
施行德政,务求更多。《书经。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漢語大詞典》:凤德(鳳德)
论语·微子:“ 楚 狂 接舆 歌而过 孔子 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后即以“凤德”指德行名望。晋书·周顗传:“初, 顗 以雅望获海内盛名;后颇以酒失,为僕射,略无醒日,时人号为‘三日僕射’。 庾亮 曰:‘ 周侯 末年,所谓凤德之衰也!’” 唐 司空图 《成均讽》:“雉门灾起,谁惩 燕 女之荒;凤德日衰,无救关雎之乱。” 清 曹寅 《移竹东轩和高竹窗学士来韵》:“身无凤德难谐俗,日对云心与逝波。”
分類:德行名望
《骈字类编》:汉德(汉德)
史记司马相如传于是诸大夫芒然丧其所怀来而失厥所以进喟然并称曰允哉汉德此鄙人之所愿闻也百姓虽怠请以身先之俭汉书翼奉传窃闻汉德隆盛在于孝文皇帝躬行节 外省繇役其时未有甘泉建章及上林中诸杂宫馆也未央宫又无高门武台麒麟凤凰白虎玉堂金华之殿独有前殿曲殿渐台宣室温室承明耳之后汉书班固传固作典引萹述叙汉德 法言周康 时颂声作乎下关睢作乎上习治也齐桓之时缊而春秋美邵陵习乱也故习治则伤始乱也习乱则好始治也汉德其可谓允怀矣 庾信齐王进赤雀表南阳雉飞尚论秦霸建章鹄下犹明汉德 徐夤斩蛇剑赋得非秦毒之奢变作长蛇汉德之俭化为神剑
《漢語大詞典》:灵德(靈德)
神灵的恩德。《文选·班固〈东都赋〉》:“登祖庙兮享圣神,昭灵德兮弥亿年。” 吕延济 注:“言以此鼎升宗庙,享天地,以明神灵之德。” 南朝 齐 谢朓 《祀敬亭山春雨》诗:“歌风讚灵德,舞蹈起轻埃。” 宋 苏轼 《立春祭土牛祝文》:“仰惟灵德,佑我穡人。”
分類:神灵恩德
《國語辭典》:民德  拼音:mín dé
人民的道德。《论语。学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國語辭典》:戴德  拼音:dài dé
人名。(西元前48~33)字延君,生卒年不详,汉梁人。为西汉经学家,与其侄圣同受礼于后苍,戴德称大戴,戴圣称小戴。德删辑八十五篇,名《大戴礼》;圣又删为四十九篇,名《小戴礼》,即今之《礼记》。
《漢語大詞典》:年德
年龄德行。礼记·礼运:“合男女,颁爵位,必当年德。” 孔颖达 疏:“合男女使当其年,颁爵位必当其德。”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兄年德在前,家之英俊,何害之?不如杀我。”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 潞公 慕 唐 白乐天 九老会,乃集 洛 中卿大夫年德高者,为耆英会。”
《漢語大詞典》:母德
人母的德性。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薄太后 母德慈仁, 孝文皇帝 贤明临国,子孙赖福,延祚至今。”
分類:德性
《漢語大詞典》:承德
蒙受德泽。书·周官:“六服羣辟,罔不承德。”汉书·礼乐志:“詔抚成师,武臣承德。”
分類:蒙受德泽
《漢語大詞典》:褒德
亦作“褒德”。 颂扬德行。《汉书·武帝纪》:“夫本仁祖义,襃德禄贤,劝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繇昌也。” 唐 白居易 《李愬等咸赐爵一级制》:“封爵之设,在乎赏劝,有以褒德,有以序勤:耸善兴功,实由兹道。” 清 朱琦 《书欧阳永叔答尹师鲁书后》:“吾观自古圣人褒德録贤,而论语所记,如 吴太伯 、 微子 、 比干 、 伯夷 、 柳下惠 之属,详矣。”
分類:颂扬德行
《漢語大詞典》:炎德
犹火德。《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姜亮夫 校注:“阴阳家旧説,南於五行属火,故曰炎德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冈》诗:“南州实炎德,桂树陵寒山。”
分類:火德
《國語辭典》:旌德  拼音:jīng dé
表彰有善行的人。晋。桓温〈荐谯元彦表〉:「旌德礼贤,化道之所先。」《周书。卷一○。邵惠公颢传》:「旌德树善,有国常规。」
分類:表彰有德
《漢語大詞典》:德经(德經)
道德的法则,标准。
《漢語大詞典》:德心
仁善之心。《诗·鲁颂·泮水》:“济济多士,克广德心。” 朱熹 集传:“德心,善意也。”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恂恂德心,汪汪轨度。” 宋 曾巩 《回运使郎中状》:“虽德心之大,遗名秩以自谦;而士品之微,顾材资而安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