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徵 → 徵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征声(徵聲)
谓访求歌者;招歌者唱歌。 南朝 宋 鲍照 《代陆平原〈君子有所思〉行》:“选色遍 齐 代 ,徵声帀 卭 越 。” 钱仲联 补注:“徵,取也。” 唐 沈佺期 《李员外秦援宅观妓》:“选客虚前馆,徵声徧后堂。”
指宫、商、角、徵、羽五音中的徵音。管子·幼官:“味咸味,听徵声。” 汉 班固 《白虎通·礼乐》:“闻徵声,莫不喜养好施者。”
《漢語大詞典》:宫徵
1.古代五音中宫音与徵音的并称。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雍门子周 引琴而鼓之,徐动宫徵,微挥羽角,切终而成曲。”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羽角俱起,宫徵相证。” 唐 杜牧 《感怀诗》:“急热同手足,唱和如宫徵。” 清 赵翼 《偶书》诗:“两耳未甚聋,已难辨宫徵。”
2.泛指乐曲。 宋 秦观 《点绛唇》词:“月转乌啼,画堂宫徵生离恨。”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先圣不曾删《郑》《卫》,吾儕取义翻宫徵。”
3.泛指声调。 南朝 齐 陆厥 《与沈约书》:“前英已早识宫徵,但未屈曲指的,若今论所申。” 唐 房玄龄 《谏伐高丽表》:“文锋既振,则宫徵自谐。”
《漢語大詞典》:徵调(徵調)
征集、调用人员或物资等。后汉书·杜诗传:“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餘徵调,竹使而已。”金史·卢亨嗣传:“是时兵兴,徵调烦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 宜绵 又言贼起以来,徵调官兵。”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铁路》:“即遇有警报,仓卒徵调,刻期立至。”
指以徵音为主的调式。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宋沆 为太乐令,知音,近代无比。太常久亡徵调, 沆 乃考钟律而得之。” 唐 元稹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五弦弹》:“ 赵璧 五絃弹徵调,徵声巉絶何清峭。”
《漢語大詞典》:清徵
清澄的徵音。徵,五音之一。韩非子·十过:“ 师旷 曰:‘不如清徵。’公曰:‘清徵可得而闻乎?’”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二:“且以琴言之,虽皆清实,其间有声重者,有声轻者。材中自有五音,故古人名琴,或谓之清徵,或谓之清角。” 明 夏完淳 《九哀·临清流》:“期美人兮 江 干,奏清徵兮玉阑。”
省察;审察。后汉书·黄琼传:“阶下不加清徵,审别真伪,復与忠臣并时显封,使朱紫共色,粉墨杂糅,所谓抵金玉於砂砾,碎珪璧於泥涂。” 王先谦 集解:“官本考证曰:‘诸本同,徵,当作徵。’ 惠栋 曰:《古文易》曰:‘君子以徵忿窒欲。’ 郑玄 云:‘徵,清也。’左传·襄二十七年云:‘以徵过也。’ 杜预 曰:‘徵,审也。’”徵,一本作“ 澂 ”。参见“ 清澄 ”。
《國語辭典》:清澄(清澂)  拼音:qīng chéng
1.清澈。《文选。张衡。西京赋》:「消雰埃于中宸,集重阳之清澄。」
2.审察。《后汉书。卷六十一。黄琼传》:「陛下不加清澄,审别真伪。」
《國語辭典》:清澄  拼音:qīng chéng
1.清澈、明亮。《楚辞。屈原。远游》:「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青衣水》:「然秋月清澄,望见两山相峙,如峨眉焉。」
2.审核、清查。晋。葛洪《抱朴子。袪惑》:「仓卒闻之,不能清澄检校之者,鲜觉其伪也。」《三国志。卷五十八。吴书。陆逊传》:「哀矜庶狱,清澄刑网,则天下幸甚!」
《漢語大詞典》:徵音
指宫、商、角、徵、羽五音中的徵音级。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四:“徵音録响,操终则絶。”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三大祭之乐缺商:“窃谓五音如四时代谢,不可缺一。若无徵音,则本朝之乐大段不成説话。”参见“ 徵声 ”。
《漢語大詞典》:征音(徵音)
指宫、商、角、徵、羽五音中的徵音级。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四:“徵音録响,操终则絶。”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三大祭之乐缺商:“窃谓五音如四时代谢,不可缺一。若无徵音,则本朝之乐大段不成説话。”参见“ 徵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