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星火燎原  拼音:xīng huǒ liào yuán
小火点可以引起燎原大火。比喻小事能酿成大祸,或微小的力量,可以发展成强大的势力。参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条。清。严有禧《漱华随笔。卷三。贺相国》:「天下事皆起于微,成于慎。微之不慎,星火燎原。」
《國語辭典》:小便宜  拼音:xiǎo pián yí
小惠、小利。《西游记》第四二回:「你贪图这般小便宜,恐师父性命难保。」《醒世恒言。卷二二。张淑儿巧智脱杨生》:「千不合,万不合,是贪了小便宜。」
《国语辞典》:名微德薄  拼音:míng wéi dé bó
名声微小,德性浅薄。《三国演义》第三八回:「玄德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
《国语辞典》:皮肉之伤(皮肉之伤)  拼音:pí ròu zhī shāng
皮肉所受的轻微小伤。如:「只是受点皮肉之伤,不必太紧张。」
《国语辞典》:轮形动物(轮形动物)  拼音:lún xíng dòng wù
动物学上指常栖于池沼水草间,形极微小的浮游生物。体的前端有轮盘状物,密生纤毛且伸缩自如,用以游泳及摄食,常以尾端附著他物。雌雄异体。为鱼虾类的天然饵料。现在一般水产养殖业已大量人工培养。
《国语辞典》:绵薄之力(绵薄之力)  拼音:mián bó zhī lì
形容微小、薄弱的力量。如:「我并非要沽名钓誉,只是想尽一点绵薄之力罢了。」明。陈懿典〈吴南岳太学〉:「然揣之羞涩之囊,万不能完此局,而揆之绵薄之力,又不能荷此担。」明。李东阳《怀麓堂集。卷一○○。求退录》:「顾驽劣之才,绵薄之力,诚不足以动物,术不足以救时。」也作「棉薄之力」。
《国语辞典》:棉薄之力  拼音:mián bó zhī lì
形容微小、薄弱的力量。如:「我只是尽一点棉薄之力,何足挂齿。」清。曾国荃〈复恽中丞〉:「前接富将军书,已奏请派兵来此会剿,廷寄复命苏师合攻。弟棉薄之力,得藉各大军佽助,何快如之。」也作「绵薄之力」。
《国语辞典》:毛发之功(毛发之功)  拼音:máo fǎ zhī gōng
比喻极微小的功劳。《文选。曹植。求自试表》:「窃不自量,志在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
《国语辞典》:升斗小民  拼音:shēng dǒu xiǎo mín
升斗比喻微小、少量。升斗小民指每天现买现吃,没有多馀粮食的人家。比喻平常的百姓。如:「他只是一个升斗小民,所求的无非是一份稳定的收入及安定的生活。」
《国语辞典》:慎防杜渐(慎防杜渐)  拼音:shèn fáng dù jiàn
制止、消弭微小的过失或缺点,谨慎防范其成为祸害。《明史。卷一九九。王邦瑞传》:「朝廷易置将帅,必采之公卿,断自宸衷,所以慎防杜渐,示臣下不敢专也。」
《国语辞典》:丝发之功(丝发之功)  拼音:sī fǎ zhī gōng
微小的功劳。汉。蔡邕〈戍边上章〉:「父子一门兼受恩宠,不能输写心力,以效丝发之功。」
《国语辞典》:轻尘弱草(轻尘弱草)  拼音:qīng chén ruò cǎo
微小的尘埃停在柔弱的草叶上。比喻人生短促无常。如:「人生在世,如轻尘弱草,何需如此自苦?」
《国语辞典》:趋末背本(趋末背本)  拼音:qū mò bèi běn
比喻一意追求微小细节而背弃最基本或最重要的事务。《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夫奢泰则不下逊而国贫,文巧则趋末背本者众。」也作「背本趋末」。
《国语辞典》:如海一沤(如海一沤)  拼音:rú hǎi yī ōu
好像是海水中的一个泡沫。比喻微小空幻。《楞严经》卷六:「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国语辞典》:毫末之利  拼音:háo mò zhī lì
极微小的利益。宋。欧阳修〈原弊〉:「有司屡变其法,以争毫末之利,用心益劳而益不足者,何也?制不先定而取之无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