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353,分9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得旨
得食
得力
苟得
得士
多得
莫得
偶得
得计
得春
得宜
得辞
得路
应得
争得
《漢語大詞典》:得旨
(1).得到圣旨。新五代史·唐臣传·郭崇韬安重诲论:“宰相有非其见时而事当上决者,与其被旨而有所復请者,则具记事而入,因崇政使闻,得旨则復宣而出之。”
(2).得其主旨。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一章:“ 程子 此语,大费斡旋,自不如 吕氏 之为得旨。”
分類:圣旨主旨
《骈字类编》:得食
世说襄阳罗友有大韵少时多谓之痴尝伺人祠欲乞食往太蚤门未开主人迎神出见问以非时何得在此答曰闻卿祠欲乞一顿食耳遂隐门侧至晚得食便退了无怍容
分类:得食
《國語辭典》:得力  拼音:dé lì
1.得到助力。《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使之逐渔盐商贾之利,……终得其力,起富数千万。」《儒林外史》第二五回:「自此以后,鲍廷玺著实得力。」
2.形容很受重用的、很能干的。《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家里止是些女人,无个得力男子看守。」
《國語辭典》:苟得  拼音:gǒu dé
不当得而得。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分類:不当当得
《漢語大詞典》:得士
(1).谓使士人投奔、归附。亦谓得士人的心。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説得行焉。” 唐 韩愈 《祭田横墓文》:“感 横 义高能得士,因取酒以祭,为文而弔之。” 宋 王安石 《读孟尝君传》:“世皆称 孟尝君 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於虎豹之 秦 。”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城陷, 仲德 帅兵三百,力战不支,赴 蔡水 死,军士皆从之,其得士虽古之 田横 无以加也。”
(2).泛指获得贤士。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乡试遇水火灾:“上命如 鹤龄 言,改用十五日为首场,是科更称得士。”
《國語辭典》:多得  拼音:duō dé
多亏、幸亏。《水浒传》第二回:「多得王进尽心指教,点拨得件件都有奥妙。」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刚留下这三岁孩儿,著谁人与他乳哺。到如今十五馀年,多得张秉彝十分看觑。」
《國語辭典》:莫得  拼音:mò dé
莫要、不要。元。白朴《梧桐雨》第二折:「寡人亲捧杯玉露甘寒,你可也莫得留残。拚著个醉醺醺,直吃到夜静更阑。」《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莫得入去,官府知道,引惹事端带累我。」
分類:不得没有
《国语辞典》:偶得  拼音:ǒu dé
偶然获得。如:「他在拍卖会场上偶得一件稀世珍品,当场雀跃不已。」
分类:偶然获得
《國語辭典》:得计(得計)  拼音:dé jì
1.计策得当,稳操胜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且扬都污毁,无复孑遗,还被下湿,未为得计。」
2.计谋获得实现。唐。白居易 山中诗。洞中蝙蝠:「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
《骈字类编》:得春
宋 苏轼 次韵杨褒早春 穷巷凄凉苦未和,君家庭院得春多。
宋 戴复古 春日二首呈黄子迈大卿 其二 杏花时节偏饶雨,杨柳门墙易得春。
《國語辭典》:得宜  拼音:dé yí
适当、恰当。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祢衡代书,亲疏得宜,斯又尺牍之偏才也。」
《骈字类编》:得辞(得辞)
左传使反者得辞而害来者以拒诸侯将焉用之
《漢語大詞典》:得路
(1).指仕途得志。 唐 孟郊 《伤时》诗:“男儿得路即荣名,邂逅失途成不调。”
(2).当道,当权。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是时文学相高,公道大振,得路者咸以推贤进善为意。”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送唐伯玉还朝》词:“忆当年, 天章阁 上, 建明 尤伟, 庆历 诸贤方得路,便不容他老子。”
《漢語大詞典》:应得(應得)
犹应当;应该。 唐 杜甫 《喜雨》诗:“晚来声不絶,应得夜深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供养伯伯是应得的,此银伯伯留下随便使用。”红楼梦第八三回:“这病时常应得头晕,减饮食,多梦。” 郭沫若 《恢复》诗:“我们是除恶务尽,然而总是因循;我们对于敌人,应得如拉屎,洒尿!”
《漢語大詞典》:争得
怎得。 唐 白居易 《浔阳春·春去》诗:“四十六时三月尽,送春争得不殷勤?” 宋 晏殊 《秋蕊香》词:“金乌玉兔长飞走,争得朱颜依旧?” 金 元好问 《杏花杂诗》之五:“纷纷红紫不胜稠,争得春光竞出头?”
分類: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