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命诸侯(命諸侯)
古代因贡士之功而受天子赐命得以专征的诸侯。尚书大传卷上:“古者诸侯之於天子也,三年一贡士……一适谓之攸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有功者天子赐以车服弓矢,再赐以秬鬯,三赐以虎賁百人,号曰命诸侯。命诸侯得专征者,邻国有臣弑其君,孽伐其宗者,虽弗请於天子而征之可也。”参阅 汉 刘向 说苑·修文
《漢語大詞典》:获志(獲志)
得志;得以遂愿。 汉 张衡 《思玄赋》:“行颇僻而获志兮,循法度而离殃。” 明 文徵明 《沈氏复姓记》:“今幸而获志,不可无言以示我后人,子其为我记之。”
《國語辭典》:咽哺  拼音:yàn bǔ
咀嚼吞食。《汉书。卷九四。匈奴传》赞曰:「而使边城守境之民父兄缓带,稚子咽哺,胡马不窥于长城,而羽檄不行于中国,不亦便于天下乎!」
《国语辞典》:见分晓(见分晓)  拼音:jiàn fēn xiǎo
事情得以分明、清楚。如:「争执的两造之间各执一词,事情的真相难见分晓。」《西游记》第五七回:「菩萨道:『既如此,你休发急,教悟空与你同去花果山看看。是真难灭,是假易除。到那里自见分晓。』」
《國語辭典》:超渡  拼音:chāo dù
佛教或道教指藉由诵经或作法事,来帮助死者的鬼魂脱离苦难。如:「他请一位出家人来超渡亡妻。」
《國語辭典》:超度  拼音:chāo dù
1.凌驾、超越。唐。冯宿 天平军节度使殷公家庙碑:「猗那先子,超度名辈。远图中辍,贻庆后代。」
2.佛教或道教指藉由诵经或作法事,帮助死者脱离三恶道的苦难。《西游记》第一三回:「多亏长老超度,已消了罪业,上中华富地,长者家去托生。」《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又有极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狱赦罪之说,超度这些孤魂升天。」
《漢語大詞典》:骋骤(騁驟)
指在某个领域纵横自如,得以充分施展才能。 章炳麟 《訄书·尊史》:“及夫贯穿中外,骋骤古近,其微言寧不在札牒之表者乎?”
《漢語大詞典》:讲度(講度)
佛教语。谓讲说佛法,得以度世。贤劫经·问三昧品:“讲度世业,无俗计念,意不忽忘,消除荫蔽。”
《漢語大詞典》:鲠慰(鯁慰)
谓心中郁塞得以宽解。《周书·颜之仪传》:“ 枚乘 二叶,俱得游 梁 , 应贞 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鯁慰良深。”
《漢語大詞典》:赐无畏(賜無畏)
唐 、 五代 间,皇帝许大臣得以尽言,无所畏惮。称“赐无畏”。 唐 张固 《幽闲鼓吹·裴休》:“ 裴公休 在相位,一日奏对。 宣宗 曰:‘今赐卿无畏,有何贮画言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俗説 唐 、 五代 间事,每及功臣,多云‘赐无畏’,其言甚鄙浅。予儿时闻之,每以为笑。及观 韩偓 《金鑾密记》云:‘面处分,自此赐无畏,兼赐金三十两。’又云:‘已曾赐无畏,卿宜凡事皆尽言。’直是鄙俚之言亦无畏。以此观之,无畏者,许之无所畏惮也。然君臣之间,乃许之无所畏惮,是何义理?必起於 唐 末耳。”
《漢語大詞典》:厎豫
得以欢乐。孟子·离娄上:“ 舜 尽事亲之道,而 瞽瞍 厎豫。” 赵歧 注:“厎,致也;豫,乐也。”
分類:得以欢乐
《漢語大詞典》:平活
谓平反冤狱,使受屈将死的犯人得以存活。 汉 赵岐 三辅决录卷二:“﹝ 何比干 ﹞为 汝阴县 狱吏法曹掾,平活数千人。”新唐书·方伎传·严善思:“方酷吏构大狱,以 善思 为详审,使平活八百餘人,原千餘姓。”
《國語辭典》:云消雾散(雲消霧散)  拼音:yún xiāo wù sàn
云雾消散,天气转晴。比喻猜疑、怨怒等情事皆消失尽净。宋。朱熹〈经筵留身面陈四事劄子〉:「则太上皇帝虽有忿怒之情,亦且霍然云消雾散而欢意涞洽矣。」也作「烟消雾散」、「烟消云散」。
《漢語大詞典》:完名全节(完名全節)
谓名节得以保全。《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若是同年生并时长,在旁边听得,阻拦拉住,不但 巫娘子 完名全节,就是 赵尼姑 也保全身躯。” 清 李渔 《比目鱼·回生》:“没遮拦,拚一个完名全节,两命俱删。” 清 李渔 《意中缘·遣媒》:“不意此女是闺中豪杰,极有智谋,不但不中他的诡计,反把贼子沉于水中,依旧完名全节,回到故乡。”
《國語辭典》:吐气扬眉(吐氣揚眉)  拼音:tǔ qì yáng méi
形容被压抑的心情得到舒展而快活如意。元。汤式〈一枝花。雍容黄阁姿套。尾声〉:「借尺地寸阶,进一言半策,那时节吐气扬眉拜丰采。」也作「扬眉吐气」。
《漢語大詞典》:托骥之蝇
喻指追随贤能之后而得以显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