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得中
科举时代谓考试中式。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鳯生 虽已得中,春试尚远,还在园中读书。”
《漢語大詞典》:得中
(1).得居中位。易·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
(2).适当,适宜。后汉书·党锢传·杜密:“今志义力行之贤而 密 达之,违道失节之士而 密 纠之,使明府赏刑得中,令问休扬,不亦万分之一乎?”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穠纤得中,脩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一本作“ 得衷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俗以望日具素饌享先,织竹作盆盎状,贮纸钱,承以一竹,焚之,视盆倒所向以占气候,谓向北则冬寒,向南则冬温,向东西则寒温得中,谓之盂兰盆。”
《分类字锦》:损益得中(损益得中)
宋史贾黄中传开宝八年判太常礼院黄中多识典故每详定礼文损益得中号为称职
分类:卿监
《分类字锦》:断决得中(断决得中)
白虎通义者宜也断决得中也
《分类字锦》:火齐得中(火齐得中)
礼记火齐必得正义谓炊米和酒之时用火齐生孰必得中也
分类:
《分类字锦》:得中和气(得中和气)
白虎通稷者得阴阳中和之气而用尤多故为长也
唐书许景先传与齐浣王邱韩休张九龄更知制诰以雅厚称张说曰许舍人之文虽乏峻峰激流然辞旨丰美得中和之气
分类:文章黍稷
《分类字锦》:疏密得中(疏密得中)
见形势不屈注
分类:围棋
《國語辭典》:高标(高標)  拼音:gāo biāo
1.立木为表记,其最高处为标。常用以形容山之高。唐。李白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比喻人品高尚。如:「风范高标」。《旧唐书。卷一八三。外戚传。武承嗣传》:「王高标峻尚,雅操孤贞。」
3.高标准的简称。如:「今年联考,国文的高标分数很低。」
《漢語大詞典》:沈浮
亦作“沉浮”。
(1).在水上出没。语出诗·小雅·菁菁者莪:“汎汎杨舟,载沉载浮。”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无故沉浮於波涛之间,倒屣於埃尘之中,遨集京邑,交关贵游。” 唐 曹松 《岳阳晚泊》诗:“白波争起倒,青屿或沉浮。”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一:“鱼鸟沉浮,水木明瑟。”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换了六回松明之后,那老鼠已经不能动弹,不过沉浮在水中间,有时还向水面微微一跳。”
(2).升降起伏。引申为盛衰、消长。庄子·知北游:“天下莫不沉浮,终身不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淮南子·原道训》:“是故圣人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沉浮俛仰。” 高诱 注:“沉浮,犹盛衰。” 唐 李远 《闲居》诗:“尘事久相弃,沉浮皆不知。” 清 纳兰性德 《於中好》词:“惊节序,叹沉浮,穠华如梦水东流。” 茅盾 《创作生涯的开始》:“当初并无很大的计划,只觉得从‘五卅’到大革命这个动荡的时代,有很多材料可以写,就想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些人物--小资产阶级的青年知识分子,写他们在大革命洪流中的沉浮,从一个侧面来反映这个大时代。”
(3).喻飘忽不定。 明 陈海樵 《集贤宾·赠刘姬》套曲:“青天明月,圆缺几番愁,何似俺恩情长聚首,笑他们杨花心性太沉浮。”
(4).谓趋时随俗,随波逐流。史记·游侠传序:“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於世,岂若卑论儕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晋书·文苑传·王沈:“﹝ 王沉 ﹞少有俊才,出於寒素,不能随俗沉浮,为时豪所抑。”新唐书·牛仙客传:“﹝ 牛仙客 ﹞为相谨身无它,与时沉浮,唯唯恭愿。”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马天来 ﹞不事脩饰,麻絛草屨,沉浮閭里,殊无朝士风。”
(5).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殷洪乔 作 豫章郡 ,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后因以“沉浮”谓书信没有送达。 明 高启 《寄家书》诗:“底事乡书累自修?路长唯恐有沉浮。” 清 顾炎武 《与人书》:“屡有札与舟公託其致感,而未见一报,岂其移寓,或 石头 之沉浮耶?”
(6).众多。文选·扬雄〈长杨赋〉:“英华沉浮,洋溢八区。” 李善 注:“沉浮。言多也。”一说为轻重得中。 吕向 注:“沉浮,言轻重得中。”
《國語辭典》:捷报(捷報)  拼音:jié bào
1.战胜的消息。也泛指好消息。如:「当前线捷报传来,国人无不欢欣鼓舞。」「国家队于奥运夺金的捷报传来,举国欢腾。」
2.考试中榜或加官晋爵的喜报。如:「这所学校的升学率很高,今年再传捷报,成绩斐然。」
3.快报、最快的消息。如:「请将这个好消息以捷报传回家。」
《漢語大詞典》:比玉
(1).晋书·郤詵传:“﹝ 却詵 ﹞以对策上第……累迁 雍州 刺史。 武帝 於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后称士人得中进士高科为“比玉”。 唐 独孤及 《送虞秀才》诗:“甲科文比玉,归路锦为衣。” 唐 司空曙 《哭苗员外呈张参军》诗:“尝值偷琴处,亲闻比玉时。”
(2).玉带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谬误:“尚衣有带,谓之‘比玉’,价值数百万。”
《漢語大詞典》:得售
(1).谓目的、计划得以实现。 唐 翁承赞 《喜弟承检登科》诗:“ 荆 璞献多还得售,桂堂恩在敢轻回。” 郭沫若 《屈原》第四幕:“你的信用毁坏,他的奸计也就得售了。”
(2).特指考试得中。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北场口语之多:“凡其同乡, 江 南四府监生卷,皆另为一束记认之,不派房,不批閲,自谓极其积严,以故三 吴 遂无一人得售。”
《漢語大詞典》:柔中
(1).谓柔顺而得中正之道。《易·繫辞下》:“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韩康伯 注:“柔之为道,须援而济,故有不利於远者,二之能无咎,柔而处中也。”
(2).谓中心和明。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柔中渊映,芳猷兰祕。” 吕向 注:“柔,和也。言中心和明。”
《國語辭典》:报子(報子)  拼音:bào zi
1.张贴的广告。如:「戏报子」。
2.旧时科举中试后,送报条的人。《儒林外史》第三回:「邻居道:『你中了举了,叫你家去打发报子哩!』」也称为「报录人」、「报喜人」。
3.旧时科举考试,考取后或升官时通知亲友的报告单。也作「报单」、「报条」。
《漢語大詞典》:得极(得極)
得中,得其宜。史记·周本纪:“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极,犹日怵惕惧怨之来也。”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极,中也。”参见“ 得中 ”。
《漢語大詞典》:得中
科举时代谓考试中式。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鳯生 虽已得中,春试尚远,还在园中读书。”
《漢語大詞典》:得中
(1).得居中位。易·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
(2).适当,适宜。后汉书·党锢传·杜密:“今志义力行之贤而 密 达之,违道失节之士而 密 纠之,使明府赏刑得中,令问休扬,不亦万分之一乎?”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穠纤得中,脩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一本作“ 得衷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俗以望日具素饌享先,织竹作盆盎状,贮纸钱,承以一竹,焚之,视盆倒所向以占气候,谓向北则冬寒,向南则冬温,向东西则寒温得中,谓之盂兰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