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免赐(免賜)
受人款待时的谦词。《水浒传》第二六回:“ 何九叔 道:‘小人便去,都头且请拜茶。’ 武松 道:‘不必,免赐。’”
《漢語大詞典》:雌节(雌節)
古代道家的处世哲学。外示柔弱而待时应变之道。语本《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是以执雌节者无争雄之祸,多尚人者有召怨之患。”
《漢語大詞典》:隐鳞戢翼(隱鱗戢翼)
龙隐匿鳞甲,凤收敛翅膀。比喻贤者隐居待时。文选·任昉〈宣德皇后令〉:“在昔晦明,隐鳞戢翼。” 吕延济 注:“ 梁王 在昔微时,暗潜其明,如龙凤隐鳞翼也。”亦作“ 隐鳞戢羽 ”。 清 钱谦益 《〈徐子能集〉序》:“古之文人才士,当其隐鳞戢羽,名闻未彰,必有文章鉅公,以片言隻字定其声价。”
《漢語大詞典》:隐鳞藏彩(隱鱗藏彩)
后汉书·逸民传·陈留老父:“夫龙不隐鳞,凤不藏羽,网罗高悬,去将安所。”后因以“隐鳞藏彩”比喻潜藏待时。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寧隐鳞藏彩,若渊中之龙乎?将舒翼扬声,若云间之鸿乎?”
分類:潜藏待时
《漢語大詞典》:韬晦之计(韜晦之計)
谓收敛锋芒,隐蔽才华意图,待时而起的计谋。《三国演义》第二一回:“ 玄德 也防 曹操 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韜晦之计。”
《國語辭典》:韬光俟奋(韜光俟奮)  拼音:tāo guāng sì fèn
隐藏才能,等待时机奋起。《晋书。卷一二三。慕容垂载记》:「但时来之运未至,故韬光俟奋耳。」
《國語辭典》:韬晦待时(韜晦待時)  拼音:tāo huì dài shí
掩藏才华,隐匿行迹,等待时机而有所作为。如:「明哲保身,韬晦待时,是古人处乱世之道。」
《国语辞典》:善贾而沽(善贾而沽)  拼音:shàn jià ér gū
等待好价钱出售。语本《论语。子罕》:「求善贾而沽诸?」后比喻才能之士等待时机出仕。
《國語辭典》:遵养时晦(遵養時晦)  拼音:zūn yǎng shí huì
暂时退隐,以等待时机。《诗经。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旧五代史。卷二七。唐书。庄宗本纪一》:「大人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何事轻为沮丧!」也作「遵时养晦」。
《国语辞典》:待时守分(待时守分)  拼音:dài shí shǒu fèn
等待时机而暂时安守本分。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想咱人不得志呵,当以待时守分,何日是我那发迹的时节也呵!」
《國語辭典》:伏龙凤雏(伏龍鳳雛)  拼音:fú lóng fèng chú
比喻有潜能而未被发掘者。《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漢語大詞典》:龟冷支床(龜冷搘牀)
史记·龟策列传褚少孙论:“南方老人用龟支牀足,行二十餘岁,老人死,移牀,龟尚生不死。”后遂用作典故,以“龟冷搘牀”喻壮志未酬,蛰居待时。 宋 陆游 《杂兴》:“驥衰伏櫪心千里,龟冷搘牀寿百年。”
分類:蛰居待时
《國語辭典》:观衅伺隙(觀釁伺隙)  拼音:guān xìn sì xì
观察对方的破绽,等待机会行动。《三国演义》第七四回:「既定汉中,然后练兵积粟,观衅伺隙,进可讨贼,退可自守。」
《漢語大詞典》:不胥时(不胥時)
不待时。胥,通“ 须 ”,等待。 章炳麟 《瑞安孙先生伤辞》:“ 荀卿 有言,狂生者不胥时而落,安用辩难?”
《漢語大詞典》:打埋伏
(1).预先隐藏起来,待时行动。如:连长留下一排人在这里打埋伏。
(2).比喻隐藏物资、人力或隐瞒问题。《人民日报》1952.3.13:“所有阳奉阴违、消极怠工、打埋伏……混水摸鱼、大吃大喝等,都是犯罪的行为。” 赵树理 《三里湾》十七:“当时有些社员见他这么说,明知道他是打埋伏,不想要他,经过几天研究之后,还是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