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征 → 徵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293,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本色
诛求
租税
酒税
赋敛
比较
夏税
税赋
收敛
半床
赋税
重赋
官租
日课
秋苗
《國語辭典》:本色  拼音:běn sè
1.古以青、黄、赤、白、黑五色为正色,称为「本色」。
2.未加涂染的原色。唐。崔令钦《教坊记》:「圣寿乐,舞衣襟,皆各绣一大窠,皆随其本色。」
3.原来的面貌、特色。宋。陈师道《后山诗话》:「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红楼梦》第四○回:「我们庄家人,不过是现成的本色,众位别笑。」
4.本行。《新唐书。卷一六三。柳公绰传》:「仲郢以为医有本色官,若委钱谷,名分不正。」
5.旧时纳税的名目。指原定徵收的实物田赋。《明史。卷七八。食货志二》:「十七年,云南以金、银、贝、布、漆、丹砂、水银代秋租。于是谓米麦为本色,而诸折纳税粮者,谓之折色。」
《國語辭典》:诛求(誅求)  拼音:zhū qiú
需索、要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
《國語辭典》:租税(租稅)  拼音:zū shuì
1.旧时田赋和各种税款的总称。《墨子。辞过》:「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唐。杜甫〈兵车行〉:「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2.政府为执行职务,根据法律规定,按期强制徵收的部分国民所得。
《漢語大詞典》:酒税
政府对酒所征收的税。说郛卷十二引 宋 贾似道 《悦生随钞·漫浪野录》:“ 子由 监 筠州 酒税, 子瞻 尝就见之。”文献通考·征榷四:“﹝ 唐 ﹞ 德宗 建中 元年罢酒税。”
《國語辭典》:赋敛(賦斂)  拼音:fù liàn
征收赋税。《汉书。卷八三。薛宣传》:「三辅赋敛无度,酷吏并缘为奸,侵扰百姓,诏君案验。」
《國語辭典》:比较(比較)  拼音:bǐ jiào
1.古时官府对差役未能于限期内完成差事,加以杖责。参见「比卯」条。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禀爷,这两个名下,欺侵窝脱银一百多两,带累小的们比较,不知替他打了多少。」《醒世恒言。卷十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三日一比较,强得利无可奈何,只得将田产变价上库。」
2.较量高下、轻重、长短、距离、好坏、快慢等。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比较材能,斟量功伐。」《西游记》第三十三回:「若不是我大王敬重你这行人,就和比较起来。」也作「比校」。
《漢語大詞典》:夏税
(1).田赋名称。 唐 起,历代田赋都分夏、秋两季征收,称为夏税和秋税。旧唐书·代宗纪:“﹝ 大历 五年﹞夏税,上田亩税六升,下田四升。秋税,上田亩五升,下田三升。”
(2). 建中 元年行两税法后,规定“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宋 代夏税自五月半起征,七月底或八月初纳毕;秋税自九月初起征,十二月半纳毕。 元 代在江南仿 唐 代两税法征税。 明 代规定夏税无过八月,以小麦为主,秋粮无过明年二月,以米为主。行“一条鞭法”后,夏税、秋粮大都征银。 清 代分上忙、下忙两期征收。
《國語辭典》:税赋(稅賦)  拼音:shuì fù
泛指国家税收。如:「国民诚实纳税,政府才有充足的税赋从事建设。」
《國語辭典》:收敛(收斂)  拼音:shōu liàn
1.收取租税。《礼记。月令》:「命百官,始收敛。」《东周列国志》第二回:「褒珦之子洪德,偶因收敛,来到乡间。」
2.收穫禾稼。《大戴礼记。千乘》:「方秋三月,收敛以时。」宋。陆游〈荞麦初熟刈者满野喜而有作〉诗:「霜晴收敛少在家,饼饵今冬不忧窄。」
3.行为较为检点严肃,而不再放纵。《汉书。卷七○。傅常郑甘陈段传。陈汤》:「陈汤傥𦳝,不自收敛。」清。李渔《比目鱼》第一一出:「用豪奴,使狠仆,非是我不知收敛。」
4.数学上指一数列或级数,当其项数增至无限大,而它的值趋近于某数时,称此数列或级数为「收敛」。
《漢語大詞典》:半床(半牀)
(1).亦作“ 半床 ”。不满一床。 北周 庾信 《小园赋》:“落叶半牀,狂花满屋。” 前蜀 韦庄 《清平乐》词之二:“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红楼梦第三八回:“半床落月蛩声切,万里寒云雁阵迟。”
(2).古代对单身男子征收赋税所定的名目。 北齐 税制规定已娶者征收绢一匹,绵八两,凡十斤,称一床;未娶者减半,称半床。见通典·食货五隋书·食货志:“旧制,未娶者输半牀租调, 阳翟 一郡,户至数万,籍多无妻。”
《國語辭典》:赋税(賦稅)  拼音:fù shuì
田赋和各种租税的总称。《后汉书。卷六四。吴延史卢赵列传。卢植》:「备寇者,侯王之家,赋税减削,愁穷思乱,必致非常,宜使给足,以防未然。」《南齐书。卷三七。列传。刘悛》:「府库已实,国用有储,乃量俸禄,薄赋税,则家给民足。」也称为「赋课」。
《漢語大詞典》:重赋(重賦)
(1).苛重的赋税。《汉书·万石传》:“惟吏多私,徵求无已,去者便,居者扰,故为流民法,以禁重赋。” 颜师古 注:“朝廷特为流人设法,又禁吏之重赋也。”汉书·谷永传:“峻刑重赋,百姓愁怨。”
(2).加重征收赋税。《后汉书·翟酺传》:“卒有不虞,復当重赋百姓,怨叛既生,危乱可待也。”
《國語辭典》:官租  拼音:guān zū
缴纳给政府的租税。唐。柳宗元 钴鉧潭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國語辭典》:日课(日課)  拼音:rì kè
1.每日一定的课程。宋。陆游 闷极有作诗:「老人无日课,有兴即题诗。」
2.每日监视、督促。《宋史。卷四六六。宦者列传一。张继能》:「继能日课卒截竹为签,署字其上,且言以备将士记杀获功状,贼闻之甚惧。」
3.逐日徵收所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诸色酒名》:「点检所酒息,日课以数十万计,而诸司邸第及诸州供送之酒不与焉。」
《漢語大詞典》:秋苗
(1).秋日的禾苗。 宋 范祖禹 《论农事疏》:“秋苗虽茂,惟忧涝损。” 宋 范成大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诗:“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2).官府征收的秋熟谷物赋税,也称秋税。宋史·洪遵传:“ 平江 、 湖 、 秀 三州水,无以输秋苗,有司抑令输麦。”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元年:“茶引尽归于都茶场,盐钞尽归于榷货务,秋苗斗斛十八九归於纲运,皆不在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