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征 → 徵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00,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抽徵
抽收
拘摄
征纳
抽征
榷取
钱粮
本色
诛求
租税
酒税
赋敛
比较
夏税
税赋
《漢語大詞典》:抽徵
征收。 唐 元稹 《织妇词》:“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徵早。”
分類:征收
《漢語大詞典》:抽收
征收。《清会典事例·户部·直省厘局》:“﹝ 咸丰 ﹞八年諭:嗣后 豫 省釐捐,著专收水烟、药材、茶叶三大宗,其餘如紬布、皮货等一概不必抽收。”
分類:征收
《漢語大詞典》:拘摄(拘攝)
(1).拘拿。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闻的那 屠岸贾 见説走了 赵氏 孤儿,要将普国内半岁之内一月之上小儿每都拘摄到元帅府里。” 明 沈榜 《宛署杂记·署廨》:“今之 宛平 城内总小甲悉属五兵马司,近城地方三四十里犹籍隶厂卫,县官曾不得一轻拘摄,县门之外,率尔我而主宾焉。”《云南民族文学资料·召树屯和兰吾罗娜》:“我是民间的女儿,被 匹丫 拘摄来要害我。”
(2).征收。 明 归有光 《回湖州府问长兴县土俗》:“田制虽有定额,其俗以 洪武 祖名为户,徵收之际,互相推调……又有深山大户,终岁不听拘摄者。缘吏治苟且,养成此俗。”
分類:征收
《漢語大詞典》:征纳(徵納)
(1).召用。后汉书·班彪传:“此六子者,皆有殊行絶才,德隆当世,如蒙徵纳,以辅高明,此山梁之秋,夫子所为叹也。”
(2).犹征收。旧唐书·王鉷传:“输纳物者有浸渍,折估皆下本郡徵纳。”
分類:征收
《漢語大詞典》:抽征(抽徵)
征收。 唐 元稹 《织妇词》:“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徵早。”
分類:征收
《漢語大詞典》:榷取
征收。新唐书·循吏传·何易于:“盐铁官榷取茶利,詔下,所在毋敢隐。 易于 视詔书曰:‘ 益昌 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厚赋毒之乎?’”
分類:征收
《國語辭典》:钱粮(錢糧)  拼音:qián liáng
田赋的通称。古以米谷或代金缴纳田地赋税,故称田赋为「钱粮」。《三国演义》第六回:「今钱粮缺少,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官。」《儒林外史》第五回:「因去年九月上县来交钱粮,一时短少,央中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
《國語辭典》:本色  拼音:běn sè
1.古以青、黄、赤、白、黑五色为正色,称为「本色」。
2.未加涂染的原色。唐。崔令钦《教坊记》:「圣寿乐,舞衣襟,皆各绣一大窠,皆随其本色。」
3.原来的面貌、特色。宋。陈师道《后山诗话》:「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红楼梦》第四○回:「我们庄家人,不过是现成的本色,众位别笑。」
4.本行。《新唐书。卷一六三。柳公绰传》:「仲郢以为医有本色官,若委钱谷,名分不正。」
5.旧时纳税的名目。指原定徵收的实物田赋。《明史。卷七八。食货志二》:「十七年,云南以金、银、贝、布、漆、丹砂、水银代秋租。于是谓米麦为本色,而诸折纳税粮者,谓之折色。」
《國語辭典》:诛求(誅求)  拼音:zhū qiú
需索、要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
《國語辭典》:租税(租稅)  拼音:zū shuì
1.旧时田赋和各种税款的总称。《墨子。辞过》:「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唐。杜甫〈兵车行〉:「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2.政府为执行职务,根据法律规定,按期强制徵收的部分国民所得。
《漢語大詞典》:酒税
政府对酒所征收的税。说郛卷十二引 宋 贾似道 《悦生随钞·漫浪野录》:“ 子由 监 筠州 酒税, 子瞻 尝就见之。”文献通考·征榷四:“﹝ 唐 ﹞ 德宗 建中 元年罢酒税。”
《國語辭典》:赋敛(賦斂)  拼音:fù liàn
征收赋税。《汉书。卷八三。薛宣传》:「三辅赋敛无度,酷吏并缘为奸,侵扰百姓,诏君案验。」
《國語辭典》:比较(比較)  拼音:bǐ jiào
1.古时官府对差役未能于限期内完成差事,加以杖责。参见「比卯」条。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禀爷,这两个名下,欺侵窝脱银一百多两,带累小的们比较,不知替他打了多少。」《醒世恒言。卷十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三日一比较,强得利无可奈何,只得将田产变价上库。」
2.较量高下、轻重、长短、距离、好坏、快慢等。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比较材能,斟量功伐。」《西游记》第三十三回:「若不是我大王敬重你这行人,就和比较起来。」也作「比校」。
《漢語大詞典》:夏税
(1).田赋名称。 唐 起,历代田赋都分夏、秋两季征收,称为夏税和秋税。旧唐书·代宗纪:“﹝ 大历 五年﹞夏税,上田亩税六升,下田四升。秋税,上田亩五升,下田三升。”
(2). 建中 元年行两税法后,规定“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宋 代夏税自五月半起征,七月底或八月初纳毕;秋税自九月初起征,十二月半纳毕。 元 代在江南仿 唐 代两税法征税。 明 代规定夏税无过八月,以小麦为主,秋粮无过明年二月,以米为主。行“一条鞭法”后,夏税、秋粮大都征银。 清 代分上忙、下忙两期征收。
《國語辭典》:税赋(稅賦)  拼音:shuì fù
泛指国家税收。如:「国民诚实纳税,政府才有充足的税赋从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