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拔树寻根(拔樹尋根)  拼音:bá shù xún gēn
追根究底。《孤本元明杂剧。淫奔记。第一折》:「我恰待饶舌调唇,怎当他拔树寻根。」《金瓶梅》第一七回:「倘有小人指戳,拔树寻根,你我身家不保。」
《國語辭典》:半间不界(半間不界)  拼音:bàn jiàn bù jiè
间,通「尴」;界,通「尬」。「半间不界」指对事物的认知不明确、不澈底。如:「做学问不可一知半解,以避免半间不界之弊。」《朱子语类。卷四七。论语。阳货篇》:「便是世间有这一般半间不界底人,无见识,不顾理之是非,一味谩人。」
《國語辭典》:大彻大悟(大徹大悟)  拼音:dà chè dà wù
澈底醒悟。元。郑光祖《伊尹耕莘。楔子》:「盖凡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也作「大澈大悟」。
分類:彻底醒悟
《漢語大詞典》:涤地无类(滌地無類)
荡涤无遗。形容清除得彻底。后汉书·隗嚣传:“﹝ 王莽 ﹞使四境之外,并入为害,缘边之郡, 江 海之濒,涤地无类。” 李贤 注:“涤,荡也,荡地无遗类也。”
《國語辭典》:除残去秽(除殘去穢)  拼音:chú cán qù huì
消灭残暴凶恶的奸人。《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汉。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
《國語辭典》:除恶务尽(除惡務盡)  拼音:chú è wù jìn
消灭奸恶务求澈底。《野叟曝言》第七一回:「唐以屡赦而成藩镇之祸,蔓草难图,除恶务尽,赦岂善策?」
《國語辭典》:漆桶底脱(漆桶底脫)  拼音:qī tǒng dǐ tuō
漆桶里本漆黑一片,脱了底便明亮。比喻明白、觉悟。《醒世恒言。卷二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吕先生听罢,大彻大悟,如漆桶底脱。」
分類:彻底领悟
《漢語大詞典》:清源正本
谓从根本上整顿清理,彻底解决问题。《诗刊》1978年第1期:“清源正本肃流毒,诬古诬今要扫光。”参见“ 清源 ”。
《漢語大詞典》:清源
亦作“ 清原 ”。
(1).清理本源。谓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汉书·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籑二百章,以应大辟。” 清 林则徐 《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第既经开动,其为畏惮可知,亟应宣示天威,乘势尽行驱逐,以为清源之计。”
(2).清澈的水源。《楚辞·远游》:“軼迅风於清源兮,从 顓頊 乎增冰。” 蒋骥 注:“清源,水源。谓 北海 也。”后汉书·张衡传:“旦余沐於清原兮,晞余髮於朝阳。” 唐 贾岛 《南池》诗:“萧条微雨絶,荒岸抱清源。”
《漢語大詞典》:穷案(窮案)
彻底查究。后汉书·桥玄传:“时 豫州 刺史 周景 行部到 梁国 , 玄 謁 景 ,因伏地言 陈相 羊昌 罪恶,乞为部 陈 从事,穷案其姦。”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王昭君:“天子方重失信外国,悔恨不及,穷案其事。”
《漢語大詞典》:全诘(全詰)
彻底推究。后汉书·郑孔荀列传论:“世言 荀君 者,通塞或过矣。常以为中贤以下,道无求备,智算有所研疎,原始未必要末,斯理之不可全詰者也。”
分類:彻底推究
《漢語大詞典》:清核(清覈)
清核:彻底核实。明史·楚昭王桢传:“子 华奎 幼, 万历 八年,始嗣爵。卫官 王守仁 上告曰:‘远祖 定远侯 弼 , 楚王 楨 妃父也,遗瓌宝数十万寄 楚 帑,为嗣王侵匿。’詔遣中官清核。”
清覈:清查。 清 李颙 《四书反省录·论语下》:“惟有清覈豪霸隐占之田,俵给就近贫民,募垦荒田,量给牛种,许为永业。”
《國語辭典》:身败名裂(身敗名裂)  拼音:shēn bài míng liè
事业、地位丧失,名誉毁坏。比喻人澈底失败。《歧路灯》第二三回:「看来许多举人、进士做了官,往往因几十两银子的贿,弄一个身败名裂。」也作「身败名隳」、「身废名裂」。
《國語辭典》:煞住  拼音:shā zhù
止住、收住。《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便是我自己的人,也因我有话在前,不敢靠近,台上的戏,也煞住了。」
《國語辭典》:扫穴犁庭(掃穴犁庭)  拼音:sǎo xuè lí tíng
扫荡巢穴,耕平庭院。比喻澈底摧毁敌人。也作「犁庭扫闾」、「犁庭扫穴」。
《國語辭典》:犁庭扫穴(犁庭掃穴)  拼音:lí tíng sǎo xuè
犁平庭院,扫荡巢穴。比喻澈底摧毁敌人。宋。陆游 上殿劄子:「以臣愚计之,朝廷若未有深入远讨、犁庭扫穴之意,能于用度之间,事事裁损,陛下又躬节俭以励风俗,则赋于民者,必有可轻之理。」《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差少保平治前往督师,务必犁庭扫穴,以章天讨。」也作「犁庭扫闾」、「扫穴犁庭」。
《國語辭典》:扫地俱尽(掃地俱盡)  拼音:sǎo dì jù jìn
全数摧毁,破坏无遗。《晋书。卷九一。儒林传。序》:「衣冠礼乐,扫地俱尽。」《隋书。卷二。高祖纪下》:「圣人遗训,扫地俱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