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彩 → 䌽彩”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74,分12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分类词汇(续上)
彩牃
采綖
班罽
綦绣
绒球
胶卷
缣彩
面塑
面人儿
《漢語大詞典》:彩牃(綵牃)
彩色的迭布。后汉书·王符传:“且其徒御僕妾,皆服文组綵牒。” 李贤 注:“牒,即今叠布也。”
分類:彩色
《漢語大詞典》:采綖
彩色线。綖,同“ 綫 ”。后汉书·虞诩传:“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綖缝其裾为帜。” 李贤 注引《续汉书》:“以絳缕缝其裙。”
分類:彩色
《漢語大詞典》:班罽
一种有彩色花纹的毛毯。班,通“ 斑 ”。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駹:“其人能作旄毡、班罽、青顿、毞毲、羊羧之属。”
《漢語大詞典》:綦绣(綦繡)
斜纹的彩色丝织色。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税地张幕,列架而书置焉,若綦绣错也。”
《漢語大詞典》:绒球(絨球)
用彩色毛线或绒线扎成的球。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 李主席 坐在人们的中间,头戴缀个绒球的绒绳子帽子,口衔短烟袋,脸上微微地笑着。”
《國語辭典》:胶卷(膠卷)  拼音:jiāo juǎn
捲成一轴的带状软质底片。涂有感光药剂,可用来摄影。分为黑白和彩色两种。如:「他这次出国旅行,光是拍照就拍了十卷胶卷。」也称为「胶片」、「软片」。
《漢語大詞典》:缣彩(縑綵)
彩色丝织物。后汉书·西羌传论:“引金钱縑綵之珍,徵粮粟盐铁之积,赂遗购赏、转输劳来之费,前后数十鉅万。” 唐 白居易 《阴山道》诗:“合罗将军呼万岁,捧授金银与縑綵。谁知黠虏启贪心,明年马多来一倍。”
《國語辭典》:面塑(麵塑)  拼音:miàn sù
一种民间技艺。用彩色的糯米面捏成各种人物。参见「捏面人」条。
《國語辭典》:面人儿(麵人兒)  拼音:miàn rén ér
用染色的糯米面捏成的人物像,可食用,也可供孩童把玩。参见「捏面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