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汰迹
谓形迹消逝。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 宋大夫 耀影汰迹,縈魂洒魄。”
分類:形迹消逝
《漢語大詞典》:逆形
叛逆的形迹。《东周列国志》第二二回:“二子有逆心,无逆形。”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宋总兵:“公请於制府曰:‘ 大金川 逆形已露,不可不诛。’”
分類:叛逆形迹
《國語辭典》:以石投水  拼音:yǐ shí tóu shuǐ
比喻互相契合。《文选。李康。运命论》:「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九。延陵君修养大略》:「上等之士,本性虚闲,用志清雅,发言合道,履行无瑕。如此之人,有前代之资,以石投水,无所比之也。」
《國語辭典》:无形无影(無形無影)  拼音:wú xíng wú yǐng
没有形状、影像。指空虚不实或消失不见形迹。《孤本元明杂剧。破风诗。第三折》:「无形无影透人怀,四季能吹万物开。」《西游记》第一九回:「说声去,就无形无影的,跳到他那山上。」也作「无影无形」。
《漢語大詞典》:咬人狗儿不露齿(咬人狗兒不露齒)
俗语。比喻凶恶的人不露形迹,或不动声色。 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三折:“那廝正是咬人狗儿不露齿。”
《國語辭典》:系风捕景(係風捕景)  拼音:xì fēng bǔ yǐng
形容事物虚妄,没有根据。《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也作「捕风弄月」、「捕风系影」、「捕风捉影」、「捕影拿风」、「捕影系风」、「系风捕景」、「系风捕影」。
《國語辭典》:系风捕景(繫風捕景)  拼音:xì fēng bǔ yǐng
形容事物虚妄,没有根据。如:「这种系风捕景的事,是不可能做到的。」也作「系风捕景」。
《國語辭典》:系风捕影(繫風捕影)  拼音:xì fēng bǔ yǐng
如风不可系,影不可捕。形容事物虚妄,没有事实根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赣水注》:「有二崖,号曰大萧小萧,言萧史所游萃处也。雷次宗云:『此乃系风捕影之论。』」也作「系风捕景」。
《国语辞典》:匿迹隐形(匿迹隐形)  拼音:nì jī yǐn xíng
遁隐形迹,不为人知。《四游记。西游记。第九回》:「师徒们匿迹隐形,不知何日寻得取经人?」也作「匿迹潜形」。
《国语辞典》:咬人的狗儿不露齿(咬人的狗儿不露齿)  拼音:yǎo rén de gǒu ér bù lòu chǐ
(谚语)比喻阴险狠毒的人,不露形迹或不动声色。《金瓶梅》第二六回:「你咬人的狗儿不露齿,是言不是语。」
《国语辞典》:来无影去无踪(来无影去无踪)  拼音:lái wú yǐng qù wú zōng
来去之间,不曾留下任何形迹。小说中多形容功夫高强者。如:「老剑客功夫高强,来无影去无踪,要寻他可不容易。」
《国语辞典》:无所遁形(无所遁形)  拼音:wú suǒ dùn xíng
没有办法可以隐藏形迹。如:「警方决定采地毯式搜索,让歹徒无所遁形。」
《国语辞典》:不著痕迹(不著痕迹)  拼音:bù zhuó hén jī
不留任何形迹。如:「这位魔术师技艺高超,不著痕迹地让手里的鸽子消失了。」
《漢語大詞典》:遁阴匿景(遁陰匿景)
隐藏形迹。 晋 陆云 《南征赋》:“遁阴匿景,静言勿譁。”
《漢語大詞典》:含明隐迹(含明隱迹)
犹韬光匿迹。藏匿光彩,掩蔽形迹。形容不自炫露。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妙哉 隗生 !含明隐迹而莫之闻,可谓镜穷达而洞吉凶者也。”
《漢語大詞典》:避影敛迹(避影斂跡)
谓隐蔽起来,不露形迹。 宋 叶适 《刘建翁墓志铭》:“已而敷畅折衷,隐情遁节,如镜见象,姦民未尝不避影敛跡也。”亦作“ 避影匿形 ”。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二》:“昔人所谓非亲非故,何由习知之也。此二者已当不同观,而况於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一举,为身累者乎!”
《國語辭典》:吹影镂尘(吹影鏤塵)  拼音:chuī yǐng lòu chén
吹动无形的影子,雕刻细微的灰尘。语本《关尹子。一宇》:「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镂尘。」后比喻不切实际或不见形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