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令姿
(1).美丽的姿容。 晋 陶潜 《闲情赋》:“夫何瓌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羣;表倾城之艷色,期有德於传闻。” 逯钦立 注:“令姿,美容。”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贞烈:“又 岳州 徐君宝 妻某氏,亦同时被虏来 杭 ,居 韩蘄王 府。自 岳 至 杭 ,相从数千里,其主者数欲犯之,而终以巧计脱。盖某氏有令姿,主者弗忍杀之也。”
(2).指美好的形态、形象。 宋 苏轼 《泛颍》诗:“我性喜临水,得 潁 意甚奇;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吏民相笑语,使君老而痴;使君实不痴,流水有令姿。”
《國語辭典》:形秽(形穢)  拼音:xíng huì
形貌鄙俗。为自谦之词,有自愧不如之意。《晋书。卷三六。卫瓘传》:「珠玉在侧,觉我形秽。」《儒林外史》第三○回:「在他面前,自觉形秽,所以不敢痴心想著相与他。」
《漢語大詞典》:责有(責有)
追求实有的形态。文选·陆机〈文赋〉:“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 李周翰 注:“责,求也。文章率自虚无之中以求其象。”
《國語辭典》:定体(定體)  拼音:dìng tǐ
体,文章写作的基本规则及要求。定体指语言形式运用上,固定不变的句法程式。
《國語辭典》:宗教  拼音:zōng jiào
利用人类对于宇宙、人生的神秘所发生的惊奇和敬畏心理,构成一种劝善惩恶的教义,并用来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称为「宗教」。如佛教、基督教等。
《漢語大詞典》:鹤形(鶴形)
鹤的形态。形容人形体清瘦。 唐 李翱 《赠药山高僧惟俨》诗:“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宋 刘克庄 《木兰花慢·渔父》词:“海滨蓑笠叟,驼背曲,鹤形臞。” 明 林兆珂 《病起漫成》诗:“鹤形宁怯瘦,龙性故难驯。”
《國語辭典》:牛饮(牛飲)  拼音:niú yǐn
1.像牛一样俯身而饮。《论衡。语增》:「以酒为池,牛饮者三千人。」
2.豪饮、狂饮。如:「昨夜一群人牛饮,喝掉了二箱啤酒。」
《國語辭典》:猥琐(猥瑣)  拼音:wěi suǒ
容貌鄙陋烦碎。《三国演义》第六○回:「操先见张松人物猥琐,五分不喜。」《初刻拍案惊奇》卷三:「武帝见他生得猥琐,笑道:『此小物,何谓猛兽?』」
《國語辭典》:艺术(藝術)  拼音:yì shù
对自然物及科学,凡人所制作之一切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如诗词歌赋、戏曲、乐谱、绘画、雕刻、建筑等,统称为「艺术」。
《漢語大詞典》:玉刻
(1).象玉石刻成的,形容形态美观。 唐 皮日休 《石榴歌》:“玉刻冰壶含露溼,斓斑似带 湘娥 泣。”
(2).对刻本的美称。 宋 秦观 《怀李公泽学士》诗:“流传玉刻皆黄绢,早晚金闺报大刀。”
《國語辭典》:变形(變形)  拼音:biàn xíng
1.人的外貌或物品的形状、格式产生变化,有异于原先的形态。如:「塑胶物品遇火容易变形。」
2.参见「形变」条。
3.岩石受应力造成褶皱、断层、剪裂、张裂的总称。
《漢語大詞典》:常形
固定的形态或形状。管子·君臣上:“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礼,一设而不更,此谓三常。”《史记·太史公自序》:“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 宋 秦观 《李训论》:“难无定势,易无常形,惟其人也。”
《國語辭典》:化形  拼音:huà xíng
1.变化为其他形状。如:「神怪小说中,狐狸常化形为人,来陷害人们。」
2.比喻死亡。
《漢語大詞典》:湿生(濕生)
亦作“溼生”。 佛教语。众生形成的四种形态之一。谓从湿而生,如腐肉中生蚤、虱之类。 南朝 梁 沈约 《为文惠太子礼佛愿疏》:“山藪翾飞,湿生、化生,有想、无想,皆藉今日慈悲,咸簉浣濯。” 南朝 梁 王僧孺 《忏悔礼佛文》:“袭介披鳞,溼生卵化。八苦六穷,三涂五道。”法苑珠林卷八九引《般若经》:“一者卵生,二者胎生,三者湿生,四者化生……三者湿生,所谓蚤、虱、蚁子之类。”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凡胎生、湿生、卵生、化生之万形千汇,亦皆与我耳目相接,魂知相通,爱磁相摄,而吾何能恝然!”参见“ 四生 ”。
《國語辭典》:四生  拼音:sì shēng
佛教用语:(1)谓轮回众生的四种出生方式。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卵生,从卵壳而生;胎生,由母胎而生;湿生,从湿气而生;化生,无所依托,因业力现出。《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八:「于中有四生,有情谓卵等。」(2)谓一切轮回的众生。唐。道宣〈大唐雍州长安县清官乡净业寺戒坛铭〉:「三圣位隆,四生仰极。」
《漢語大詞典》:定质(定質)
(1).固定不变的性质。南史·王昙首传:“﹝ 王僧虔 ﹞尝为飞白书题尚书省壁曰:‘圆行方止,物之定质,修之不已则溢,高之不已则慄。’” 唐 刘知几 史通·邑里:“人无定质,因地而化。故生於 荆 者言皆成 楚 ,居於 晋 者齿便从黄。”
(2).固定的形态。 宋 苏轼 《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於所当行,常止於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参两:“阴阳有定性而无定质也。”
(3).指固体物质。 清 谭嗣同 《〈仁学〉自叙》:“由胚胎以至老死,由气质流质以成定质,由肤寸之形以抵七尺之干,又由体魄终于溃烂朽化,转朽变为他物,其数亦由一而万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