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竹批双耳(竹批雙耳)
亦称“ 竹批耳 ”。 古代《相马经》称良马的双耳为“耳如削竹”、“耳如杨叶”。意谓其双耳外形小而尖削,犹如被斜削的竹筒,或如杨树的叶片。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 胡 马 大宛 名,锋稜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仇兆鳌 注:“ 贾思协 《齐民要术》:‘马耳欲小而鋭,犹如斩竹筒。’ 黄注 :批竹,即《马经》‘削筒’。批,削也。 卢 注: 太宗 敍十驥,耳根尖鋭,杉竹难方。‘竹批双耳峻’本此。” 宋 楼钥 《题高丽行看子》诗:“竹批双耳风入蹄,霜鬣剪作三花齐。” 元 周伯琦 《天马行应制作》:“昂昂八尺阜且伟,首扬渴乌竹批耳。”渴乌,古代吸水的竹筒。
《漢語大詞典》:招箦(招簀)
床上垫塞架柱的方形小木。《淮南子·说山训》:“死而弃其招簀,不怨人之取之。” 高诱 注:“招簀,称死者浴牀上之栭也。”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淮南子四》:“招,本应作‘柖’。广雅·释器:‘浴牀谓之柖。’”
《国语辞典》:兰氏小岛(兰氏小岛)  拼音:lán shì xiǎo dǎo
位于胰脏中的圆形小颗粒细胞群,在人体内约有一至二百万个兰氏小岛,其中的β细胞分泌胰岛素,α细胞分泌升糖素,皆是控制糖类代谢的激素。
《国语辞典》:耳朵帽  拼音:ěr duo mào
旧时用皮毛制成的二个扁圆形小套。冬天戴在耳上,可以禦寒。
《漢語大詞典》:字块(字塊)
供初学者识字用的方形小纸块或小纸片,每块或每片上写一个字或词。 浩然 《石山柏》:“他把这些字块,一个个贴在桌子上、柜子上、门板上。”
《国语辞典》:豆姑娘  拼音:dòu gū niáng
豆,形小如豆。豆姑娘指小姑娘。《醒世姻缘传》第二回:「就是你那七大八像个豆姑娘儿是的,你降他像钟馗降小鬼一般。」
分类:形小如豆
《國語辭典》:观音竹(觀音竹)  拼音:guān yīn zhú
1.蓼科「竹节蓼」之别名。多年生植之草本,茎上部扁平,深绿色,节处具细线,略收缩。叶多仅见于新枝。花小,两性。瘦果细小。
2.禾本科「蓬莱竹」、「凤凰竹」的别名。参见「凤凰竹」条。
《國語辭典》:八角鼓  拼音:bā jiǎo gǔ
1.乐器名,打击乐器。是满族的民间乐器,明末传入北京。为单面蒙皮的八角形小鼓。其中七边各开一长形孔,用铜轴串上两个小铜钹,另一边木框上常系有两根长穗。演奏时,左手执鼓,鼓面竖立,右手敲击鼓面。早期用于满族八角鼓戏,现为单弦主要伴奏乐器。
2.曲艺类的单弦有时也以八角鼓来称呼。参见「单弦」条。
《國語辭典》:丘疹  拼音:qiū zhěn
皮肤表面的小型隆起,因表皮、真皮异常增殖或发炎而引起。
《漢語大詞典》:肉丁
(1).皮肤上生的颗粒状病变。 宋 苏轼 《物类相感志·身体》:“身上生肉丁,芝蔴花擦之。”
(2).肉类切成的方形小块。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 马希贤 先生推出那一小碗女人给他特备的干菜炒肉丁,他把它分发给孩子们。”
《國語辭典》:交通岛(交通島)  拼音:jiāo tōng dǎo
为便于管理交通,在道路上设置的设施。如中心岛、方向岛、安全岛等。
《國語辭典》:墨水池  拼音:mò shuǐ chí
一种用玻璃制成的文具。上面有带盖子的小池,通常是两个,用来盛放不同颜色的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