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无色界(無色界)  拼音:wú sè jiè
佛教用语。佛教宇宙观三界之一。指没有形色的生存状况。无色界又可分成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个范畴,是修行禅定者才能往生的世界。《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八:「无色所属界,说名『无色界』。」
《國語辭典》:三界  拼音:sān jiè
佛教谓生死往来之世界有三:一曰欲界,有淫欲、食欲,有情之所住,自六欲天,下至无间地狱,称为「欲界」。二曰色界,色为质碍之义,有形之物质,在欲界之上,离二欲有情之所住,四禅天,或立十六天、十八天。三曰无色界,无色、无物、无身,有四无色,称为「四无色天」或「四空处」。
《漢語大詞典》:真象
(1).指“瞎子摸象”故事中的象的完整形体。典出《大般涅槃经》卷三二,谓众盲摸象,各说异端,不见象之真体。 清 钱谦益 《仙坛倡和诗》之三:“盲人説法迷真象,狂子谈禪好假龙。”参见“ 盲人摸象 ”。
(2).真相。事情的真实情况。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 秦妈妈 想起往日那些错综复杂的斗争,使人眼花缭乱,不容易立刻看出内在的真象。”
《國語辭典》:盲人摸象  拼音:máng rén mō xiàng
数个盲者各自摸一只大象,所摸的部位各不相同,然都误以为自己所知才是大象真正的样子。见《六度集经》卷八。后比喻以偏概全,而未能洞明真相。也作「盲人说象」、「众盲摸象」。
分類:问题
《漢語大詞典》:形销(形銷)
(1).形体消亡。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诗:“火歇烟既没,形销声亦灭。” 唐 元稹 《莺莺传》:“则当骨化形销,丹诚不泯,因风委露,犹托清尘。”
(2).谓形体消瘦。 清 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而 芸 终以受愚为恨,血疾大发,床席支离,刀圭无效,时发时止,骨瘦形销。”
《漢語大詞典》:地体(地體)
(1).大地的形体。后指地球。 汉 王充 论衡·四讳:“西益宅何伤於地体,何害於宅神?”清史稿·天文志二:“西人谓地体浑圆,四面皆有人,冬夏互异,昼夜相反。”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假如《新青年》里,有一篇和别人辩地球方圆的文字,读者见了,怕一定要发怔。然而现今所辩,正和说地体不方相差无几。”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格里莱阿 说地体运动, 达尔文 说生物进化,当初何尝不或者几被宗教家烧死,或者大受保守者攻击呢。”
(2).犹地势。 南朝 陈 徐陵 《太极殿铭》序:“夫紫盖黄旗, 扬都 之王气长久;虎踞龙蟠, 金陵 之地体贞固。”
《漢語大詞典》:妪煦(嫗煦)
(1).生养覆育。妪,指地赋物以形体;煦,指天降气以养物。 三国 魏 高堂隆 《谏明帝疏》:“是以有国有家者,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嫗煦养育,故称‘愷悌君子,民之父母。’” 唐 颜真卿 《天下放生池碑铭序》:“嫗煦万类,勤唉四生。” 宋 司马光 《和君贶寄河阳侍中牡丹》:“真宰无私嫗煦同, 洛 花何事占全功。”
(2).和悦之色。《方言》第十三:“嫗,色也” 晋 郭璞 注:“嫗煦,好色貌。”
《漢語大詞典》:守形
专注于形体。庄子·山木:“吾守形而忘身,观於浊水而迷於清渊。”庄子·在宥:“目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分類:专注形体
《漢語大詞典》:练形(練形)
方士修炼形体,以求超脱成仙。文选·左思〈吴都赋〉:“ 桂父 练形而易色, 赤须 蝉蜕而附丽。” 刘逵 注引列仙传:“ 桂父 , 象林 人也。常服桂叶,以龟脑和之,颜色如童,时黑时白时赤, 南海 人曾事之累世。”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神农经》曰:上药养命,谓五石之练形,六芝之延年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为道者盖流出於仙法,故以练形为上……练形之家,必就深旷,反飞灵,糇丹石,粒芝精,所以还年却老,延华驻彩。”
《漢語大詞典》:髺垦
谓器物受损折足,形体歪邪。周礼·考工记·旊人:“凡陶旊之事,髺垦薜暴不入市。” 郑玄 注:“髺读为跀;垦,顿伤也。” 贾公彦 疏:“跀谓器不正,欹邪者也。” 孙诒让 正义:“云‘玄谓髺读为跀’者……广雅·释詁云:‘刖,危也。’跀刖音义同,谓器折足,则危而易覆也。云‘垦,顿伤也’者……顿伤犹言损伤。” 清 厉鹗 《宣德窑青花脂粉箱歌次毛西河太史韵为汪伯子作》:“絶无髺垦但精莹,花壶茗琖犹家常。”
《漢語大詞典》:鬼幽
人将死前形体所表现的一种病态。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闻 晏 颺 皆诛”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 何 之视候,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 王闿运 《严伯受甫哀词》:“其不可生,戚栗兮,若在鬼幽。”参见“ 鬼躁 ”。
《漢語大詞典》:鬼躁
指人将死前形体所表现的一种病态。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闻 晏 颺 皆诛,然后舅氏乃服”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夫 邓 之行步,则筋不束骨,脉不制肉,起立倾倚,若无手足,谓之鬼躁。” 梁启超 《新民说·论尚武》:“吸食鸦片以戕其身体,鬼躁鬼幽,躂步欹跌,血不华色,面有死容,病体奄奄,气息才属。”参见“ 鬼幽 ”。
《漢語大詞典》:鄞鄂
同“ 垠堮 ”。 边际;界限。引申指形体,躯体。鄞,通“ 垠 ”。《参同契》卷上:“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参同契》卷下:“性主处内,立置鄞鄂。”参见“ 垠堮 ”。
《國語辭典》:垠堮  拼音:yín è
边际、界限。《淮南子。俶真》:「所谓有始者,繁愤未发,萌兆牙蘖,未有形埒垠堮。」也作「垠鄂」、「垠锷」。
《國語辭典》:物体(物體)  拼音:wù tǐ
由物质构成,占有一定空间的实体。
《漢語大詞典》:托踪
见"托踪"。
《漢語大詞典》:应形(應形)
(1).谓随着敌方态势而变化。孙子·虚实:“因形而错胜於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復,而应形於无穷。” 杜牧 注:“敌每有形,我则始能随而应之以取胜。”
(2).谓随着盛器等的形体。初学记卷十八引 晋 傅玄 《太子少傅箴》:“金水无常,方圆应形。”
(3).佛教语。即应身。 晋 僧肇 《注〈维摩经〉序》:“观应形则谓之身。”参见“ 应身 ”。
《漢語大詞典》:应身(應身)
佛教语。指佛、菩萨为度化众生,随宜显现各种形象不同的化身。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僧正教》:“盖所以仰传应身,远注灵觉,羡龙瓶之始晨,迫鵠林之餘慕。”参阅合部金光明经·三身分别品
《漢語大詞典》:形谢(形謝)
谓形体死亡。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唐 独孤及 《舒州山谷寺觉寂塔随故镜智禅师碑铭》:“道存形谢,遗骨此山。”
分類:形体
《國語辭典》:押花  拼音:yá huā
1.签字、画押。《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众人都到酒店里面,讨了一张绵纸,一人念,一人写,只要亡八鸨子押花。」
2.一种将花朵、枝叶乾燥压平后,黏贴于纸面的手工艺技术。如:「老师利用押花,重塑梵谷的〈向日葵〉名画,佳评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