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0,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尊彝
典彝
宗彝
彝宪
邦彝
彝仪
彝制
匪彝
壸彝
彝则
非彝
天彝
钟彝
彝尊
樽彝
《漢語大詞典》:尊彝
尊、彝均为古代酒器,金文中每连用为各类酒器的统称。因祭祀、朝聘、宴享之礼多用之,亦以泛指礼器。周礼·春官·司尊彝:“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国语·周语中:“出其尊彝,陈其俎豆。” 韦昭 注:“尊、彝皆受酒之器也。”尊,一本作“ 樽 ”。《宋史·乐志八》:“载登坛阼,载酌尊彝。”
《漢語大詞典》:典彝
常典,法度。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自朝章国纪、典彝备物、奏议符策、文辞表记,素意所不蓄,前古所未行,皆取定俄顷,神无滞用。” 明 张居正 《恭述祖德》诗:“论道阐敬一,明伦垂典彝。”
分類:常典法度
《國語辭典》:宗彝(宗彞)  拼音:zōng yí
1.宗庙用来祭祀的彝器。《周礼。秋官司寇。司约》:「凡大约剂书于宗彝,小约剂书于丹图。」唐。韩愈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宗庙社稷之事虽小,不可以不专,敬之至也,古之道也。今若以学生兼其事,及其岁时日月,然后授其宗彝罍洗,其周旋必不合度。」
2.一种长尾猴,状如猕猴,巢于树,性至孝。明。许浩〈复斋日记〉:「贵州思南有山曰甑峰,居大山中……有兽曰宗彝,类猕猴,巢于树,老者直居上,子孙以次居下。……先儒谓先王用以绘于衮者,取其孝也。」
《國語辭典》:彝宪(彞憲)  拼音:yí xiàn
常法。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辉事业,彪炳辞义。」唐。张九龄〈祭张燕公文〉:「迹既拘于彝宪,情未展于哀款。」
《漢語大詞典》:邦彝
犹国法。 宋 陆游 《丞相率文武百僚请建重明节表》之二:“受命若帝之初,宜邦彝之悉举。”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苟迷修省之方,浸长浇浮之俗,必从吏议,以正邦彝。”
分類:国法
《漢語大詞典》:彝仪(彝儀)
常礼,一定的仪式。金史·乐志下:“人道大伦,王化所基。明圣稽古,阴教欲施。临轩发册,备举彝仪。《麟趾》《关雎》,宜播声诗。”
分類:常礼仪式
《漢語大詞典》:彝制
常制;一定的法制。 唐 薛廷圭 《授裴迪太仆卿元镐京兆少尹卢玼国子司业等制》:“天子擢侯府之彦,昇诸周行,抡材奬劳,斯谓彝制。” 宋 岳飞 《奏乞寝罢刘康年伪乞恩泽札子》:“国家封爵,自有彝制,岂可躐等超迁,有紊旧章。”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国家开创以来,具存彝制,三岁一赦。”
分類:常制法制
《國語辭典》:匪彝(匪彞)  拼音:fěi yí
彝,常道、常理。「匪彝」指违背伦常的行为。《书经。汤诰》:「凡我造邦,无从匪彝,无即慆淫。」
分類:违背常规
《漢語大詞典》:壸彝
妇女的楷模、仪范。 唐 韩愈 《扶风郡夫人墓志铭》:“夫先其归,其室有丘。公葬有铭,壼彝是收。” 宋 曾巩 《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曾祖尹氏追封燕国太夫人制》:“幽閒静专,躬蹈纯德。嬪于盛族,壼彝是称。” 宋 曾巩 《永安县君李氏墓志铭》:“淑哉夫人,秉是壼彝,周旋大小,无过无亏。”
《漢語大詞典》:彝则(彝則)
经常的制度,准则。宋书·礼志四:“今 昭皇太后 正位母仪,尊号允著,祔庙之礼,宜备彝则。”南史·梁纪下·元帝:“仰望鸞舆,匪朝伊夕,瞻言法驾,载渴且飢。岂可久稽众议,有旷彝则。”旧唐书·高季辅传:“伏愿一垂训诫,永循彝则。” 宋 曾巩 《夫人曾氏墓志铭》:“尚类于古,淑为夫人,壼有彝则,仔肩以身。”
《漢語大詞典》:非彝
亦作“ 非夷 ”。 不合常规的法度。《书·康诰》:“勿用非谋非彝。” 孔 传:“勿用非善谋、非常法。” 孙星衍 疏:“勿用非道之谋,非典之法,以蔽是诚心。”逸周书·皇门:“至于厥后嗣,弗见先王之明刑,维时及胥学于非夷。” 孔晁 注:“相学与非常也。”国语·周语中:“故凡我造国,无从非彝。” 韦昭 注:“彝,常也。”
分類:常规法度
《漢語大詞典》:天彝
亦作“ 天彝 ”。 犹天理,天常。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岁寒知松柏》:“谁知此植物,亦解秉天彝。”《元典章·刑部十二·发冢》:“其本贼即係 周 氏的派族孙,今能三次掘伐偷盗祖宗坟墓,劫取财物,原其所犯,灭絶天彝。”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书馆题诗》:“风木有餘恨,连理无傍枝,寄语青云客,慎勿乖天彝。”
分類:天理
《漢語大詞典》:钟彝(鐘彝)
指青铜礼器。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诸子等庭列钟彝,笥传组綬,靡忘承家之训,方滋视履之祥。”
指青铜礼器。彝,彝器。 清 龚自珍 《说印》:“或曰:是小物也,不胜録;或曰:即録,録附鐘彝之末简。”
《漢語大詞典》:彝尊
见“ 彝樽 ”。
《漢語大詞典》:彝樽
亦作“ 彝尊 ”。 古时祭享用的酒器。《书·益稷》“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 孔 传:“宗庙彝樽,亦以山龙华虫为饰。”新唐书·牛僧孺传:“赐彝樽、龙勺,詔曰:‘精金古器以比况君子,卿宜少留。’”《宋史·乐志九》:“彝尊鬯酒,庆佑遂行。介以纯嘏,允答明诚。”
《漢語大詞典》:樽彝
古代祭礼用的酒器。国语·周语中:“出其樽彝,陈其鼎俎。”北史·后妃传序:“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