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榜花  拼音:bǎng huā
科举考试录取榜单中姓氏稀有罕见的人。宋。钱易《南部新书。丙集》:「大中以来,礼部放榜,岁取三二人姓氏稀僻者,谓之色目人,亦谓之榜花。」
《國語辭典》:榜眼  拼音:bǎng yǎn
科举时代殿试第二名。《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黄巢意中惊疑,未免且去探榜,行得数步,探听得试院开榜了,却是别人做了状元,别人做了榜眼,别人做了探花郎。」
《國語辭典》:官报(官報)  拼音:guān bào
由政府或其指定的机构、个人所发行的报纸。
《國語辭典》:揭晓(揭曉)  拼音:jiē xiǎo
公布使人知悉。如:「谜底揭晓」、「榜单揭晓」。《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而今揭晓在即,倘得寸进,必当以礼娶子,贮于金屋。」
《漢語大詞典》:高榜
(1).高悬的告示。 宋 苏轼 《高溪有会景亭予欲迁之而力未暇特为制名曰招隐仍为诗以告来者庶几迁之》:“飞簷临古道,高榜劝游人。”
(2).科举时代张贴的录取名单。河北梆子《喜荣归》:“我只说你到京城高榜得中,谁料想落一个乞讨回程!”
《國語辭典》:院试(院試)  拼音:yuàn shì
科举考试之一。即童生于贡院内考试。
《國語辭典》:正取  拼音:zhèng qǔ
正式录取。相对于备取而言。如:「这次中文研究所放榜,一共正取十五名,备取二名。」
分類:正式录取
《國語辭典》:浑化(渾化)  拼音:hún huà
1.完全融为一体。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答陆原静书》:「来书云:『质美者,明得尽,查滓便浑化。』」明。吕坤《呻吟语。卷二之一。修身》:「故学者与天理处,始则敬之如师保,既而亲之如骨肉,久则浑化为一体。」
2.懵懂朴实。如:「他是个浑化的人,从来不跟人计较这些小事。」
《漢語大詞典》:乡榜(鄉榜)
(1).科举乡试的录取名单。 明 瞿佑 归田诗话·锺馗图:“﹝ 凌彦翀 ﹞以《周易经》与 士衡 叔祖同登 浙省 乡榜。”《花月痕》第十六回:“ 小珠 却力学五年,壬戌登了乡榜第三名。”
(2).代指乡试中式者,即举人。儒林外史第十八回:“此位是 建德 卫体善 先生,乃 建德 乡榜。”
《国语辞典》:登虎榜  拼音:dēng hǔ bǎng
虎榜,考试录取的榜单。登虎榜即中试、考试。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本是个跳龙门,登虎榜,青灯黄卷客。」
《漢語大詞典》:中额(中額)
(1).击中额头。后汉书·铫期传:“ 期 先登陷陈,手杀五十餘人,被创中额,摄幘復战,遂大破之。”
(2).录取的名额。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本科赴试的士子较往年既多,中额自然较往年也多。”清史稿·选举志三:“按应试人数多寡,钦定中额。”
《漢語大詞典》:北榜
指 明 代 北京 顺天府 乡试录取的榜帖。 明 归有光 《高州太守钦君寿诗序》:“﹝ 钦君 ﹞与余尝同试 建康 。 嘉靖 十九年,君为 顺天府 贡士,而余贡 应天 。是时吾郡登南榜者,士二十七人,而北榜唯君一人。”
《國語辭典》:学额(學額)  拼音:xué é
依估计学校可能的容量,定出招收新生的额数。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四:「惟东南兵燹之后,市廛寥落,村聚凋残,学额虽增,而应试之人转减。」
《漢語大詞典》:绕殿雷(繞殿雷)
(1). 宋 代大朝会时,廷下禁卫高声山呼,响声如雷,称为“绕殿雷”。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元旦大朝会:“宰执百僚听召宣,领班蹈舞,皆称寿再拜,声传折槛边。禁卫人高声嵩呼,声甚震,名谓‘绕殿雷’。”
(2).科举时代,进士录取后,皇帝召见,按甲第唱名传呼,称“臚传”,亦称“ 绕殿雷 ”。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登第·卫士传名:“进士在 集英殿 唱第日,皇帝临轩,宰臣进一甲三名卷子,读于御案前。读毕,宰臣拆视姓名,则曰某人,由是阁门承之,以传於阶下,卫士凡六七人,皆齐声传其名而呼之,谓之‘臚传’,亦谓之‘绕殿雷’。”
(3).琵琶的别名。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 冯道 之子能弹琵琶,以皮为絃。 世宗 令弹,深善之,因号琵琶为‘绕殿雷’。”
《國語辭典》:备取(備取)  拼音:bèi qǔ
考试结果,预备在正取缺额时递补的名额。如:「这次考试,我只上了备取。」也称为「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