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答策
朝廷选人时,提出当时政治、经济等问题,要求对答,应选者作答,谓之“答策”。 宋 叶适 《制科》:“盖昔以三题试进士,而为制举者,以答策为至难;彼其能之,则犹有以取之。” 明 朱有炖 《牡丹仙》第一折:“金鑾答策才如水,黄榜题名换緑袍。”参见“ 策试 ”、“ 策对 ”。
《漢語大詞典》:讲会(講會)
(1).僧侣讲经说法的集会。正法华经·安行品:“唯与讲会而共从事,纵有所説,亦无所著,是为礼节。”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道安:“每讲会法聚,輒罗列尊像,布置幢幡,珠珮迭暉,烟华乱发。”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义解八·善胄:“通敏易悟,机达为心,预涉讲会,乐详玄极。”
(2). 宋 明 理学家学术论辩的集会,是当时书院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始于 南宋 吕祖谦 主持的 朱熹 、 陆九渊 进行论战的“鹅湖之会”。 清 朝中叶以后,讲会制度逐渐消失。明史·史孟麟传:“ 孟麟 素砥名节,復与东林讲会,时望益重。” 清 黄宗羲 《陈夔献墓志铭》:“制科盛而人才絀,於是当世之君子立讲会以通其变,其兴起人才,学校反有所不逮。”
《漢語大詞典》:时德(時德)
指当时有美德之人。后汉书·和帝纪赞:“抑没祥符,登显时德。”
分類:当时美德
《國語辭典》:温卷(溫卷)  拼音:wēn juàn
唐、宋时举人于应试前,再次将作品呈送当时名人显要,以求推荐或加深考官印象,称为「温卷」。宋。陆游 秋雨书感诗:「门外久无温卷客,架中宁有热官书。」
《漢語大詞典》:时阙(時闕)
当时政治措施的缺陷。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宗正南阳刘祖》:“﹝ 薛丞 ﹞周旋进对,补察时闕,言出成謨,大见敬重。”
《漢語大詞典》:乡用(鄉用)
谓为当时所重。乡,通“ 向 ”。切合时用。 宋 岳珂 桯史·宸奎坚忍字:“ 淳熙 中,上益明习国家事,老成乡用矣。”
《國語辭典》:应景(應景)  拼音:yìng jǐng
1.为了配合或应付当前的情景、节候。如:「中秋节到了,总得买几个月饼应景。」
2.应付敷衍。《红楼梦》第四六回:「你这个姐姐,他极孝顺我,不像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应景儿。」
《國語辭典》:槁街  拼音:gǎo jiē
汉代长安城南门内的街名,为蛮夷及处刑罪人居住的地方。《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于今迎当置长安槁街,一胡人耳。」
《国语辞典》:讽谕诗(讽谕诗)  拼音:fèng yù shī
用来讽刺当时政治或社会,以晓谕当政者或社会大众觉悟的诗歌。如唐白居易即善作此类诗。
《漢語大詞典》:鹤池(鶴池)
汉 代池名。在当时 长安城 西。三辅黄图·池沼:“ 鹤池 ,在 长安城 西, 盘池 在西北,并废。”后亦用作池的美称。 唐 李尚一 《开业寺碑》:“ 鸡峯 仞积, 鹤池 波偃。” 明 汤显祖 《豫章揽秀楼赋》:“ 鹤池 之烟雾犹鲜, 龙门 之风雨自出。”
《漢語大詞典》:叶韵(叶韻)
亦作“ 叶韵 ”。
(1). 南北朝 时,学者因按当时语音读诗经,韵多不和,便以为作品中某些字需临时改读某音,称为叶韵。后人并以此应用于其他古代韵文。此风至 宋 代而大盛。 明 陈第 始建立“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历史语言观,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参阅 明 陈第 《毛诗古音考序》
(2).作韵文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点化故事:“借君衔以叶韵耳。”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夫叶韵乃词中最要之处。”
《漢語大詞典》:时伦(時倫)
当时的同辈。 唐 韦应物 《寄令狐侍郎》诗:“羣公共然诺,声问迈时伦。”
分類:当时同辈
《国语辞典》:气团(气团)  拼音:qì tuán
大范围的空气在某一地区停留相当时间,使水平数千公里范围内的这一大片空气具有近似均匀的物理性质(以温度、湿度为主),并达到平衡状态时,即称为「气团」。其源地概为高压的活动中心。
《漢語大詞典》:公龟(公龜)
汉 王莽 时所铸的一种货币。当时,货币有元龟、公龟、侯龟、子龟,称为龟宝四品。汉书·食货志下:“公龟九寸,直五百,为壮贝十朋。”当时,货币有元龟、公龟、侯龟、子龟,称为龟宝四品。
《漢語大詞典》:贾郭(賈郭)
晋 贾谧 和 郭彰 的并称。二人皆为当时权门贵族。晋书·郭彰传:“及 贾后 专朝, 彰 豫参权势,物情归附,宾客盈门。世人称为 贾 郭 ,谓 謐 及 彰 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 潘岳 诡譸於 愍怀 , 陆机 倾仄於 贾 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