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世教  拼音:shì jiào
社会的教化。一般皆指儒教。《汉书。卷一○○。叙传上》:「伏周、孔之轨躅,驰颜、闵之极挚,既系挛于世教矣,何用大道为自眩曜?」晋。孙绰〈喻道论〉:「缠束世教之内,肆观周孔之迹。」
《漢語大詞典》:空文
(1).空洞浮泛的文辞。史记·日者列传:“初试官时,倍力为巧诈,饰虚功执空文以誷主上。”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 唐 白居易 《读张籍〈古乐府〉》诗:“《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2).谓不能用于当世的文章。史记·太史公自序:“ 孔子 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 清 刘大櫆 《送胡先生序》:“余不自揆,闭户为空文,思以垂之於后。”
(3).有名无实的法律规章。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买绢未尝不折盐,粮草未尝不折钞,乃知青苗不许抑配之説,亦是空文。” 章炳麟 《訄书·商鞅》:“繇 汤 之法,终於盗贼满山,直指四出,上下相蒙,以空文为治,何其与 鞅 反也?”
《漢語大詞典》:佐时(佐時)
谓辅佐当世之君治理国家。 汉 张衡 《归田赋》:“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李善 注:“言久淹滞於京都,而无知略以匡佐其时君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欲少留,则且止而佐时;欲昇腾,则凌霄而轻举者,上士也。” 唐 骆宾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启》:“君侯蕴明略以佐时,虚灵臺以照物。” 宋 王安石 《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文武佐时惭 吉甫 , 宣王 征伐自肤公。”
《漢語大詞典》:世则(世則)
当世的法则。 宋 苏轼 《父池赠太师追封温国公》:“德为世范,言为世则。”
《國語辭典》:时弊(時弊)  拼音:shí bì
当时的弊端、祸害。宋。孙奭〈孟子正义序〉:「导王化之源,以救时弊。」
《漢語大詞典》:圣期(聖期)
(1).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汉 王充 论衡·刺孟:“五百年者,以为天出圣期也。”后遂以“圣期”为圣人出世的时期。
(2).当世的谀称,犹圣时。南史·儒林传·顾越:“幸属圣期,得奉昌运。”
分類:当世圣时
《國語辭典》:媚世  拼音:mèi shì
求悦于世人。《孟子。尽心下》:「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分類:兰花当世
《国语辞典》:新论(新论)  拼音:xīn lùn
书名。汉桓谭撰,二十九篇,主在言当世政治。早亡佚。今桓子新论是根据清朝严可均全后汉文的辑本辑成的。
《漢語大詞典》:才绝(才絶)
谓才华冠绝当世。晋书·顾恺之传:“故俗传 愷之 有三絶:才絶,画絶,痴絶。”
《漢語大詞典》:时要(時要)
(1).当世的要害。后汉书·崔寔传:“﹝ 寔 ﹞指切时要,言辩而确。”《三国志·魏志·应璩传》“ 璩 官至侍中” 裴松之 注引《文章叙录》:“其( 应璩 )言虽颇谐合,多切时要,世共传之。”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 王化基 ﹞遂撰《澄清疏略》,皆切於时要。”
(2).当时有权势的人。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昭宗 反正,召( 司空表圣 )为兵部侍郎。谓己当为宰辅,为时要所抑,愤而谢病去。”
《漢語大詞典》:时柄(時柄)
当世的权柄。后汉书·邓骘传论:“ 騭 悝 兄弟,委远时柄,忠劳王室,而终莫之免。” 唐 王周 《志峡船具诗·梢》:“有如提吏笔,有如执时柄。”
分類:当世权柄
《漢語大詞典》:世誉(世譽)
当世的声誉。 汉 崔瑗 《座右铭》:“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南史·柳世隆传:“﹝ 世隆 ﹞在朝不干世务,垂帘鼓琴,风韵清远,甚获世誉。” 唐 岑参 《送薛播擢第归河东》诗:“弟兄负世誉,词赋超人羣。”
分類:当世声誉
《國語辭典》:命世才  拼音:mìng shì cái
闻名于世的杰出人物。也称为「命世之才」。
《漢語大詞典》:倾时(傾時)
权倾当世。后汉书·独行传·李充:“ 充 迁侍中。大将军 邓騭 贵戚倾时,无所下借,以 充 高节,每卑敬之。”
分類:当世
《漢語大詞典》:骇世(駭世)
震惊当世。 唐 刘禹锡 《因论·原力》:“异哉,果以力骇世而闻於上也。”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譬如在 印度 会首陀齐婆罗门创义之时,原为骇世之举动。乃今也拔擢男子之寒畯而全遗女子之秀彦,是於矫俗升平之义,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分類:震惊当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