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98,分74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归本
归政
载归
归航
归养
远归
荣归
归农
归藏
归藏
归重
退归
赋归欤
迟归
归明
《國語辭典》:归本(歸本)  拼音:guī běn
归还本钱。《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秦实臣不依,定要归本,不要利钱。」
《漢語大詞典》:归政(歸政)
(1).交还政权。汉书·宣帝纪:“大将军 光 稽首归政,上谦让委任焉。”宋书·徐羡之传:“ 元嘉 二年, 羡之 与左光禄大夫 傅亮 上表归政。”
(2).指将政权移交他人。清史稿·礼志三:“ 乾隆 六年,亲祭 传心殿 ,六十年归政,再行之。”
《漢語大詞典》:载归(載歸)
谓载与俱归。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冲淡》:“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閲音修篁,美曰载归。” 郭绍虞 集解:“当此境地,心赏其美,神与之契,不禁发为载与俱归之愿,然而不可得也。其为冲淡又何如也!《臆説》:‘閲音如 曾点 风浴,载归如 曾点 咏归。’”
《漢語大詞典》:归航(歸航)
回归的船。 唐 皎然 《同李司直题武丘寺》诗:“还将 陆居士 ,晨发泛归航。”
分類:回归
《漢語大詞典》:归养(歸養)
(1).回家奉养父母。《史记·魏公子列传》:“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 唐 白居易 《三教论衡》:“﹝ 仲尼 ﹞自 卫 反 鲁 之时, 曾参 或归养於家,不从门人之列。”
(2).回家休养。后汉书·刘恺传:“﹝ 愷 ﹞称病上书致仕,有詔优许焉,加赐钱三十万,以千石禄归养。” 宋 秦观 《送刘承议解职归养》诗:“征马萧萧柳外鸣,议郎归养 洛阳城 。” 郭沫若 《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 王阳明 ﹞三十一岁时遂不得不告病归养。”
《分类字锦》:远归(远归)
见上注
分类:
《國語辭典》:荣归(榮歸)  拼音:róng guī
光荣的归来。多指富贵还乡或得胜归来。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四一出:「你今日荣归故里、光耀祖宗,虽是他生前不能享你的禄养,死后亦得沾你的恩典。」《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等你会试得意荣归,把发已尽长,此时只认是我的继女,迎归花烛,岂不正气!」
《國語辭典》:归农(歸農)  拼音:guī nóng
辞退官职返家务农。《三国演义》第一○回:「操择精锐者,号为『青州兵』,其馀尽令归农。」
《國語辭典》:归藏(歸藏)  拼音:guī cáng
1.归葬。唐。王勃〈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今者归葬有日,先远戒期。」
2.书名。相传为比《周易》更早的《易经》,作者不详。原书在汉初已亡佚,清朝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收有佚文一卷,内容多述大禹、后羿等的神话传说。
《漢語大詞典》:归藏(歸藏)
归葬。 唐 王勃 《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今者归藏有日,先远戒期。” 明 高攀龙 《泰伯庙碑》:“盖 梅里 平墟 为 泰伯 端委之地, 皇山 为归藏之地。”
分類:归葬
《漢語大詞典》:归重(歸重)
(1).犹推重。 宋 叶适 《中书舍人陈公墓志铭》:“始公以盛名,天下归重。”
(2).犹借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科道争为主考:“倘有姦獘,谁为纠察?即京差不便,总必归重内帘,当使甲科就教者,復以行取,以备主考。”
分類:推重借重
《漢語大詞典》:退归(退歸)
(1).辞官归田;引退。 唐 韩愈 《赠太傅董公行状》:“在宰相位凡五年,所奏於上前者,皆二帝三王之道……退归,未尝言所言於上者於人。”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大约宦途的味儿不过如此,不如退归林下,遍走江湖,结识几个肝胆英雄。”《荡寇志》第一三○回:“ 召忻 因此请於 希真 ,归田就隐, 希真 留其平定 梁山 ,再行退归。”
(2).退回;返归。《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再三谢辞,退归本国。”《绿野仙踪》第七四回:“他多要几两银子,暂且退归,过一二年与再来,何如?”
《漢語大詞典》:赋归欤(賦歸歟)
见“ 赋归 ”。
《國語辭典》:赋归(賦歸)  拼音:fù guī
归乡、还家。宋。朱熹〈宿密庵分韵赋诗得衣字〉诗:「明朝驿骑黄尘里,莫待迷途始赋归。」
分類:辞官归里
《国语辞典》:迟归(迟归)  拼音:chí guī
超过预定的时间归返。如:「每次孩子迟归,总是让家长担心。」
《漢語大詞典》:归明(歸明)
(1).谓归服圣明之主。 唐 白居易 《代忠亮〈答吐蕃东道节度使论结都离等书〉》:“北虏何为归明,南蛮何为归化?”旧唐书·僖宗纪:“贼将 李详 下牙队斩 华州 守将归明。” 宋 叶适 《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归明人宜散处州县,不当聚畿甸。”
(2). 宋 代称西南少数民族首领到 宋 朝廷补官为“归明”。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入仕:“归明:谓元係西南蕃蛮 溪峒 ,久纳土,出来本朝补官,或给田养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