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归真(歸真)  拼音:guī zhēn
1.还其本来。汉。班固〈东都赋〉:「遂令海内弃末而反本,背伪而归真。」
2.佛家语。指人死而入涅槃。唐。杨烱〈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百年天枉,一旦归真。」
《国语辞典》:归真證果(归真證果)  拼音:guī zhēn zhèng guǒ
1.道教谓死后得道成仙。
2.民间宗教谓天界下凡投胎的神仙,死后重返天界。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待它业缘满足,那其间还将他二人召回仙界,归真證果。」
《国语辞典》:反璞归真(反璞归真)  拼音:fǎn pú guī zhēn
璞,未经雕琢之玉石。「反璞归真」指回复到原始质朴本真的状态。语本《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如:「人生在世若能知足,反璞归真,便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也作「反朴归真」、「返璞归真」、「返朴归真」。
《国语辞典》:反朴归真(反朴归真)  拼音:fǎn pú guī zhēn
朴,未加工之木材除去外饰。「反朴归真」指回复到原始质朴本真的状态。《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解》:「颂曰:『回心祛己出尘笼,反朴归真悟正宗。山色秀因昨夜雨,花英落为晓来风。』」也作「反璞归真」、「返璞归真」、「返朴归真」。
《漢語大詞典》:返璞归真(返璞歸真)
同“ 返朴归真 ”。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上帝基督化人,超凡入圣,返璞归真。”
分類:太平天国
《漢語大詞典》:返朴归真(返樸歸真)
谓还其原始的淳朴本真状态。 鲁迅 《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下)》:“他讨伐的不是白话的‘反而难懂’,是白话的‘鲁里鲁苏’,连 刘先生 似的想白话‘返朴归真’的意思也全没有。”《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我从思想性情到生活习惯、开口说话、为人料事和艺术情趣,都得到了返朴归真。”《当代》1981年第6期:“他借‘母爱’这一人性论者乐道的永久性命题,引读者返朴归真,回到‘思无邪’的童年。”
《分类字锦》:返本归真(返本归真)
班固东都赋遂令海内弃末而返本背伪而归真女修织纴男务耕耘器用陶匏服尚素元耻纤美而不服贱奇丽而不珍捐金于山沈珠于渊
分类:俭约
《國語辭典》:归真反璞(歸真反璞)  拼音:guī zhēn fǎn pú
1.除去外饰,回复淳朴的本性。《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2.死亡。常用于吊丧挽联。也作「归真返璞」。
分類:其外本真
《漢語大詞典》:归真反朴(歸真反樸)
见“ 归真反璞 ”。
《國語辭典》:归真反璞(歸真反璞)  拼音:guī zhēn fǎn pú
1.除去外饰,回复淳朴的本性。《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2.死亡。常用于吊丧挽联。也作「归真返璞」。
分類:其外本真
《漢語大詞典》:归真返璞
去除外饰,回复真朴的本质。也说“返璞归真”例如: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也。——《战国策·齐策
《國語辭典》:归元(歸元)  拼音:guī yuán
元,首也。归元用以比喻被杀了头。唐。陈鸿《长恨传》:「明年,大凶归元,大驾还都。」也作「归寂」。
《漢語大詞典》:返真
(1).返归真境。指得道成仙。 唐 裴铏 《传奇·樊夫人》:“后媪与 逍遥 一时返真。”
(2).道家认为人死后归于自然,故以“返真”婉称死。 宋 秦观 《韩枢密夫人挽词》:“天上开华屋,丘山忽返真。” 明 袁宗道 《祭李年伯文》:“公年仅望五十,独不可徐之故丘以老,而遂儵焉返真於逆旅乎?” 清 徐乾学 《与刘古衡书》之三:“若不速照良方自医,一旦返真,人其谓之何哉!”
《漢語大詞典》:贞履(貞履)
谓遁世归真。 明 周浈 《舟中望九华山》诗:“贞履无素期,劳生意恒窘;谁云戒戎路,曾是返初隐。”
分類:遁世归真
《國語辭典》:还性(還性)  拼音:huán xìng
苏醒。《醒世姻缘传》第五八回:「那狗死过去了半日,蹬𢱉蹬𢱉的,渐渐还性过来,扒起一跷一跌的走了。」
归真
【佛学大辞典】
(术语)终归于真如也。谓涅槃。四教仪一曰:「夫道绝二途,毕竟者常乐,法唯一味,寂灭者归真。」又释尊之死谓之归真。(参见:归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