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乘鹤
 
乘鹤缑山
 
伊笙
 
使鹤催
 
去鹤留笙
 
吹玉笙
  
吹笙仙子
 
吹笙北崖
 
吹笙去
 
吹笙跨鹤
 
吹笙遥谢手
 
吹笙骑鹤
 
周太子
 
周王子
  
子乔笙
 
子乔笙鹤
  
子晋吹笙
 
子晋笙
  
王乔鹤
 
王子吹笙
   
王子驾
 
登缑岭
 
笙箫缑岭人
  
维岭
 
维氏鹤
  
缑山仙子
 
缑山王郎子
 
缑山风月
 
缑山骑鹤
  
缑岭笙歌
 
缑岭云
 
缑岭鹤
  
缑笙
 
举手谢时人
 
舞鹤
 
西岭吹笙
 
西归公子
  
谢路人
  
跨鹤吹笙
 
灵王子
   
骑鹤峰
  
凤吹去
    
相关人物
王子乔


旧题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王子乔》
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閒,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十馀年后,来于山上,告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颠,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而去。
《太平广记》卷四〈神仙四·王子乔〉
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岭,望之不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立祠于缑氏及嵩山。

简释

王乔鹤:喻洒脱不凡之人,或指鹤。唐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之二:“范蠡舟扁小,王乔鹤不群。”

王子乔:喻指仙人。《古诗十九首》之十五:“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鹤驾:喻仙人或太子的车骑。唐杜甫《洗兵马》:“鹤驾通霄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例句

年年望灵鹤,常在此山头。 于鹄 寄续尊师

安得如子晋,与之游太清。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琐窗朱槛同仙界,半夜缑山有鹤声。 刘沧 登龙门敬善寺阁

玉笙无遗音,怅望缑岭云。 刘驾 别道者

前堂吹参差,不作缑山声。 刘驾 励志

因思往事成惆怅,不得缑山和一声。 卓英英 理笙

缑山之鹤,华顶之云。 司空图 诗品飘逸

愿随执轻策,往结周太子。 司马扎 赠王道士

吹笙今一去,千古在逡巡。 姚合 庄恪太子挽词二首之二

缑山遗响昔所闻,庙庭进旅今攸设。 孟简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

何年缑岭上,一谢洛阳城。 崔湜 寄天台司马先生

朝朝缑氏鹤,长向洛城飞。 崔融 和梁王众传张光禄是王子晋后身

西归公子何时降,南岳先生早晚来。 施肩吾 候仙词

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 李商隐 人日即事

椅梧连鹤禁,埤堄接龙韬。 李德裕 述梦四十韵

幸遇王子晋,结交青云端。 李白 古风

吾爱王子晋,得道伊洛滨。 李白 感遇四首

又引王子乔,吹笙舞松风。 李白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客遇王子乔,口传不死方。 李白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李白 凤吹笙曲

早晚还乘鹤,悲歌向故园。 李端 送荀道士归庐山

复闻周太子,亦遇浮丘公。 李群玉 升仙操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李贺 天上谣

孤高堪弄桓伊笛,缥缈宜闻子晋笙。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

山路远怀王子晋,诗家长忆谢玄晖。 杜牧 怀紫阁山

人传有笙鹤,时过此山头。 杜甫 玉台观

令威子晋皆俦侣,东岳同寻太真女。 杨嗣复 赠毛仙翁

空嗟凤吹去,无复鸡鸣朝。 权德舆 惠昭皇太子挽歌词二首

还似缑山驾,飘飘向碧虚。 权德舆 赠文敬太子挽歌词二首之二

玉笙王子驾,辽鹤令威身。 武元衡 和杨三舍人晚秋与崔二舍人因以继和

王子白云仙去久,洛滨行路夜吹笙。 武元衡 缑山道中口号

忆昔王子晋,凤笙游云空。怜寿不贵色,身世两无穷。 沈佺期 凤笙曲

五岁过人智,三天使鹤催。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苍舒留帝宠,子晋有仙才。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子晋少姨闻定怪,人间亦便有霓裳。 白居易 嵩阳观夜奏霓裳

未许子晋乘,难教道林放。 皮日休 鹤屏

君以为真,相期缑岭。 卢纶 和马郎中画鹤赞

他日丹霄骖白凤,何愁子晋不闻声。 眉娘 和卓英英理笙

昨日围棋未终局,多乘白鹤下山来。 秦系 期王鍊师不至

缑岭独能徵妙曲,嬴台相共吹清音。 罗邺 题笙

礼成神既醉,髣髴缑山鹤。 裴度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

王子求仙月满台,玉笙清转鹤裴回。曲终飞去不知处,山下碧桃春自开。 许浑 缑山庙

海中紫雾蓬莱岛,安期子乔去何早。 贯休 了仙谣

归来不骑鹤,身自有羽翼。 贾岛 游仙

子乔来魏阙,明主赐衣簪。 钱起 题秘书王迪城北池亭

葛水雾中龙乍变,缑山烟外鹤初飞。 韦庄 放榜日作

子乔翔邓林,王母游层城。 顾况 谢王郎中见赠琴鹤

不知子晋缘何事,只学吹箫便得仙。 高骈 闻河中王铎加都统

好见吹笙伊洛上,紫烟丹凤亦相随。 鲍容 和王璠侍御酬友人赠白角冠

曾见周灵王太子,碧桃花下自吹笙。 鲍溶 怀仙二首

心期周太子,下马拜虚碧。 鲍溶 途中旅思二首

鹤驾如可从,他年执烟策。 鲍溶 途中旅思二首之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6—1571 【介绍】: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熙甫,又字开甫,号震川。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乃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十百人,世称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审案时常劝解两造,使归和好。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隆庆四年以高拱等荐,官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官。工诗文,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与王慎中、唐顺之等被称为唐宋派,自谓可肩随欧阳修、曾巩,为明代文章大家。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维基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5日),字熙甫,一字开甫,直隶昆山县(今苏州昆山市)人,明朝文学家,早年因老家在昆山项脊泾(今属昆山市玉山镇),自号项脊生,晚年居于震泽(太湖的雅称)附近,人称震川先生。因曾任南京太仆寺丞,又称归太仆。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诗文唱和,合称嘉靖三大家。嘉靖三家与茅坤等人同尊唐宋古文,是为“唐宋派”。归有光又与浙江德清的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并列《明史·列传·文苑》。归有光生于正德元年腊月二十四日(1507年1月6日),归家为昆山世族,先世多以文学著称,祖母是太常寺少卿夏昶的孙女。但归有光这一支并不显赫,祖父归绅、父亲归正均未入仕,且归有光父叔辈感情不睦,互抢祖辈家产闹翻不往来,故归有光讨厌父方归姓亲属,与祖母与母亲等女性亲属感情密切。归有光自幼聪颖,九岁能属文,十岁写《乞醯论》流传至今。师事同县名儒魏校,喜读《史记》以及唐宋八大家之文,也阅佛家《大藏经》。嘉靖四年(1525年),归有光以童子试第一名补为苏州府学生员,时年十八岁,后以贡生选入南京太学。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受到主考官张治的赏识,举应天乡试第二名。以后的二十年,八次礼部会试均落第,对科举失望。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迁居嘉定(今属上海)之安亭江边,讲学授徒二十年之久,从者数百人,自号「震川」,因太湖古称「震泽」,也尊敬当时的文士何震川。

人物简介

维基
归大道(1523年—1594年),字懋庸,号涵泉,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民籍。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顺天府乡试第七十四名举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联捷癸丑科三甲第一百六十八名进士。吏部观政,授福建泉州府推官,三十六年八月选授南京吏科给事中,升浙江佥事、云南参议、官至云南副使,隆庆初乞休归。家居十年,万历四年(1576年)二月复除陕西关内道副使,中蜚语归。
归子顾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9—1628 【介绍】: 明苏州府嘉定人,字春阳,号贞复。万历二十六年进士。由中书舍人累官刑部左侍郎致仕。生性恬淡寡欲,人呼为佛子。工文,有《删正纲目通鉴》、《备我集》、《天绚集》。
维基
归子顾(1568年—1628年),字贞复,号春阳。原名顾启元,南直隶苏州府嘉定县人,民籍。县学附学生,治《易经》。戊辰三月二十日生。万历十六年戊子科应天乡试举人。会试第二十九名。后更名为归子顾。万历二十六年戊戌科进士,初授中书舍人,擢工科给事中。神宗尝题「归佛子」三字于御屏,盖子顾恬淡寡欲,京师呼为佛子,语彻禁中也。在谏垣九年,随事规谏。万历四十五年十二月,升为尚宝司卿。历太仆寺少卿。天启初年,迁南京太常寺卿,转南通政使。以老乞归,诏加刑部左侍郎致仕。崇祯戊辰卒,年六十,赐祭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3—1606 【介绍】: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季思,号陶庵,归有光子。万历十九年举人。会试下第后,弃举业,退居江村,吟咏为乐。与无锡高攀龙、嘉善吴志远友善,学者称清远先生。有《陶庵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季思太仆寺丞有光子万历辛邜举人崇祯初追赠翰林待诏有陶庵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3—1644 【介绍】: 明苏州府昆山人,寄居常熟,字文休,号假庵。归有光孙。诸生。承其家学,十岁便能诗歌,与李流芳、王志坚合称三才子。善画墨竹,能草书,尤精篆刻。崇祯间征为待诏,不应。有《假庵诗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文休,昆山人。崇祯末以待诏徵不起有假庵诗草
《國語辭典》:归公(歸公)  拼音:guī gōng
归属公家。《儒林外史》第四○回:「我的产业,攒凑拢来,大约还有七千金,你一总呈出归公便了。」《文明小史》第二○回:「这个钱又不是归公的,横竖是你自己上腰。」
《国语辞典》:涨价归公(涨价归公)  拼音:zhǎng jià guī gōng
地价既定,而那块土地自然的增值部分,应归公有。为国父平均地权的四种办法之一。因地价上涨为社会改良与工商业进步的结果,而这是众人所努力经营得来,故土地涨价增值所得,应让大家共享。
《國語辭典》:涓滴归公(涓滴歸公)  拼音:juān dī guī gōng
涓滴,水滴,比喻微小或极少的东西。涓滴归公指即使是极少量的财物,也要上缴给公家。《清史稿。卷二○。文宗本纪》:「然必涓滴归公,撙节动用,始得实济。」形容秉公理财,不占公家便宜。《官场现形记》第三三回:「真正涓滴归公,一丝一毫不敢乱用。」
分類:一点一滴
《國語辭典》:充公  拼音:chōng gōng
没收财物,缴于官署,称为「充公」。
《漢語大詞典》:徵用
1.征召任用。史记·儒林传序:“ 孝惠 、 吕后 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 孝文 时颇徵用,然 孝文帝 本好刑名之言。” 张守节 正义:“言 孝文 稍用文学之士居位。”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若有秀异,可特徵用。” 宋 叶适 《〈归愚翁文集〉序》:“﹝ 郑伯英 ﹞既任 秀州 判官,遂以亲辞,终其身二十餘年不復仕,朝庭亦卒不徵用。”参见“ 徵庸 ”。
2.引用。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上:“徵舅氏事,必用 渭阳 ,前辈名公,往往亦然。兹失於识,岂可轻相承耶?审诗文当悟,皆不可徵用也。”
3.国家依法将个人或集体所有的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料收归公用。如:市政府决定,今后征用农田建房要严格控制。
《漢語大詞典》:徵庸
谓被征召任用。《书·舜典》:“ 舜 生三十徵庸。” 孔 传:“言其始见试用。” 蔡沉 集传:“徵,召也。 舜 生三十年, 尧 乃召用。” 明 何景明 《寄赠王子衡》诗:“文彩惊流辈,徵庸忆往年。”
分類:征召
《漢語大詞典》:无名钱(無名錢)
(1).未标名目的国库款。多指私人官俸归公者。汉书·张安世传:“ 安世 以父子封侯,在位大盛,乃辞禄。詔都内别臧 张氏 无名钱以百万数。”南史·萧绩传:“﹝ 绩 ﹞所有租秩,悉寄天府。及薨后,少府有 南康国 无名钱数千万。”新唐书·王绍传:“是时,兵旱无年,詔户部收闕官俸,税茶及无名钱,以修荒政。”
(2).指来路不明的钱。 清 于成龙 《新民自省六戒》:“从来有名士,不用无名钱。”
《國語辭典》:没收(沒收)  拼音:mò shōu
强制将私有物充公,称为「没收」。如:「没收财产」。
《國語辭典》:徵用  拼音:zhēng yòng
1.徵召任用。《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列传。序》:「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徵用。」《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华歆》:「若有秀异,可特徵用。」
2.政府因公借用或租用私有财产。如:「市政府徵用这层楼做为展览馆。」
《漢語大詞典》:徵庸
谓被征召任用。《书·舜典》:“ 舜 生三十徵庸。” 孔 传:“言其始见试用。” 蔡沉 集传:“徵,召也。 舜 生三十年, 尧 乃召用。” 明 何景明 《寄赠王子衡》诗:“文彩惊流辈,徵庸忆往年。”
分類:征召
《漢語大詞典》:断没(斷没)
判决没收归公。 元 宫天挺 《七里滩》第一折:“强如您宰相侯王,遭断没属官象牙牀泥金亢。”《元典章·兵部五·违例》:“若有违犯者人呵,将他媳妇孩儿每头匹事产都断没也者。钦此。” 明 丘浚 大学衍义补·制国用六·市籴之令:“漏税者断没。”
《漢語大詞典》:吹笙
喻饮酒。 宋 张元干 《浣溪沙》词题曰:“谚以窃尝为吹笙云。” 辽 李齐贤 《鹧鸪天·饮麦酒》词:“饮中妙诀人如问,会得吹笙便可工。”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窃尝,尝酒也……《织餘琐述》云:‘乐器竹製者唯笙,用吸气吸之,恆轻,故以喻窃尝。’”
《漢語大詞典》:子乔(子喬)
春秋 时神话传说人物。《孝经援神契》:“ 鲁哀公 十四年, 孔子 夜梦 三槐 之间, 丰沛 之邦,有赤烟起。乃呼 颜渊 、 子夏 往视之。驱车到 楚 西北 范氏街 ,见芻儿捕麟,伤其前左足,薪而覆之。 孔子 曰:‘儿来,汝姓为谁?’儿曰:‘吾姓 赤诵 ,名 子乔 ,字 受纪 。’”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八作“时乔”,初学记卷二九作“时侨”。
分類:人物二九
《漢語大詞典》:子晋(子晉)
王子乔 的字。神话人物。相传为 周灵王 太子,喜吹笙作凤凰鸣,被 浮丘公 引往 嵩山 修炼,后升仙。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昔 子晋 舍视膳之役,弃储贰之重,而 灵王 不责之以不孝。” 唐 卢眉娘 《和卓英英理笙》:“他日丹霄驂白凤,何愁 子晋 不闻声。” 宋 范仲淹 《天平山白云泉》诗:“ 子晋 罢云笙, 伯牙 收玉琴。” 清 袁枚 新齐谐·控鹤监秘记二则:“太后使 昌宗 骑木鹤,呼为 子晋 后身。”
分類:人物
《漢語大詞典》:洛滨笙(洛濱笙)
亦作“ 洛宾笙 ”。 语出 汉 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乔 者, 周灵王 太子 晋 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 伊 洛 之间。”后借指仙人吹笙声。 南朝 梁 刘孝绰 《酬陆长史倕》诗:“风传 凤臺 琯,云渡 洛宾 笙。” 唐 许敬宗 《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清字》诗:“或命 餘杭 酒,时听 洛滨 笙。”
分類:吹笙仙人
《國語辭典》:王子乔(王子喬)  拼音:wáng zǐ qiáo
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也称为「王乔」、「王子晋」。
《國語辭典》:王子晋(王子晉)  拼音:wáng zǐ jìn
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参见「王子乔」条。
《國語辭典》:王子乔(王子喬)  拼音:wáng zǐ qiáo
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也称为「王乔」、「王子晋」。
《漢語大詞典》:笙鹤(笙鶴)
汉 刘向 列仙传载: 周灵王 太子 晋 ( 王子乔 ),好吹笙,作凤鸣,游 伊 洛 间,道士 浮丘公 接上 嵩山 ,三十馀年后乘白鹤驻 缑氏山 顶,举手谢时人仙去。后以“笙鹤”指仙人乘骑之仙鹤。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一:“人传有笙鹤,时过北山头。” 宋 姜夔 《阮郎归》词:“与君閒看壁间题:夜凉笙鹤期。” 明 徐渭 《小集滴水厓朝阳观》:“不信夜来高顶望,定应笙鹤下飞仙。”
分類:太子吹笙
《漢語大詞典》:缑山(緱山)
即 缑氏山 。指修道成仙之处。 唐 白居易 《吴兴灵鹤赞》:“ 辽水 一去, 緱山 不迴。”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负:“ 薛能 尚书题集后曰:‘纵有 緱山 也无益,四方联络尽蛙声。’” 明 王錂《春芜记·访友》:“因此上 箕山 掛瓢, 緱山 弄簫。”参见“ 緱氏山 ”。
分類:修道成仙
《漢語大詞典》:缑氏山(緱氏山)
山名。在 河南省 偃师县 。 汉 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乔 者, 周灵王 太子 晋 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 伊洛 之间,道士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 。三十餘年后,求之於山上,见 桓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因以为修道成仙之典。 唐 李白 《凤笙篇》:“緑云紫气向 函关 ,访道应寻 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缑山鹤(緱山鶴)
相传 王子乔 于 缑山 乘鹤成仙。后用作歌咏仙家之典。 唐 裴度 《唐享惠昭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礼成神既醉,彷彿 緱山 鹤。” 唐 元稹 《别李三》诗:“苍苍 秦 树云,去去 緱山 鹤。”亦作“ 緱氏鹤 ”。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各体诗二:“ 金 李俊民 有 王筹堂 《寿诗》,俱用 王 家典故二首:‘仙驭未来 緱氏 鹤,月明吹彻玉笙寒。’”参见“ 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缑氏山(緱氏山)
山名。在 河南省 偃师县 。 汉 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乔 者, 周灵王 太子 晋 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 伊洛 之间,道士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 。三十餘年后,求之於山上,见 桓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因以为修道成仙之典。 唐 李白 《凤笙篇》:“緑云紫气向 函关 ,访道应寻 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缑氏鹤(緱氏鶴)
见“ 緱山鹤 ”。
《漢語大詞典》:缑山鹤(緱山鶴)
相传 王子乔 于 缑山 乘鹤成仙。后用作歌咏仙家之典。 唐 裴度 《唐享惠昭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礼成神既醉,彷彿 緱山 鹤。” 唐 元稹 《别李三》诗:“苍苍 秦 树云,去去 緱山 鹤。”亦作“ 緱氏鹤 ”。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各体诗二:“ 金 李俊民 有 王筹堂 《寿诗》,俱用 王 家典故二首:‘仙驭未来 緱氏 鹤,月明吹彻玉笙寒。’”参见“ 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谢时(謝時)
(1).犹避世,谓不问世事。 唐 李白 《下途归石门旧居》诗:“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2).犹谢世,谓死亡。 明 何景明 《与何粹夫书》:“三四君子,悉已谢时。”
《國語辭典》:跨鹤(跨鶴)  拼音:kuà hè
传说以跨鹤而升天为成仙。后亦比喻人死为跨鹤。宋。林景熙〈饯盛景则教授〉诗:「空明仙人朝帝所,跨鹤凌虚堕霜羽。」
《漢語大詞典》:丁令威
传说是 汉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见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 封君达 ,仙人 丁令威 ,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 宋 苏轼 《和移居》诗:“我岂 丁令威 ,千岁復还兹。” 清 卓尔堪 《题脊令图》诗:“君罢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 。鹰鸇罗网何所据,他时或得生人归。” 张恭 《狱中口占》诗之三:“ 北邙 华表如林立,何处重寻 丁令威 。”
《漢語大詞典》:跨鹤扬州(跨鶴揚州)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吴蜀人》:“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 扬州 刺史,或愿多貲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 。’欲兼三者。”后以“跨鹤扬州”指豪富冶游繁华之地。 元 汪元亨 《折桂令·归隐》曲:“先世簪缨,旧业箕裘,走马 章臺 ,骑鲸沧海,跨鹤 扬州 ,黄金积子孙难守。” 明 高明 《二郎神·秋怀》套曲:“得成就,真箇胜似腰缠跨鹤 扬州 。”亦作“ 跨鹤维扬 ”、“ 跨鹤缠腰 ”。 清 长白浩歌子 萤窗异草·落花岛:“ 申无疆 ,字 仲锡 ,跨鹤 维扬 ,歷有年所。” 清 杨潮观 《李卫公替龙行雨》:“俺不是 扬州 游客,跨鹤缠腰;俺不是 秦 臺娇客,乘凤吹簫。”亦省作“ 跨鹤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淮泊》:“那里有缠十万,顺天风跨鹤閒游!”
《漢語大詞典》:灵鹤(靈鶴)
亦作“ 灵鵠 ”。 仙鹤。拾遗记·吴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数百年后,灵鵠翔於林壑,灵虎啸於山丘。” 唐 刘沧 《赠隐者》诗:“临水静闻灵鹤语,隔原时有至人来。” 金 元好问 《二月十五日鹤》诗:“ 九龙岗 上 玄元祠 ,人言尊像神所遗,年年二月降灵鹤,来无定数有定期。”
分類:仙鹤
《漢語大詞典》:骑鹤(騎鶴)
(1).谓仙家、道士乘鹤云游。 唐 贾岛 《游仙》诗:“归来不骑鹤,身自有羽翼。” 宋 张孝祥 《水龙吟·过浯溪》词:“待相将把袂,清都归路,骑鹤去、三千岁。” 清 李调元 《龙洞》诗:“昔者 李道人 ,骑鹤来栖宿。”《花月痕》第四八回:“仙佛不死,何不日日骑鹤,日日跨狮。”
(2).犹言骑鹤上 扬州 。 宋 陈师道 《送泽之过维扬》诗:“顾我老无骑鹤兴,羡君行及看花天。” 金 元好问 《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卖刀买犊未厌早,腰金骑鹤非所望。” 清 黄遵宪 《游箱根》诗:“缠腰更骑鹤,辟俗还食肉。”
《國語辭典》:凤吹(鳳吹)  拼音:fèng chuì
笙、箫等弦管乐。唐。李白 宫中行乐词八首之八:「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分類:笙箫细乐
《國語辭典》:凤笙(鳳笙)  拼音:fèng shēng
笙的美称。南唐。李煜望江南。多少泪〉词:「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國語辭典》:鹤禁(鶴禁)  拼音:hè jìn
皇太子的居所。《白孔六帖。卷三七。太子。鹤禁》引〈汉宫阙疏〉曰:「白鹤,太子所居之地,凡人不得辄入,故云鹤禁也。」
《國語辭典》:鹤驭(鶴馭)  拼音:hè yù
传说中仙人多驾鹤升天,故用以比喻仙人或得道之士。唐。吴融 和皮博士赴上京观中修灵斋赠盛仪尊师兼见寄诗:「鹤驭已从烟际下,凤膏还向月中焚。」今常作为哀挽妇女用语。如:「鹤驭西归」。
《國語辭典》:鹤驾(鶴駕)  拼音:hè jià
1.对仙人车驾的敬称。唐。耿湋 游钟山紫芝观诗:「鹤驾何时去,游人自不逢。」《三国演义》第八一回:「震曰:『天子急欲见仙翁一面,幸勿吝鹤驾。』再三敦请,李意方行。」
2.太子的车驾。周灵王的太子晋,被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修道,三十馀年后乘白鹤驻山头,数日而去。故后人遂把太子的车驾称为「鹤驾」。
3.死亡。因仙人驾鹤升天,故后人在挽辞中也用作哀挽妇女用语。如:「鹤驾西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