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朱绳(朱繩)
(1).弦乐器上的红色丝弦。 唐中宗 《授李承嘉户部尚书制》:“坚同白玉,直若朱绳。” 宋 范仲淹 《移苏州谢两府》:“佩黄裳之文,庶扬於易教;咏朱绳之直,无忝於诗人。”参见“ 朱丝绳 ”。
(2).红色的帘绳。 宋 梅尧臣 《和谢希深会圣宫》:“丛楹琢文石,连网络朱绳。”参见“ 朱网 ”。
《漢語大詞典》:朱丝绳(朱絲繩)
指琴瑟上的丝弦。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参见“ 朱丝 ”。
《漢語大詞典》:朱网(朱網)
如网络的红色帘幕。古时挂于殿阁或车箱中,用以装饰或防护。《文选·谢朓〈直中书省〉诗》:“玲瓏结綺钱,深沉映朱网。” 吕延济 注:“綺钱、朱网,并宫殿之饰也。” 唐 贾彦璋 《宿香山阁》诗:“朱网防栖鸽,纱灯护夕虫。” 唐 温庭筠 《台城晓朝曲》:“朱网龕鬖丞相车,晓随叠鼓朝天去。”
《漢語大詞典》:大弦
亦作“ 大弦 ”。 弦乐器的粗弦,也叫“老弦”。 战国 宋玉 《高唐赋》:“紬大弦而雅声流,冽风过而增悲哀。”《韩诗外传》卷一:“治国者譬若乎张琴然,大絃急,则小絃絶矣。”《淮南子·泰族训》:“张琴者,小弦急而大弦缓;立事者,贱者劳而贵者逸。”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分類:弦乐器
《漢語大詞典》:调丝(調絲)
弹奏弦乐器。《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吟诗作赋,琴棋书画,品竹调丝,无所不通。”
《漢語大詞典》:弹弦(彈弦)
弹奏弦乐器。汉书·地理志下:“女子弹弦跕躧,游媚富贵,徧诸侯之后宫。” 晋 左思 《蜀都赋》:“ 巴 姬弹弦, 汉 女击节。”
《漢語大詞典》:鸣丝(鳴絲)
指琴瑟等弦乐器。 唐 李白 《邯郸南亭观妓》诗:“歌鼓 燕 赵 儿, 魏 姝弄鸣丝。” 宋 梅尧臣 《次韵和长吉上人淮甸相遇》:“横琴乃玄悟,岂必弄鸣丝。”
《漢語大詞典》:促轸(促軫)
旋紧调弦的轴。轸,弦乐器上调弦的轴。 唐 李嘉祐 《送兗州杜别驾之任》诗:“停车邀别乘,促軫奏胡笳。” 宋 沈辽 《太古师弹琴示道辅》诗:“挥手一奏离骚曲,促軫重作高山弄。”
《國語辭典》:调音(調音)  拼音:tiáo yīn
乐器校正音准之意。通常乐器弹奏之前会先行校正音准。
《国语辞典》:拨弦(拨弦)  拼音:bō xián
弦乐器弹奏技巧之一。用手指头、指甲或薄片代替义甲弹奏的方法。
《國語辭典》:关纽(關紐)  拼音:guān niǔ
1.机关枢纽。唐。杜牧张好好〉诗:「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2.互相关联转换。《元史。卷二○二。释老传。八思巴传》:「其相关纽而成字者,则有韵关之法;其以二合三合四合而成字者,则有语韵之法。」
《漢語大詞典》:蛮弦(蠻弦,蠻絃)
亦作“ 蛮絃 ”。指南方少数民族的弦乐器。 唐 温庭筠 《春江花月夜》诗:“蛮弦代雁曲如雨,一醉昏昏天下迷。” 清 陈维嵩 《潇湘神·盱眙舟中作》词:“ 淮水 流, 淮水 流,蛮絃铜鼓不胜愁。”
《漢語大詞典》:弦徽(絃徽)
琴弦与琴徽。借指丝弦乐器。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释名》:“仓猝而作,立付弦徽者,仍与徒歌相仿。”
絃徽:一说琴弦和琴徽。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絃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絃上声!’”参见“ 弦徽 ”。
《國語辭典》:弦吹  拼音:xián chuī
弦,指弦乐器。吹,指管乐器。弦吹泛指各种乐器。《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下。温庭筠传》:「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唐。李康成 自君之出矣诗:「自君之出矣,弦吹绝无声。」
《漢語大詞典》:龙香拨(龍香撥)
用龙香木料制成的拨子。用以弹奏月琴、琵琶等弦乐器。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玉奴 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 宋 苏轼 《宋叔达家听琵琶》诗:“数絃已品龙香拨,半面犹遮凤尾槽。” 宋 范成大 《浣溪沙·元夕后三日》词:“鱼子牋中词宛转,龙香拨上语玲瓏,明朝车马莫西东。”
《國語辭典》:散声(散聲)  拼音:sǎn shēng
1.弦类乐器,不按弦而弹,所发的音最低,称为「散声」。
2.有声无词的曲调。也称为「泛声」。
《国语辞典》:中胡  拼音:zhōng hú
乐器名,拉弦乐器。1940年代国乐交响化时的产物,在二胡的基础上创制而成。琴筒比二胡大,琴杆比二胡长,构造与二胡相同,音色浑厚,定音比二胡低五度。多用于合奏、伴奏,有时也用于独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