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推挽  拼音:tuī wǎn
引进、荐举。参见「推挽」条。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
《國語辭典》:推挽(推輓)  拼音:tuī wǎn
由后推进或由前牵引。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卫君必入,夫二子者,或挽之,或推之,欲无入得乎?」后人遂用以比喻引进、荐举。也作「推挽」。
《國語辭典》:引用  拼音:yǐn yòng
1.任用。《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李膺传》:「故引用天下名士,乃以膺为长乐少府。」《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话说宋朝失政,国丧家亡,祸根起于王安石引用婿蔡卞及姻党蔡京在朝,陷害忠良。」
2.言论及文章中援用古书典故、名人格言以及俗语等等,称为「引用」。是一种诉之于权威或诉之于大众的修辞法。
《國語辭典》:牵引(牽引)  拼音:qiān yǐn
1.援引、推荐。《汉书。卷七二。鲍宣传》:「孝成皇帝时,外亲持权,人人牵引所私,以充塞朝廷。」
2.牵扯连累。《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牵引公卿党亲列侯以下,死者数百人。」
3.引起、拉动。如:「牵引机器」。
《國語辭典》:梯级(梯級)  拼音:tī jí
阶梯的级数。如:「这登山道由数百梯级组成,向上绵延。」
《國語辭典》:自赞(自贊)  拼音:zì zàn
1.自行褒美。如:「为文自赞」。
2.自荐。《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
《漢語大詞典》:宠进(寵進)
尊宠并引荐、进用。《后汉书·樊準传》:“臣愚以为宜下明詔,博求幽隐,发扬巖穴,宠进儒雅。”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所抑退则从雷同,而不察之以情;所宠进则任美谈,而不考其绩用。”
《漢語大詞典》:任举(任舉)
委任举荐,引荐保举。礼记·儒行:“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久相待也,远相致也,其任举有如此者。” 孔颖达 疏:“其任举有如此者,谓朋友更相委任举荐有如此在上诸事。”管子·任法:“法古之法也,世无请謁任举之人。” 尹知章 注:“任,保也。以法取人,则无请謁之保举。”史记·穰侯列传:“ 白起 者, 穰侯 之所任举也,相善。”南史·王僧绰传:“﹝ 僧绰 ﹞累迁尚书吏部郎,参掌大选,究识流品,任举咸尽其分。”
《國語辭典》:引致  拼音:yǐn zhì
1.引荐网罗。《三国志。卷五七。吴书。张温传》:「艳字子休,亦吴郡人也,温引致之,以为选曹郎,至尚书。」《周书。卷二七。宇文测传》:「太祖以深有谋略,欲引致左右,图议政事。」
2.引发、导致。如:「环境的污染引致病媒虫孳生。」
分類:引荐罗致
《漢語大詞典》:引汲
引荐扶持。《隋书·文学传·潘徽》:“加以降情引汲,择善芻微,筑馆招贤,攀枝佇异。” 宋 欧阳修 《别后奉寄圣俞二十五兄》诗:“自兹遭槛穽,一落谁引汲。”
分類:引荐扶持
《漢語大詞典》:保引
保举引荐。 宋 叶适 《吏胥》:“更迭为之,无根固窟穴之患,无保引私名之弊,而封建之势因以去矣,二利也。” 宋 赵升 朝野类要·入仕:“内外百司差遣,皆以恩例保引亲属係籍待试或超补,非比州县泛常差补。”
分類:保举引荐
《漢語大詞典》:博衍
(1).广远。《楚辞·远游》:“音乐博衍无终极兮,焉乃逝以徘徊。” 王逸 注:“五音安舒靡有穷也。” 洪兴祖 补注:“衍,广也,达也。” 汉 班固 《白虎通·号》:“谓之 尧 者何? 尧 犹嶤嶤也;至高之貌,清妙高远,优游博衍,众圣之主,百王之长也。”
(2).指宽泛。 郭沫若 《儒家八派的批判》:“例如象‘问仁’和‘问从政’两条,在论语中比较博衍,而和 子张 的精神却十分合怕,可能也就是出于傅益的例子。”
(3).广为引荐。后汉书·安帝纪:“二千石长吏明以詔书博衍幽隐,朕将亲览。” 李贤 注:“衍,犹引也。”
分類:广远引荐
《國語辭典》:接援  拼音:jiē yuán
接应支援。如:「他一获知敌军偷袭的情报,便立刻加派部队接援。」
《國語辭典》:援用  拼音:yuán yòng
引用。如:「援用成例」、「援用法规」。
《漢語大詞典》:媒援
指引荐、攀援的人。 唐 刘禹锡 《苏州谢恩赐加章服表》:“曾经诬毁,每事防虞。唯託神明,更无媒援。” 宋 王禹偁 《扬州谢上表》:“伏念臣顷以艺文,获尘科第,三馆两制,遍歷清华,千载一时,别无媒援。由是上惟奉主,旁不忌人。”
《漢語大詞典》:汲援
引荐提拔。 明 张居正 《祭秦白崔先生文》:“假令先生上无汲援,下无推轂, 谢安 之治不下於 东山 , 蒙叟 之舟得藏於巨壑,则先生必且终老林泉。”
分類:引荐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