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希腊建筑(希腊建筑)  拼音:xī là jiàn zhú
保存希腊风格的建筑,以表现山形墙和柱头的完美结构为主要特色。初用木材,后以大理石为主。严守形式法则,风格雄浑刚健,线条简明统一。历来以巴特农神殿(The Parthenon)为代表。
《国语辞典》:现代建筑(现代建筑)  拼音:xiàn dài jiàn zhú
近代建筑中和今日有更直接关联的时代建筑,即称为「现代建筑」。
《国语辞典》:修置产室(修置产室)  拼音:xiū zhì chǎn shì
术数用语。指修理或建筑厂房。
《国语辞典》:雄伟壮丽(雄伟壮丽)  拼音:xióng wěi zhuàng lì
雄大宏伟,勇壮美丽。多用于形容山川景物和建筑等。如:「长江三峡景观雄伟壮丽,令人叹服。」
《国语辞典》:塘沽新港  拼音:táng gū xīn gǎng
在抗战期间,华北沦陷时,日人在溏沽和大沽之间建筑新港。光复后政府继续修筑,称为「塘沽新港」。
《国语辞典》:违章建筑(违章建筑)  拼音:wéi zhāng jiàn zhú
在建筑法适用地区内,未经申请当地主管建筑机关的审查、许可并发给执照,而擅自建造的建筑物,无论其为新建、增建、改建、修建,均属之。或虽依法定程序领得执照,然其内容或使用与所许可的设计、规格或使用不符的部分,亦属之。缩称为「违建」。
《国语辞典》:圆形剧场(圆形剧场)  拼音:yuán xíng jù cháng
源自于古代希腊竞技场。舞台形式为露天、圆形或椭圆形建筑所环绕的场地,表演区置中,观众席在四周,并无舞台边框界域的区分。
《国语辞典》:朱阁青楼(朱阁青楼)  拼音:zhū gé qīng lóu
华美精致的建筑。宋。苏辙〈黄楼赋〉:「掁臂长啸,风动云兴;朱阁青楼,舞女歌童。」
《国语辞典》:住宅单元(住宅单元)  拼音:zhù zhái dān yuán
为一个家庭所设置的建筑空间。包括数个居室及基本的生活设施,如客厅、厨房、浴厕等。
《国语辞典》:知性之旅  拼音:zhī xìng zhī lǚ
指富于知性及教育性的旅游方式。如赏鸟、考察地质、欣赏古迹、建筑、风土人情等。这类旅游方式通常会有专业人员随行作解说,以使参加成员有更多收穫。如:「随著环境保护意识和专业领域知识的普及,知性之旅已逐渐取代以往走马看花的旅游方式。」
《国语辞典》:一木难扶(一木难扶)  拼音:yī mù nán fú
一根梁柱无法支持整栋建筑物。指即将倒塌的建筑。比喻事情艰钜,非个人之力所能胜任。《封神演义》第九四回:「臣闻:『大厦将倾,一木难扶。』」也作「独木难支」、「一木难支」。
《国语辞典》:营造法式(营造法式)  拼音:yíng zào fǎ shì
书名。宋李诫奉敕撰,三十四卷。记中国建筑之规范及技巧。所言虽止艺事,而能考證经传,参会众说,价值远出喻皓木经之上。
《国语辞典》:穿堂门(穿堂门)  拼音:chuān táng mén
两巷之间,另有小横巷穿通,小巷子口建筑著类似住家的门闾,称为「穿堂门」。
《国语辞典》:叉灰泥  拼音:chǎ huī ní
建筑上用的石灰与土混合而成的泥。
《国语辞典》:哥德式  拼音:gē dé shì
尖塔形建筑,十二世纪时始于法国,其势力风靡全欧约三百年之久,德国可伦大寺及义大利米兰本寺可为此式之代表建筑物。也译作「哥特式」、「峨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