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7,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后交
番家
国勋
神殿
碧云寺
修平
建首
立邑
夏后氏
国劳
设行
树牙
阿育塔
杨吴
业绩
《漢語大詞典》:后交(後交)
(1).犹新交。指新近才建立的友谊。史记·刺客列传:“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2).谓了解之后才交友。 隋 王通 中说·魏相:“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
《漢語大詞典》:番家
旧指少数民族或少数民族所建立的国家。亦指外国。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俺祖公公 冒顿单于 ,围 汉高帝 于 白登 七日,用 娄敬 之谋,两国媾和,以公主嫁俺国中。至 惠帝 、 吕后 以来,每代必循故事,以宗女归俺番家。”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今被番家要兴兵抢占 高丽 ,有何策可以应敌?”
《漢語大詞典》:国勋(國勳)
(1).建国的功勋;为国家建立的功勋。 三国 魏 曹操 《请封荀彧为百岁亭侯表》:“臣闻虑为功首,谋为赏本。野绩不越庙堂,战多不踰国勋。”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领军让司空启》:“且皇华之命,居上之鸿私;凤举之招,为下之殊荣。国勋必书,史不谬牘。”
(2).国家的功臣。 清 招广涛 《次和永丰冯使君良纪事原韵》:“岩关虎视原天险,幕府羊头尽国勋。”
《国语辞典》:神殿  拼音:shén diàn
以宗教祭祀为目的所建立的殿宇或建筑物。其建筑形式常具有特别的意义,如象徵宇宙、天人合一等等。
《国语辞典》:碧云寺(碧云寺)  拼音:bì yún sì
位于北平西北香山东麓,乃元朝耶律楚材的子孙特意施舍住宅所建立。寺宇闳丽,是西山名胜之一。国父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遗榇曾暂厝于此。
《漢語大詞典》:修平
同“脩平”。
(1).治理。 2.谓建立友好关系。
《漢語大詞典》:脩平
(1).治理。周礼·夏官·职方氏:“各脩平乃守,攷乃职事,无敢不敬戒,国有大刑。”
(2).谓建立友好关系。左传·襄公六年:“冬, 穆叔 如 邾 ,聘,且脩平。”
《漢語大詞典》:建首
(1).建立部首。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其建首也,立一为耑。”
(2).列在开头。 清 戴震 《〈原善〉序》:“余始为《原善》之书三章,惧学者蔽以异趣也,復援据经言疏通证明之,而以三章者分为建首,次成上、中、下卷。”
《漢語大詞典》:立邑
建立采邑。《礼记·祭法》:“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设庙祧坛墠而祭之,乃为亲疏多少之数。” 郑玄 注:“置都立邑,为卿大夫之采地,及赐士有功者之地。”
分類:建立采邑
《國語辭典》:夏后氏  拼音:xià hòu shì
1.夏禹的别名。参见「夏禹」条。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夏后氏兴,业峻鸿绩。」
2.夏朝的别名。参见「夏朝」条。《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律》:「夏后氏孔甲田于东阳萯山。」
《漢語大詞典》:国劳(國勞)
为国家建立的功劳。管子·大匡:“无国劳,毋专予禄。” 尹知章 注:“於国无劳者,不得专予禄。”
《漢語大詞典》:设行(設行)
(1).谓述说、展示自己的所作所为。《楚辞·七谏·哀命》:“愿无过之设行兮,虽灭没之自乐。” 王逸 注:“言愿设陈己行,终无过恶。”
(2).施行。史记·孔子世家:“今者久留 陈 蔡 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 仲尼 之意。”
(3).建立行为的准则。《淮南子·主术训》:“夫以正教化者,易而必成;以邪巧世者,难而必败。凡将设行立趣於天下,舍其易成者,而从事难而必败者,愚惑之所致也。”
《漢語大詞典》:树牙(樹牙)
建立牙旗。新唐书·回鹘传上:“﹝ 菩萨 ﹞繇是附 薛延陀 ,相脣齿,号 活頡利发 ,树牙 独乐水 上。”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嗢没斯率众内附诏宰相李德裕撰〈异域归忠传〉赐之群臣贺表》:“惟兹 回鶻 ,世长北蕃,树牙乘 突厥 之衰,通道值 贞观 之盛。”参见“ 建牙 ”。
分類:建立牙旗
《漢語大詞典》:建牙
(1).古谓出师前树立军旗。晋书·姚兴载记下:“於是尽赦囚徒,散布帛数万匹以赐其将士,建牙誓众,将赴 长安 。”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公牙:“曰:‘祈父,予王之爪牙。’祈父,司马,掌武备,象猛兽,以爪牙为卫,故军前大旗谓之牙旗。出师则有建牙、禡牙之事。”
(2).引申指武臣出镇。 唐 鲍溶 《读淮南李相行营至楚州》诗:“閫外建牙威不宾,古来戡难忆忠臣。” 宋 楼钥 《送赵子直贰卿帅三山》诗:“建牙帅 七闽 ,人胡为公疑。” 清 姚鼐 《悼陈勤斋中丞》诗:“西南地控 五谿 遐,承詔单车往建牙。”
(3).指少数民族建置王庭。 唐 李德裕 《赐回鹘可汗书》:“我国家统临万寓,列塞在 阴山 之南;先可汗总率本部,建牙於大漠之北,各安土宇,二百餘年。”
《漢語大詞典》:阿育塔
即塔。 阿育王 改奉佛教后,传说于各地建立八万四千塔,故名。 元 倪瓒 《送僧》诗:“去依阿育塔,还宿梵王家。” 清 赵翼 《刘荫萱远寄藏佛一尊赋谢》诗:“其多岂特八万四千阿育塔,直与 恒河 同数微沙尘。”
《漢語大詞典》:杨吴(楊吴)
五代 十国 的 吴国 。因其建立者为 杨行密 ,故称。 宋 徐铉 稽神录·徐善:“ 江 南伪中书舍人 徐善 ,幼孤,家于 豫章 , 杨吴 之寇 豫章 , 善 之妹为一军校所虏。”
《國語辭典》:业绩(業績)  拼音:yè jī
泛指工作的成绩、效果。如:「他这个月的工作业绩大有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