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郑建中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安州安陆人。家富有,好施舍。每大雨,载瓦以行,问有屋漏则补之。隆冬苦寒,免收租屋钱无数。子孙皆贵显。
张建中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建隆元年(960)任滑州节度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5—1013 【介绍】: 宋京兆人,字得中。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累官太常博士,曾表陈时政利害,序王霸之略,得太宗嘉赏。历知曹、解、颍、蔡四州。恬于荣利,好吟咏,每游山水,留题自称“岩夫民伯”。善修养之术,奉命参预校定《道藏》。官终判太府寺。善书札,行笔尤工,多构新体。好古勤学,多藏古器、名画。有集。
全宋诗
李建中(九四五~一○一三),字得中,其先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后移居洛阳(今属河南)。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解褐大理评事、知岳州录事参军,后历道、郢二州通判,两浙转运使,知曹、解、颍、蔡四州。真宗景德中,进金部员外郎,掌西京留守御史台。官至工部郎中、判太府寺。大中祥符六年卒,年六十九。有集三十卷,已佚。《宋史》卷四四一有传。今录诗十九首。
全宋文·卷一○五
李建中,(九四五——一○一三),字得中。其先京兆(今陕西西安)人,避地入蜀。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释褐大理评事,知岳州录事参军,历通判道、郢二州,入为太常博士,直集贤院,出为两浙转运副使,再迁主客员外郎,通判河南府,知曹、解、颍、蔡四州。景德中,以久次进金部员外郎。加司封员外郎、工部郎中,参与校定《道藏》。大中祥符六年卒,年六十九。建中好古勤学,善书札,尤工行笔,有《土母帖》等传世。有集三十卷。《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郓州人,字熙道。与孙复、石介同时以学鸣于当世,而为孙、石二人所推重。其后以进士授评事,宰魏县,官至尚书兵部员外郎。所著《道论》以言帝王之道、《原福》以究祸福之本、《原鬼》以明鬼神之理,人称醇儒之言。
黄建中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天禧元年(1018)任琼州知州。
《漢語大詞典》:建中
谓建立中正之道,以为共同的准则。《书·仲虺之诰》:“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 蔡沉 集传:“立中道於天下。中者,天下之所同有也。”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朕闻古先哲王之理也,玄默无为,端拱思道……厚下以立本,推诚而建中。”
《国语辞典》:建中告身帖  拼音:jiàn zhōng gào shēn tiè
唐德宗建中元年八月,颜真卿自吏部尚书转任太子少师的令状。是颜真卿楷书唯一的传世墨迹。
《漢語大詞典》:夏税
(1).田赋名称。 唐 起,历代田赋都分夏、秋两季征收,称为夏税和秋税。旧唐书·代宗纪:“﹝ 大历 五年﹞夏税,上田亩税六升,下田四升。秋税,上田亩五升,下田三升。”
(2). 建中 元年行两税法后,规定“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宋 代夏税自五月半起征,七月底或八月初纳毕;秋税自九月初起征,十二月半纳毕。 元 代在江南仿 唐 代两税法征税。 明 代规定夏税无过八月,以小麦为主,秋粮无过明年二月,以米为主。行“一条鞭法”后,夏税、秋粮大都征银。 清 代分上忙、下忙两期征收。
《漢語大詞典》:平钱(平錢)
唐 至 五代 末所铸钱币的通称。包括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等二十四种。见 宋 董逌 《钱谱·平钱》
《漢語大詞典》:除陌钱(除陌錢)
唐德宗 时所征杂税名。 建中 四年(公元783年),户部侍郎 赵赞 奏设除陌钱。凡公私买卖,由旧定每千钱官留二十文,增至五十文,物物交换,折钱计税。偷逃税款一百文者没收价款,至二千文则刑杖六十。税法实行后,民怨沸腾。 兴元 二年正月罢停。旧唐书·德宗纪上:“﹝ 建中 四年﹞六月庚戌,初税屋间架、除陌钱。”亦省称“ 除陌 ”。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今市易之为虐,駸駸乎间架、除陌之事矣。”参阅旧唐书·食货志下文献通考·征榷六
《國語辭典》:两税法(兩稅法)  拼音:liǎng shuì fǎ
唐德宗时,宰相杨炎创立的一种税法。按人民贫富及拥有田亩的数目,分等级课税,每年依夏、秋两季用钱编纳,以替代原有的租庸调法。
《国语辞典》:韩干画马(韩干画马)  拼音:hán gàn huà mǎ
唐韩干善画马,传说建中初年,有人牵患有足疾的马就诊。其马毛色骨相似韩干所画的马,为真马所无。遂牵此马绕市,巧遇韩干。干亦惊疑。返家后,视其所画马本,脚有一点黑缺,方知是马画通灵。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二。支诺皋》。
《国语辞典》:颜家庙碑(颜家庙碑)  拼音:yán jiā miào bēi
唐颜真卿于建中元年(西元780年)为其父颜惟贞所立的庙碑。由其自撰自书,叙述颜氏出身世家、学者辈出等情形。此碑字体方整,一点一画皆凝聚力量,劲直之气节露于笔画间。为颜真卿楷书代表作之一。
《漢語大詞典》: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唐 代基督教碑刻。 唐 德宗 建中 二年(公元781年)立。高2.36米,宽0.86米,厚0.25米。上刻十字架,碑文为景教士 景净 撰, 吕秀巖 书,概述 大秦 景教于 唐 贞观 九年(公元635年)从 波斯 传入 中国 后的活动和基督教教义。碑底和两侧有古 叙利亚 文教士题名。为研究基督教在 中国 的传布和古代中西交通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