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2,分2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延伫
延陵
延年
迁延
延阁
延寿
延颈
延登
延州
延英
延龄
招延
延见
绵延
详延
《國語辭典》:延伫(延佇)  拼音:yán zhù
1.久立、久留。《楚辞。屈原。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文选。曹植。洛神赋》:「扬轻褂之猗靡兮,翳脩袖以延伫。」
2.盼望、期待。《楚辞。屈原。九歌。大司命》:「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文选。祢衡。鹦鹉赋》:「眷西路而长怀,望故乡而延伫。」
《國語辭典》:延陵  拼音:yán líng
1.地名:(1)春秋吴邑,在今江苏省武进县地。为季札封地。(2)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汉成帝的墓地在此。
2.复姓。如南朝宋有延陵盖。
《漢語大詞典》:延陵季子
指 春秋 时 吴 公子 季札 。相传 吴王 寿梦 有四子: 诸樊 (或称 谒 )、 馀祭 、 馀眛 (一作 夷昧 )、 季札 。 季札 贤, 寿梦 欲废长立少。 季札 让不可。 寿梦 卒, 诸樊 立,与 馀祭 、 馀眜 相约,传弟而不传子,弟兄迭为君,欲终致国于 季札 。 季札 离国赴 延陵 (一说封于 延陵 ),终身不入 吴 国,故世称 延陵季子 。事见《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史记·吴太伯世家礼记·檀弓下:“ 延陵季子 , 吴 之习於礼者也。”亦称“ 延陵子 ”。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思慕 延陵子 ,宝劒非所惜。” 晋 陆机 《吴趋行》:“穆穆 延陵子 ,灼灼光诸华。”参见“ 延陵 ”。
《國語辭典》:延年  拼音:yán nián
延长寿命。《楚辞。屈原。天问》:「延年不死,寿何所止。」《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修身炼性,吐故纳新,筑坎离以延年,煮铅汞以济物。」
《國語辭典》:迁延(遷延)  拼音:qiān yán
1.形容徘徊不前。《汉书。卷八二。王商传》:「商起,离席与言,单于仰视商貌,大畏之,迁延却退。」
2.拖延。《晋书。卷五三。悯怀太子传》:「不若迁延却期,贾后必害太子,然后废贾后,为太子报雠。」《三国演义》第三○回:「若迁延日月,粮草不敷,事可忧矣。」
3.恣意徜徉。《淮南子。主术》:「迁延而入之。」
《國語辭典》:延阁(延閣)  拼音:yán gé
1.长阁。《文选。左思。蜀都赋》:「结阳城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
2.内廷藏书的地方。《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府之延阁,则青编落简。」
《國語辭典》:延寿(延壽)  拼音:yán shòu
延长寿命。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西游记》第二四回:「土地道:『大圣只知这宝贝延寿,更不知他的出处哩。』」
《國語辭典》:延颈(延頸)  拼音:yán jǐng
伸长脖子远望。表示殷切盼望。《文选。曹操。苦寒行》:「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漢語大詞典》:延登
(1).引入而登殿。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御史大夫 朱博 为丞相,少府 赵玄 为御史大夫,临延登受策,有大声如钟鸣,殿中郎吏陛者皆闻焉。” 颜师古 注:“延入而登殿也。《汉旧仪》云:‘丞相、御史大夫初拜,皇帝延登亲詔也。’”
(2).延揽擢用。汉书·元帝纪:“临遣光禄大夫 襃 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延登贤俊,招显侧陋。”
《漢語大詞典》:延州
春秋 时 吴 公子 季札 本封 延陵 ,复封 州来 ,后因以“延州”借指 季札 。《文选·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 延州 协心许, 楚 老惜兰芳。” 李善 注引新序:“ 延陵季子 将西聘 晋 ,带宝劒以过 徐君 , 徐君 不言而色欲之。 季子 为有上国之事,未献也,然心许之矣。使於 晋 ,顾反,则 徐君 死。於是以劒带 徐君 墓树而去。”《文选·江淹〈杂体诗〉之二五》:“共秉 延州 信,无慙 仲路 诺。” 李善 注:“ 延州 信,谓挂劒也。”参见“ 延陵季子 ”。
《漢語大詞典》:延陵季子
指 春秋 时 吴 公子 季札 。相传 吴王 寿梦 有四子: 诸樊 (或称 谒 )、 馀祭 、 馀眛 (一作 夷昧 )、 季札 。 季札 贤, 寿梦 欲废长立少。 季札 让不可。 寿梦 卒, 诸樊 立,与 馀祭 、 馀眜 相约,传弟而不传子,弟兄迭为君,欲终致国于 季札 。 季札 离国赴 延陵 (一说封于 延陵 ),终身不入 吴 国,故世称 延陵季子 。事见《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史记·吴太伯世家礼记·檀弓下:“ 延陵季子 , 吴 之习於礼者也。”亦称“ 延陵子 ”。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思慕 延陵子 ,宝劒非所惜。” 晋 陆机 《吴趋行》:“穆穆 延陵子 ,灼灼光诸华。”参见“ 延陵 ”。
《漢語大詞典》:延英
见“ 延英殿 ”。
《漢語大詞典》:延英殿
亦省称“ 延英 ”。 唐 代宫殿名。在 延英门 内。唐六典·尚书·工部:“ 宣政 之左曰 东上阁 ,右曰 西上阁 ,次西曰 延英门 ,其内之左曰 延英殿 。” 肃宗 时,宰相 苗晋卿 年老,行动不便,天子特地在 延英殿 召对,以示优礼。后沿为故事。 唐 白居易 《寄隐者》:“昨日 延英 对,今日 崖州 去。”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朝廷注措·延英:“唐书:‘ 韩皋 曰: 延英 之置, 肃宗 以 苗晋卿 年老难步,故设之耳。’后代因以为故事。《宋朝会要》:‘ 康定 二年八月, 宋庠 奏: 唐 自中叶已还,双日及非时大臣奏事,别开 延英 赐对,今假日御 崇政 、 延和 是也。’”一说“ 延英 召对”始于 唐代宗 ,见新唐书·苗晋卿传
分類:宫殿殿名
《漢語大詞典》:延龄(延齡)
(1).长生;延长寿命。 南朝 梁简文帝 《谢赉长生米启》:“食乃民天之贵,粒有延龄之名。” 唐 裴铏 《传奇·陶尹二君》:“知不遇世,遂逃此山,食松脂木实,乃得延龄耳。” 明 张居正 《奉旨迎母就养谢遣官郊劳疏》:“每欲就帝都而侍养,庶几窃天禄以延龄。”
(2).即延龄客。指菊花。 明 杜岕 《将之吴门述怀呈荔轩》诗:“延龄振芬葩,服之生羽翰。”
《國語辭典》:招延  拼音:zhāo yán
招请、延揽。《册府元龟。卷一八三。闰位部。勋业》:「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帅,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
《漢語大詞典》:延见(延見)
召见;引见。汉书·金日磾传:“数临正殿,延见羣臣。”宋史·度宗纪:“臣奉命分閫,延见吏民。”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鼎甲》:“ 徐 闻之,急问公姓氏,曰:‘此文开风气之先,真盛世元音也。’次早即命延见,收为门生。”
分類:召见引见
《國語辭典》:绵延(綿延)  拼音:mián yán
连续延长。唐。韦应物〈登西南冈卜居遇雨寻竹浪至沣壖萦带数里清流茂树云物可赏〉诗:「纡曲水分野,绵延稼盈畴。」
《漢語大詞典》:详延(詳延)
(1).谓尽数延揽。汉书·武帝纪:“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颜师古 注:“详,悉也。延,引也。” 唐 陆贽 《优恤畿内百姓并除十县令诏》:“昨者,详延羣彦,亲访嘉猷。”宋史·选举志二:“朕开数路以详延天下之士,而制举独久不设,意者吾豪杰或以故见遗也,其復置此科。” 元 袁桷 《庆元路鄞县学记》:“庶几吾里秀士,强敏自修,询考耆哲,篤行於显微内外之实,文质交资,上承详延,将以復乎昔时之盛。”
(2).谓广泛接受意见。 明 归有光 《论御倭书》:“固宜详延博采,不遗於蒭蕘之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