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85,分7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典故(续上)
虞延克期
柱石
颜鲍
词典
延伫
延陵
延年
迁延
延阁
延寿
延颈
延登
延州
延英
延龄
招延
典故
虞延克期

相关人物
虞延


《后汉书》卷三十三《虞延传》
虞延字子大,陈留东昏人也。延初生,其上有物若一匹练,遂上升天,占者以为吉。及长,长八尺六寸,要带十围,力能扛鼎。少为户牖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性敦朴,不拘小节,又无乡曲之誉。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冑,拥卫亲族,捍禦钞盗,赖其全者甚众。延从女弟年在孩乳,其母不能活之,弃于沟中,延闻其号声,哀而收之,养至成人。建武初,仕执金吾府,除细阳令。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并感其恩德,应期而还。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

例句

虞延克期,盛吉垂泣。 李瀚 蒙求

典故
相关人物
田延年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列传·霍光〉~2937~
贺者,武帝孙,昌邑哀王子也。既至,即位,行淫乱。光忧懑,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尝有此否?」延年曰:「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
典故
相关人物
颜延之
 
鲍参军

参考典故
颜光禄
 
鲍参军


《宋书》卷五十一《宗室传·刘义庆传》附《鲍照传》
鲍照字明远,文辞赡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临海王子顼为荆州,照为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子顼败,为乱兵所杀。
《诗品》卷中《宋光禄大夫颜延之》
其源出于陆机,尚巧似,体裁绮密,情喻渊深,动无虚散,一句一字,皆致意焉。又喜用古事,弥见拘束,虽乖秀逸,是经纶文雅才,雅才减若人,则蹈于困踬矣。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颜终身病之。

例句

不复见颜鲍,系舟卧荆巫。 杜甫 遣怀

《國語辭典》:延伫(延佇)  拼音:yán zhù
1.久立、久留。《楚辞。屈原。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文选。曹植。洛神赋》:「扬轻褂之猗靡兮,翳脩袖以延伫。」
2.盼望、期待。《楚辞。屈原。九歌。大司命》:「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文选。祢衡。鹦鹉赋》:「眷西路而长怀,望故乡而延伫。」
《國語辭典》:延陵  拼音:yán líng
1.地名:(1)春秋吴邑,在今江苏省武进县地。为季札封地。(2)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汉成帝的墓地在此。
2.复姓。如南朝宋有延陵盖。
《漢語大詞典》:延陵季子
指 春秋 时 吴 公子 季札 。相传 吴王 寿梦 有四子: 诸樊 (或称 谒 )、 馀祭 、 馀眛 (一作 夷昧 )、 季札 。 季札 贤, 寿梦 欲废长立少。 季札 让不可。 寿梦 卒, 诸樊 立,与 馀祭 、 馀眜 相约,传弟而不传子,弟兄迭为君,欲终致国于 季札 。 季札 离国赴 延陵 (一说封于 延陵 ),终身不入 吴 国,故世称 延陵季子 。事见《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史记·吴太伯世家礼记·檀弓下:“ 延陵季子 , 吴 之习於礼者也。”亦称“ 延陵子 ”。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思慕 延陵子 ,宝劒非所惜。” 晋 陆机 《吴趋行》:“穆穆 延陵子 ,灼灼光诸华。”参见“ 延陵 ”。
《國語辭典》:延年  拼音:yán nián
延长寿命。《楚辞。屈原。天问》:「延年不死,寿何所止。」《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修身炼性,吐故纳新,筑坎离以延年,煮铅汞以济物。」
《國語辭典》:迁延(遷延)  拼音:qiān yán
1.形容徘徊不前。《汉书。卷八二。王商传》:「商起,离席与言,单于仰视商貌,大畏之,迁延却退。」
2.拖延。《晋书。卷五三。悯怀太子传》:「不若迁延却期,贾后必害太子,然后废贾后,为太子报雠。」《三国演义》第三○回:「若迁延日月,粮草不敷,事可忧矣。」
3.恣意徜徉。《淮南子。主术》:「迁延而入之。」
《國語辭典》:延阁(延閣)  拼音:yán gé
1.长阁。《文选。左思。蜀都赋》:「结阳城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
2.内廷藏书的地方。《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府之延阁,则青编落简。」
《國語辭典》:延寿(延壽)  拼音:yán shòu
延长寿命。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西游记》第二四回:「土地道:『大圣只知这宝贝延寿,更不知他的出处哩。』」
《國語辭典》:延颈(延頸)  拼音:yán jǐng
伸长脖子远望。表示殷切盼望。《文选。曹操。苦寒行》:「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漢語大詞典》:延登
(1).引入而登殿。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御史大夫 朱博 为丞相,少府 赵玄 为御史大夫,临延登受策,有大声如钟鸣,殿中郎吏陛者皆闻焉。” 颜师古 注:“延入而登殿也。《汉旧仪》云:‘丞相、御史大夫初拜,皇帝延登亲詔也。’”
(2).延揽擢用。汉书·元帝纪:“临遣光禄大夫 襃 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延登贤俊,招显侧陋。”
《漢語大詞典》:延州
春秋 时 吴 公子 季札 本封 延陵 ,复封 州来 ,后因以“延州”借指 季札 。《文选·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 延州 协心许, 楚 老惜兰芳。” 李善 注引新序:“ 延陵季子 将西聘 晋 ,带宝劒以过 徐君 , 徐君 不言而色欲之。 季子 为有上国之事,未献也,然心许之矣。使於 晋 ,顾反,则 徐君 死。於是以劒带 徐君 墓树而去。”《文选·江淹〈杂体诗〉之二五》:“共秉 延州 信,无慙 仲路 诺。” 李善 注:“ 延州 信,谓挂劒也。”参见“ 延陵季子 ”。
《漢語大詞典》:延陵季子
指 春秋 时 吴 公子 季札 。相传 吴王 寿梦 有四子: 诸樊 (或称 谒 )、 馀祭 、 馀眛 (一作 夷昧 )、 季札 。 季札 贤, 寿梦 欲废长立少。 季札 让不可。 寿梦 卒, 诸樊 立,与 馀祭 、 馀眜 相约,传弟而不传子,弟兄迭为君,欲终致国于 季札 。 季札 离国赴 延陵 (一说封于 延陵 ),终身不入 吴 国,故世称 延陵季子 。事见《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史记·吴太伯世家礼记·檀弓下:“ 延陵季子 , 吴 之习於礼者也。”亦称“ 延陵子 ”。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思慕 延陵子 ,宝劒非所惜。” 晋 陆机 《吴趋行》:“穆穆 延陵子 ,灼灼光诸华。”参见“ 延陵 ”。
《漢語大詞典》:延英
见“ 延英殿 ”。
《漢語大詞典》:延英殿
亦省称“ 延英 ”。 唐 代宫殿名。在 延英门 内。唐六典·尚书·工部:“ 宣政 之左曰 东上阁 ,右曰 西上阁 ,次西曰 延英门 ,其内之左曰 延英殿 。” 肃宗 时,宰相 苗晋卿 年老,行动不便,天子特地在 延英殿 召对,以示优礼。后沿为故事。 唐 白居易 《寄隐者》:“昨日 延英 对,今日 崖州 去。”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朝廷注措·延英:“唐书:‘ 韩皋 曰: 延英 之置, 肃宗 以 苗晋卿 年老难步,故设之耳。’后代因以为故事。《宋朝会要》:‘ 康定 二年八月, 宋庠 奏: 唐 自中叶已还,双日及非时大臣奏事,别开 延英 赐对,今假日御 崇政 、 延和 是也。’”一说“ 延英 召对”始于 唐代宗 ,见新唐书·苗晋卿传
分類:宫殿殿名
《漢語大詞典》:延龄(延齡)
(1).长生;延长寿命。 南朝 梁简文帝 《谢赉长生米启》:“食乃民天之贵,粒有延龄之名。” 唐 裴铏 《传奇·陶尹二君》:“知不遇世,遂逃此山,食松脂木实,乃得延龄耳。” 明 张居正 《奉旨迎母就养谢遣官郊劳疏》:“每欲就帝都而侍养,庶几窃天禄以延龄。”
(2).即延龄客。指菊花。 明 杜岕 《将之吴门述怀呈荔轩》诗:“延龄振芬葩,服之生羽翰。”
《國語辭典》:招延  拼音:zhāo yán
招请、延揽。《册府元龟。卷一八三。闰位部。勋业》:「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帅,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
《國語辭典》:柱石  拼音:zhù shí
1.支撑屋梁的柱子和柱下的基石。唐。元稹 有鸟诗二○首之九:「大厦虽存柱石倾,暗齧栋梁成蠹木。」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押韵》:「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有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
2.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大臣。《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与皇家作柱石,不比儿曹辈。」
《漢語大詞典》:颜鲍(顔鮑)
南朝 宋 颜延之 和 鲍照 的并称。借指高才之士。 唐 杜甫 《遣怀》诗:“不復见 颜 鲍 ,繫舟卧 荆 巫 。” 仇兆鳌 注:“ 颜延之 、 鲍照 ,以比 高 李 诗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