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2,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外庸
庸何
附庸
毋庸
奋庸
庸愚
庸陋
民庸
疏庸
庸庸
庸可
显庸
租庸
庸医
何庸
《漢語大詞典》:外庸
谓任地方官时的政绩。 唐 韩愈 《沂国公先庙碑铭》:“暨暨 田侯 ,两有文武。讫其外庸,可作承辅。”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属厌时望,积累外庸,不虚论撰之名,始副抡除之实。”
《漢語大詞典》:庸何
何,什么。左传·文公十八年:“人夺女妻而不怒,一抶女,庸何伤?”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庸亦何也。” 杨伯峻 注:“庸何,同义词连用。” 宋 范成大 《次韵严子文春雪》:“围尺庸何伤?袤丈乃非瑞!”
分類:什么
《國語辭典》:附庸  拼音:fù yōng
1.附属于诸侯或大国的小国,藉著听其指挥来得到庇护。《礼记。王制》:「附于诸侯曰附庸。」
2.附属于某物而存在的。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诠赋》:「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
3.勉强附和他人的意见或行动。如:「有钱人家喜欢附庸风雅,订做一些书匮,却放置酒瓶。」
《國語辭典》:毋庸  拼音:wú yōng
不必。《汉书。卷九二。游侠传。郭解传》:「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毋庸,待我去,令洛阳豪居间乃听。』」也作「无庸」、「无庸」。
分類:无须
《漢語大詞典》:奋庸(奮庸)
谓努力建立功业。《书·舜典》:“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 孔 传:“奋,起;庸,功;载,事也。访羣臣有能起发其功,广 尧 之事者。” 蔡沉 集传:“言有能奋起事功,以广 帝尧 之事者,使居百揆之位。”晋书·束晳传:“ 稷 契 奋庸以宣道, 巢 由 洗耳以避禪。” 唐 张说 《过晋阳宫应制奉和》诗:“ 太原 俗尚武, 高皇 初奋庸。” 宋 陆游 《贺吏部陈侍郎启》:“将期共政,以责奋庸。” 明 文徵明 《祭黄提学文》:“盖将达其致用之材,必欲致之奋庸之地。”
《漢語大詞典》:庸愚
(1).庸下愚昧。自谦之词。镜花缘第七回:“贱性庸愚,今承指教。”
(2).指庸下愚昧之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高唱远和,不为庸愚吐。” 明 刘基 《吊祖豫州赋》:“遭逢庸愚兮,有志莫伸。” 许地山 《狐仙》:“拨琵琶,续续弹,唤庸愚,警懦顽,四条弦上多哀怨。”
《漢語大詞典》:庸陋
平庸浅陋。有时用作谦词。 晋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序》:“余以庸陋,沈抑婆娑;用不合时,行舛於世。” 南朝 梁 沈约 《奏弹王源》:“ 源 虽人品庸陋,胄实参华。” 宋 王安石 《谢知州启》:“顾庸陋之无堪,辱庇存之尤厚。” 王国维 《人间词话删稿》四六:“ 竹垞 以降之论词者,大似 沈归愚 ,其失也,枯槁而庸陋。”
《漢語大詞典》:民庸
犹民功。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三》:“陟明之典,劝民庸也,则一岁而三迁未为过也。”参见“ 民功 ”。
《漢語大詞典》:民功
(1).治民有劳绩。周礼·夏官·司勋:“王功曰勋,国功曰功,民功曰庸。” 郑玄 注:“辅成王业,若 周公 ;保全国家,若 伊尹 ;法施於民,若 后稷 。”
(2).百姓的职事。多指务农之事。国语·越语下:“四封之内,百姓之事,时节三乐,不乱民功,不逆天时。” 韦昭 注:“从事有业,故功不乱。”
《漢語大詞典》:疏庸
亦作“疎庸”。
(1).见“ 疏慵 ”。
(2).粗疏平庸。 明 张居正 《答陈松谷相公书》:“ 正 猥以疏庸,谬肩艰鉅,恆有颠仆之虞。” 明 唐顺之 《答蔡可泉书》:“惟单刻此集,足为文章家指南而一洗近世文妖之弊,正不必以吾疎庸之文溷之也。”
分類:粗疏平庸
《國語辭典》:疏慵  拼音:shū yōng
倦怠懒散。唐。白居易 閒夜咏怀因招周协律刘薛二秀才诗:「世名检束为朝士,心性疏慵是野夫。」宋。苏轼 次韵答邦直子由诗五首之一:「簿书颠倒梦魂间,知我疏慵肯见原。」
分類:疏懒懒散
《國語辭典》:庸庸  拼音:yōng yōng
1.用可用的人。《书经。康诰》:「不敢侮鳏寡,庸庸,祇祇,威威,显民。」汉。孔安国。传:「用可用,敬可敬,刑可刑。」
2.凡常无奇。汉。王充《论衡。自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文选。左思。魏都赋》:「荣操行之独得,超百王之庸庸。」
3.烦扰的样子。宋。无名氏《梅妃传》:「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
4.微小的样子。《汉书。卷六七。梅福传》:「毋若火,始庸庸。」
《漢語大詞典》:庸可
同“ 庸何 ”。 晏子春秋·外篇上二:“自是观之,茀又将出。天之变,彗星之出,庸可悲乎?” 王念孙 读书杂志·晏子春秋二:“‘可’读曰‘何’。‘何’、‘可’古字通。‘庸’亦‘何’也。”
《漢語大詞典》:显庸(顯庸)
(1).显明;显著。庸,通“ 融 ”。国语·周语中:“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 俞樾 群经平议·春秋外传国语一:“显,明也,庸,读为融。《郑语》‘命之曰祝融。’ 韦 解曰:‘融,明也。’下文:‘穀洛鬭章,显融昭明。’彼作融者,正字,此作庸者,叚字。”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二》:“今皇帝创制,显庸运世以礼。”
(2).明显的功劳。新唐书·韩愈传:“东巡 泰山 ,奏功皇天,具著显庸,明示得意,使永永年服我成烈。”
(3).犹显用。 明 李东阳 《寿冢宰尹公序》:“然早仕者多不至显庸,晚达者不能无日暮途远之嘆。”
《漢語大詞典》:租庸
古代交纳谷帛的税制。 唐 杜甫 《岁晏行》之三:“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元 揭傒斯 《寄题九江义门陈氏寿安堂》诗:“詔书十度復租庸,每岁朝廷仍贷米。”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高张筹筴而不能平一租庸。”参见“ 租庸调 ”。
分類:交纳税制
《國語辭典》:租庸调(租庸調)  拼音:zū yōng diào
一种唐代赋税徭役的制度。以均田制为基础,丁男、中男授田一顷,每年纳粟二石,称为「租」;每年服劳役二十日,或若不服役,每日交绢三尺,称为「庸」;每户每年缴纳定额的丝、麻等物产,称为「调」。安史之乱后,均田制被破坏,此法遂为两税制所取代。
《國語辭典》:庸医(庸醫)  拼音:yōng yī
技术低劣的医生。《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又特地到书坊里买了几部新出的什么传种改良新法、育儿与卫生等书籍,带了回去,以作指南之助,免为庸医旧法所误。」
《漢語大詞典》:何庸
何用,何须。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 萧嵩 为相,引 韩休 为同列。及在位,稍与 嵩 不协。 嵩 因乞骸骨。上慰 嵩 曰:‘朕未厌卿,卿何庸去?’”新唐书·李景让传:“ 景让 自右散骑常侍出为 浙西 观察使,母问行日, 景让 率然对:‘有日。’ 郑 曰:‘如是,吾方有事,未及行。’盖怒其不尝告也。且曰:‘已贵,何庸母行?’ 景让 重请罪,乃赦。”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三:“劳生谅何庸,顾为形所累。”
分類:何须